中通、圆通、菜鸟背后都有它的身影,这支神秘基金最看重快递什么

因为创始人包含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及其豪华阵容的发起人们,在2010年成立之初,云锋基金(以下简称“云锋”)就备受关注。其投资团队一方面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菜鸟、小米、圆通、中通等在内的,当时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企业都可看到云锋的身影,而另一方面却低调行事,投资策略与战绩鲜见于媒体,独角兽背后的投资人更是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几番沟通之后,《快递》杂志记者独家专访了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平怡,为您揭秘云锋的投资逻辑与其快递生态布局。

7月中旬,台风雨笼罩下的上海,少了一分酷暑难耐,多了一分清凉恣意。见到平怡时,已是下午4时,刚刚开完会的她抱着笔记本和资料向记者缓缓走来。

最大、最快、最高,步步为营

她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10年前,她加入红杉中国,主投包含快递物流在内的消费服务业;就职云锋后,又主导了不久前对中通的新一轮投资。她说:“赛道是否宽、商业模式本身的护城河是否坚固、团队执行力是否足够强是判断一个 公司是否值得投的三大关键因素。”

与大部分投资基金一样,云锋主要关注互联网、医疗、大文娱、金融、物流与消费等领域,但不同的是,它似乎在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圈”。以快递业及相关上下游来说,从阿里巴巴到菜鸟,从运满满到满帮,从圆通再到中通,云锋的投资逻辑可见一斑。“一般会投我们认为能够跑到第一梯队的公司,因为很多行业还是遵循‘二八原则’,头部企业发展很快,而后面的企业相对来说比较艰难。”平怡认为,在当前的互联网大下,只有头部企业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但是也要看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自身的发展模式、业务的深度所成的护城河是否足以捍卫与拓展它的发展路径。

近几年,云锋经过一系列的布局,在十万亿级的物流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划出了自己的投资逻辑。细化分析物流市场,寻找发展最快的行业、增长潜力最大的领域、市场份额最高的企业……步步为营,50%以上的增速让投资人认定快递是一个一定要投的行业。彼时投资圆通速递和此时投资中通快运都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

对于结构较为分散的整车环节,云锋投资了运满满,之后运满满和货车帮合并成为满帮。“对于两端都特别分散的领域,我们尝试通过一个点切入,做一个信息平台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零担领域虽然市场很大,但利润很薄且较为辛苦,中通从快递跨界快运,好似让云锋抓住了进入这一领域的点,“之前在快运领域观望了很多年,前不久投了中通的快运,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会产生一种协同效应,而且我们相信中通团队的执行力。”在同城领域,平怡坦言,其实看过很多领域内的公司,但最终决定暂时不投是因为尚且没有构成大的网络效应,而且同城配送提高效率的空间不是很大。

2016年11月,云锋投资了为天猫超市提供智慧仓储物流服务体系的心怡科技。“之前投了快递物流公司以及仓,这里面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空间。”平怡说。在无人车、无人机、仓储机人等前言科技领域总能看到云锋的影子。用平怡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结合已投公司的需求,为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效率,云锋也会做一些早期的技术类投资。生态布局的意味足以显现。

从0到10到100,人是关键

在红杉担任基金经理时接触中通快递并参与对中通的第一轮投资,到如今在云锋主导对中通快运的大手笔运作,平怡对快递企业及快递人的理解也愈发深刻。她说,此次投资中通快运与之前在红杉就职时了解过中通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全部。“在快递、仓、智能管理系统、整车等很多领域我们都作了布局,也投资了菜鸟,但快运、零担领域是比较缺乏的一块,中通在此时正好起网做快运。”合适的时间,合适的项目。

她说:“这是一种机缘巧合。”对于中通的团队,平怡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还算比较了解他们的团队,看好他们在快运方面的发展,他们在执行力、效率、速度、成本等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错,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协同,而且对云锋目前所构建的物流生态圈有所裨益。”

平怡认识中通董事长赖梅松是在 6 年前,在她的印象中,民营快递企业的领导大多数从一个地方走出来,创造了快递业叹为观止的发展速度。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这些“草根”中,赖梅松是她见过为数不多的能在没有报表的情况下,把公司所有的细节性数据以及自己对公司的构架表述清楚的一位快递企业领导。在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中,赖梅松将如何平衡网络利益,以及每单快件给公司总部、加盟商多少,中转费又该是多少,机制为什么那样设置,为什么是这样的利益分配等说得清清楚楚,让平怡这个当时连加盟模式、面单、中转费等都不是很明了的人第一次有了清晰的理解。

在红杉投资之前,中通仅用50万元人民币就把网络做了起来。“这个团队用了最少的钱,做了最有效率的事情。”而在之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中通对待加盟商的态度也赢得了平怡的赞赏。

中通快递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全网83个转运中心有76个均为直营。通过转运中心收权行动,中通快递将转运中心直营率提高至91%以上。在收权行动中,中通通过“现金+股权”的方式收购加盟商,还建立了员工持股平台对员工进行激励。

通过换股收购加盟商在平怡看来是一种眼光长远的明智之举。从公司角度来看,以现金的方式收购加盟商网点从资金成本角度考虑是最合算的,但赖梅松偏偏是一个“算得不是特别精的人”,他在还没有赚到钱的时候就有和大家一起干、一起分蛋糕的想法,想要与员工一同把企业做大做强。“他的胸怀很大,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的商业敏感度。”言语中,平怡透露了对赖梅松的欣赏。

圆通是云锋早期投资的快递企业,属于云锋基金的二期人民币基金项目,如今到了退出阶段。在此次采访中,针对此前市场的疑惑,平怡也作了相应回应:“退出应该是基于基金层面的考虑,一切以圆通发布的公告为准。”作为专业的投资基金,云锋主要运用社会募集资金进行投资并通过合理的退出方式获得财务收益,退出系自身资金配置的需求,亦为投资基金正常的退出行为。

“喻总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人,一个上市公司能够在航空领域作出如此多的布局,说明在提高时效方面下了很大决心。”平怡表示。

“综合来说,管理层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不论是对初创公司,还是处于发展阶段的公司来说,人都是最重要的。”平怡直言,“领导的瓶颈就是一个公司的瓶颈,团队执行能力的瓶颈就是公司发展阶段的瓶颈,跨过0到10这个坎儿,迈向10到100的这个阶段,人都是关键所在。哪怕是模式上出现问题,抑或是被竞争对手的新玩法所颠覆,如果一个团队的领导和队员的思维足够开阔,学习能力足够强,又很有高度,还是有活过来的一天的。”

看十年二十年发展,暴涨暴跌中淡定自持

当前,快递业已有7家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起起伏伏中。上市企业应该如何淡定自持,创业企业又该如何看待上市?对此,平怡宽慰道:“上市对企业家的心理素质有着很大的考量,但如果是大股东,更应该看的是十年二十年的发展,短期的涨跌不必过分关注。”而创业企业也不应将上市当成企业成功的目标或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她看来,“公司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一定规模,自然而然就有了上市的可能性。在发展过程中选择恰当的上市时机是企业应该把握的。“作为私募基金,我们不会迫使企业去上市。如果公司本身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没到上市的时候,就算基金到期,我们也依然看好它,还是会用后续的基金接续起来继续跟投支持。”轰轰烈烈不如冷静抉择,匆忙上市但后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最终会拖累企业正常运行,上市只是给了企业一个更加多元的融资渠道。

“中国有一个如此之大的市场,我们希望有千亿级的快递企业脱颖而出,它会是一个全球化的技术型公司,而非传统型利润很低的公司。大家都应该往这个方向走,去用技术提高效率。”在平怡的期许中,作为一个助力快递生态布局的投资人,她更乐见快递业更加快速、更加高效、更加科技范儿、更加全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