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鼻子兔
現在大家都不換手機的主要原因還是手機的性能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夠用了,哪怕是最便宜的小米紅米系列,用來打《王者榮耀》這樣的主流遊戲,只要不追求畫質,還是比較流暢的。而如果僅僅這是聊微信、逛淘寶、看視頻、拍照片,幾百塊錢的安卓手機完全夠用。
就拿拍照來說,目前拍照最強的是華為P20 Pro,它有三顆攝像頭,加上徠卡定製,效果的確非常不錯。但是華為P20 Pro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夜景方面,如果實在大白天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拍照,華為P20 Pro排出來的照片和一千多塊錢的手機差別並沒有價格上那麼明顯。而拍攝夜景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功能,絕大多數用戶在晚上拍夜景的需求屈指可數。
所以對很多不追求外觀設計、屏幕效果、遊戲性能、拍照體驗的用戶來說,一千多塊甚至幾百塊的手機完全夠用,而且用上兩三年也沒有多大問題。實際上這部分用戶並不在少數,久而久之人們就開始變得不著急換手機了。
這樣隨之而來的影響就是,手機廠商為了吸引人們換手機,不得不拿出壓箱底兒的技術,來促進手機更新換代。比如蘋果在2018將要推出的三款手機都是全面屏,從2015年沿用至今的4.7/5.5英寸的外觀設計完全棄用。國產手機vivo、OPPO也開始嘗試使用伸縮式的攝像頭,帶來更好的全面屏體驗。
顯然,用戶換機頻率的降低對於手機廠商來說起到了一個鞭策的作用,使得廠商不得不加強創新,如果繼續按照以往那樣“擠牙膏”式的推出新功能,早晚會被市場淘汰。
至於下一個換機潮的時間,我認為會等到2020年下半年。因為上一個換機潮發生在2016年到2017年,按照一部手機平均3年的使用壽命來看,2020年選擇換機的人會非常多。另一方面,5G技術也將在2020年底得到正式的使用,而4G手機是無法體驗5G網絡的。在三大運營商的推動之下,5G手機應該會像當年的4G手機一樣獲得運營商的補貼,從而擁有一定的價格優勢。所以5G技術的出現,也會導致一波“換機潮”的到來。
貓眼看數碼
2017年是近年來少有的手機行業變革之年
。全面屏、面部指紋識別和AI(人工智能)成為關鍵詞,尤其是全面屏。這是自2007年,iPhone 定下智能手機基本樣子,2011年,三星galaxy note定下大屏手機基本樣子以來,手機正臉再一次的變革。
年初的時候,各大手機廠商摩拳擦掌。
2月,LG G6發佈,率先帶來18:9屏幕手機;
4月三星S8發佈,這也許是2017年最漂亮的全面屏手機;
9月,小米mix2和iPhone X發佈,前者是近年來小米手機的巔峰,後者則是2017年最具有黑科技屬性的智能手機產品。
10月,華為mate10pro發佈,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終於進入全面屏時代。
此外,VIVO X20、OPPO R11s、一加5T、榮耀V10、LG V30、三星galaxy note8等一系列全面屏產品的發佈,把手機徹底帶入全面屏時代。
就在各家2017年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市場卻給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市場調研機構 Canalys 的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在 2017 年首次迎來整體性的下滑,出貨量為 4.59 億臺,比 2016 年相比下降 4%;其中 2017 年第四季度的表現最為糟糕,出貨量同比下滑超過 14%,僅有 1.13 億臺。
題設“大家越來越不著急換手機”是對的,不只是中國市場,IDC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6.3%:
在全面屏時代,在各家手機廠商產品越做越好的時代,市場卻朝著相反的方向進行,傳說中的手機市場寒冬正式來臨。
其根源就是這句“大家越來越不著急換手機”。
因為現在的智能手機太好了,質量好,經久耐用,不再卡頓,讓人們越發沒有了更換新手機的動力。
ipad自2013年銷售額達到頂峰之後,已經連續多年下滑,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蘋果很難說服用戶換新:
2017年,iPhone降頻門出現,蘋果宣佈,降頻只是為了解決手機意外關機現象。但顯然,人為限制舊手機的性能導致其卡頓,能有效促進老用戶換新。
2017年,iPhone X發佈,這是iPhone、iPhone4、iPhone6這類突破性創新的產品,可根據IDC數據,2017年第四季度蘋果手機年出貨量77.3萬臺,相較2016年的78.3萬臺是下降的。
要知道,2017年的iPhone 7也許是近年來蘋果最讓人失望的智能手機。
突破式的創新並未在手機銷量上得到應有體現,這也剛好印證了“大家越來越不著急換手機”。
在功能機時代,不同的手機,其體驗是不一樣的,塞班系統、黑莓系統又或者山寨機,其能做的事兒是不一樣的。
而今,手機體驗越來越依賴於軟件生態的建立,而不再取決於硬件的突破,智能手機跟隨桌面端,由增量市場和換機潮進入存了市場時代。
2016年初發布的華為P9,相較於華為mate10 pro,無論是性能、相機和外觀,都有不小的劣勢。但是,這兩臺手機能做的事情差別並不大,上網、購物、點外賣、導航、拍照發朋友圈等等,都能做。
而14年發佈的iPhone6和17年發佈的iPhone8,甚至於在外觀上變化都不大。
有朋友在做手機維修,在我們的固有思維裡面,其主要服務對象應該是如P10、 R11又或者iPhone7這些產品。
但實際上,其配件配貨最多的是OPPO R7、iPhone 6s、華為P9這些16年,甚至15年上市的產品。
在極客圈,我們關注的是新手機,換機動力源於對新機的追求,但在主流消費市場,換機動力主要源於對服務的保證,包括舊手機壞了、卡頓了、丟了、電池嚴重老化了等等。
以當前智能手機的素質,別說旗艦機如三星S8、iPhone X和華為mate10pro,即便是中端的OPPO R11s、VIVO X20、小米6,服役兩到三年,在不出現意外的情況下,大概率沒問題。
在智能手機突破初期硬件壁壘,手機體驗開始依賴於生態的創建而非硬件提升之後,除非下一次行業變革的來臨,否則,換機潮不會隨便到來。
手機市場也終將如桌面端般,越發難做了。
小凡科技
蘋果4的發佈,到現在6年時間了,誰有敢說現在沒人使用呢?就更別提4s5s等系列了,特別是4S剛剛出來的時候,那種瘋狂程度,全球都為之顛倒,雖然有點誇張,但可以想象。這可是開啟了真正智能手機時代。
12那年以前,由於國內手機功能不全,手機卡頓,外觀醜陋,拍照成像差等眾多原因,一直被蘋果、三星、甚至最古老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佔據了整個市場,那個時候國內能拿出手的手機基本上沒幾家,比如說,波導,康佳,長虹等,還有一些山寨機,雖然價格低廉,但是售後真心不好,特別麻煩,而且故障率太高,這些原因導致國內手機行業利潤都被國外那些大品牌的手機廠商賺走了。
一直到小米手機的誕生,可以說是在當時整個過國內手機市場扳回了一局,小米手機當時可謂是如魚得水,性價比不用說,性能方面可以和當時的蘋果三星有一戰之力,因為當時手機的app內容不是很多,軟件也不怎麼大,小米手機不是有個口號麼:為發燒而生!
這短短几年的時間,除了小米,還有華為,oppo,vivo,ZET等國產品牌也開始紛紛發力,不管是在外觀還是在性能上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上面這些都是線下可以買到的,像堅果2pro,一加五T等品牌手機只能在網絡上購買,這些手機都是國產,而且性能都不差,基本上一兩千的手機都能滿足用戶正常的使用,當然這也是現在國內科技不斷在進步的一個必然結果,如果要說當今手機性能最好的是誰?那蘋果X絕對算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不是我從洋媚外,我覺得這就是差距,有些東西,你不懂的不會的就得學習,別打腫臉充胖子。蘋果手機確實在系統優化方面做得比安卓的強太多了,這點我們必須承認,不過說回來,現在國內買蘋果的熱情不可能在像12年那種高漲了,最大的原因莫過於國內手機很多旗艦機行都可以和蘋果持平,而且性價比在那,消費者也比較理性了。
既然市場是有競爭的,那麼就會促使手機行業不斷的創新,那為什麼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著急換手機呢?其實不是不換,而且現在不管是國產手機還是國外手機,質量都已經做得很好了,不容易壞掉,而且該有的功能都有,已經能滿足大量用戶的需求,沒有的功能也能在商城下載。所以換手機的才會越來越少,至於影響的話,我覺得應該是手機廠家最著急的了吧,每家都存在競爭關係,而且都想在創新上領先對手一步,發展到現在,我覺得手機功能方面已經很足夠了,但還沒到瓶頸階段,現在的手機拿出來,功能基本一樣。
如果有一天,某手機廠家開發出一個新的功能點,而且都是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等等新穎的亮點,我覺得那個時候才是下一波換機潮吧,個人觀點,噴子口下留人,謝謝!
白如墨
時光似箭,歲月如梭,一轉眼我們都步入中年啦!今天看到這個問題,勾起了我的好多回憶,那就跟大家講講這麼多年來,鄙人與手機的一段段情緣,尋找共鳴人。
這是我的第一部手機,俗稱大哥大,當時市值4800元,60元/月租,雙向收費0.6元/分鐘。那時候這可是最好的裝逼神器,啥時候都是拿在手上顯擺的,只要離開城區幾乎沒信號,打個電話還得爬上樓頂,拔出天線,那也未必能打通,每天也就打一兩個電話,每月話費一百六十元左右,真拿它做生意當聯繫工具用的話,每月話費也就是一千元左右吧!說實話,每月繳話費還得排隊,看到話費清單後真心肉疼。
這是我的第二部手機,當時模擬信號轉網數字信號的第一款機型――愛立信788。當時市值6800元,通話費用和大哥大一樣,只不過當時的感覺就是再也不用把手機成天拿手裡啦,太輕巧方便了,那時候的信號基站也多了不少,能不爬樓就可以打電話了,用手機的人群在逐漸壯大,話費也更多了起來。
接下來就該三星和摩托羅拉登場了,這就接近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老人機啦,市值6000元左右,起碼可以在除中國移動營業廳之外,去外面手機店購買了。隨著中國聯通的加入競爭,收費標準也改雙向收費為接聽單向收費啦!這時候也爆發了電視品牌全部進軍手機行業的發展,手機開始變得五花八門,手機價值開始了價格戰,因為都是剛入行,手機質量可以用tcl(太差了)來形容,一年用兩部手機是常態,並且一部一兩千元的手機只要入手幾乎就沒了市值。反正話費降了一半換手機也就不痛不癢了,只當是繳話費啦!
大家還記得這最熟悉的諾基亞時代嗎?這也是手機最追求質量的時代,諾基亞讓我們習慣了手機再不是奢侈品,它讓我們知道了一部手機是可以管用n多年的,話費每月最多也就是兩百元左右的。
也就在諾基亞沉醉在一統手機行業江山的時候,最殘酷的噩夢也就開始了,安卓手機的誕生,徹底讓諾基亞巨人轟然倒塌,那勢頭太悲壯慘烈啦!手機也從此進入了智能化時代,我們再也離不開手機,由於流量和各種社交平臺的問世,我們已經發現幾乎不需要打電話了,有事可以微信聊啦!
現如今的蘋果時代,真是又大大的吸引了一批賣腎的果粉,而我到目前為止還一部蘋果手機都還沒有玩過,在我心裡對它的認識,充其量就是一臺高配置的電腦罷了。如果我們都去買蘋果,我們的國貨誰來支持,我們的手機制造業靠什麼來發展?我們的小米,華為,vivo,步步高等等一系列國際知名品牌,早已經是技術成熟,質量可靠,絲毫不亞於蘋果手機。目前的手機已經到達瓶頸期,真要想超越電腦的使用範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期待下一個電子革命早日到來,那時候估計一部手機可以照顧管控我們的日常起居。反正更多的驚喜,等著我們去體驗,讓我們翹首以盼吧!
荊門陳威
16年的時候,國內手機銷量一片飄紅,各大廠商殺得眼紅。
到了17年,手機廠商倒閉的倒閉,消失的消失,拆分的拆分,同時也沒有那種大家都很想換手機的感覺了。
其實我們可以回過頭去看,在16年,手機業炒作的賣點都是很實在的,比如快充、指紋、自拍,曲面屏。這些都是非常容易感受到賣點,從15年到16年,國產手機在做工上也有了本質上的飛躍,粗略一看也不比蘋果差多少了。
來到17年,炒的概念都是什麼全面屏,人工智能,這種一聽就不知道幹嘛使的賣點。
從一個普通消費者的眼光去看,全面屏也只是屏佔比更高了,本質來說是再一次炒作大屏手機的概念,很難讓消費者覺得心動。
人工智能就更不說了,除了自拍有了新的進步之外,各廠說得最多的就是芯片資源的智能分配,但其實再怎麼智能也救不活低端芯片那悲劇的性能,你內存小就是內存小,APP也不會針對你這個智能系統就突然不佔你內存了。
目前來說,人工智能對於大家最明顯的作用,就是那個推送過濾以及垃圾短信識別的功能,這個推送有一部分深度學習的成分在裡面,但是大部分工作也是在雲端完成的,完全不需要手機參與進來。
所以說17年是手機行業賣點孱弱的一年,各大廠商在海外市場開疆拓土,但是在國內卻沒有交出更多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的產品。
同時手機APP也沒有更多地繼續壓榨手機的性能,如果微信突然推出一個大版本,需要比之前多30%的性能,那肯定很多人會換手機,但是沒有啊,對不對?
事實上,前不久王者榮耀升級畫質,被很多人罵慘了,說破遊戲越更新越卡,其實遊戲的建模更精細了,環境也有了更多的動態效果,很多貼圖都更有質感了。這樣的環境下,軟件廠商也沒有立場去壓榨性能。
在手機上也不會有PC生態裡,遊戲壓榨性能,顯卡廠瘋狂出新卡的情況,手機遊戲畫質再好,屏幕也就那麼大,其實你很難感受到畫質到一定程度之後的進步。
如果有下一次換機潮,那肯定是有殺手級應用需要更高的機能。
這麼說不明白,我打個比方吧。
比如說淘寶出一個淘寶AR,你想要看衣服的上身效果,拿鏡頭對著自己就好了,這樣的應用就很吃GPU,你身邊的人都在玩這個,你是不是也想要?
或者說手機行業有革命性的功能變革,不是無線充電這種體驗毫無進步,看起來炫酷的進步,而是具有社會意義的進步。
比如把靜脈識別技術和指紋識別結合起來,實時監控手機用戶的血壓血糖的變化,結合大數據對用戶的健康狀況做出預判,怎麼樣,智能醫療+手機,是不是很誘惑的體驗?
希望2018年的手機市場可以更加精彩吧。
學寫作的喪失
我首先說一下個人觀點,
第一, 是因為手機更新換代很快,現在手機的配置和顏值都差不多,很少遇到有喜歡的顏值和配置的手機發布,比如我的樂視pro3,配置6+64,用了一年多了,配置依然很好,用著很流暢。除非索尼,諾基亞或者小米出來很漂亮,很配置高,很有特色的手機,不然不會換手機的,除非手機摔壞了。
第二, 是因為經濟下行,很多年輕人都是貸款買手機,月光族,2018年是全民還貸的一年,所以手機銷量預估還會下降很多,所以手機廠商估計還會死一批。個人觀點。不知道對不對,自己沒有文化
pk永不止步
我認為現在大家越來越不著急換手機主要原因有兩點:
- 手機現在更新換代很快,往往每半年就會有一次大換血。就像去年的驍龍835剛剛登上手機的舞臺,今年驍龍845已經開始逐漸在新發布的手機上裝配了,還有各項技術的突破,例如人工智能AI的發展,全面屏技術,還有屏下指紋等,它們的改變我們都有目共睹。如果追著換手機根本換不過來。
- 目前來說,大多數人用的都是往年的旗艦機,對大多數人來說,手中的手機已經能滿足他們生活中的大部分需要了,打遊戲,上網查信息,聊天等。而且現在手機的質量都比較好,像小米,華為,OPPO,vivo都開始向質量邁進。
我是輝帥
2015、2016年由於網絡的普及尤其是寬帶、WIFI網絡的普及帶來智能機以及4G網絡手機的普及,中國市場爆發手機換機潮,其中四六級市場尤其厲害,2015年6月中國4G用戶只有2億多,2017年也達到了8.8億,2年時間超過了6億用戶用上了4G手機,這也造就了OPPO、VIVO這些一直深耕線下渠道的手機品牌,這段時期OPPO、VIVO的銷售量都超乎了工廠的想象,也就出現了2016年有段時間手機缺貨現象。
然而2017年六七月份開始,突然銷量不增長了,為什麼?因為由於4G網絡普及造成的換機潮已經到頭了,現在看看移動等運營商的數據就能發現網絡新增數已經幾乎很少了,絕大多數人都已經用了4G智能手機,就連六七十歲的老人也都已經用4G手機了,這波紅利已經過去了。2017年11月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了20.7%。
下一次帶動換機潮的因素應該是5G網絡的普及,還有就是手機技術的革新!
小小孩愛吃菜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換手機的人群:
目前我覺得存在三類人,1.手機發燒友:痴迷於數碼產品對新產品急切想要體驗;2.手機實用黨:對手機有一定的瞭解,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理性的消費購買手機;3.數碼痴:對手機絲毫不瞭解,買手機很容易被人忽悠。
再有,我們要搞清楚換手機的目的:1.為體驗:喜愛電子產品,換機只為體驗。2.手機落後:體驗太差,日常使用出現問題。3.愛面子:換機為了跟上潮流。
搞清楚這個後,我們再說不著急的原因:
1.數碼黨畢竟是少數,沒有太多人整天不停的換機(沒錢)。2.手機性能的提升:現在手機性能都非常好,甚至有些性能過剩,一款手機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日常使用,這便減少了換機需求。3.人們越來越理性:不在會出現賣腎買手機的現象,也少有人為了面子買手機。4.價值較高:高端產品價格較高,動輒幾千,小一萬元,當人們手機仍然可用時,沒有人願意花這麼多錢。
烏托邦
主要還是看個人需求吧。一般來說手機這種東西只要不是太水的牌子,折騰個一兩年完全沒問題。所以除非你很壕或者說你是科技發燒友,不然一般人很少頻繁換手機。
一來
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今天出新款式,明天研發出新技術,甚至還有更值得期待的在後頭。可選擇性越來越多,用戶們反倒不知作何抉擇了。誰也不想承認自己落後了,還是會有些渴望別人手機上有而你沒有的功能的。
二來不是所有人的經濟能力都支持頻繁換機(簡稱家裡沒礦)。
況且有的人在購機的時候所選擇的手機價格也比較高,就是為了買一部性能好點的手機,以便多戰幾年。或者說新機上市就換的“追機一族”實在當不起,依靠現有的手機支撐一陣子,等到降價了再換也不遲。
況且手機雖然必不可少,但也並非是生活中佔主導的物品。消費者們的購買慾不僅僅侷限於數碼產品。甚至有人會想,是零食不好吃還是衣服不好買?為什麼要把資金都投入到通訊設備上呢?
還有一點就是,5G已經在全面鋪開的路上,不少人也在觀望著,考慮到兼容性的問題,於是也就先不急著換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