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曾悬赏百万破解的贵州“红崖天书”,究竟隐藏什么秘密?

“红崖天书”位于贵州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晒甲山上,是古人用铁红色颜料在一面崖壁上书写的一段碑文,然而至于是何时何人所写?所写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自明初古人发现此碑文起,无数人到此苦思冥想,都无法破解这个谜团。数百年来,关于“红崖天书”的之谜,众说纷纭,但始终没有一个令大众所信服的结论,对于“红崖天书”的探秘,也逐渐让人们感到疲倦。直到1995年,贵州安顺地方政府贴出“悬赏百万,破解天书”的告示,才再一次将破解天书之谜推向高潮,经过现代许多文史爱好者以及文史专家多年的探索,“红崖天书”之谜的真相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几十年前曾悬赏百万破解的贵州“红崖天书”,究竟隐藏什么秘密?

诸葛天书说

由于红崖天书所在的地方附近还有着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所留下的遗迹,据清道光《永宁州志》记载:“晒甲山即红岩后一山也,崔巍百丈……俗传武侯南征晒甲于此。”,这不免让人猜想是否是诸葛武侯所为,因为当年诸葛亮征服南蛮,和南方少数民族有结盟之举,而山岩上那些仿佛文字的古怪符号,藏着无穷怪异,令人捉摸不透,这会不会是当年众民族结盟时作为纪念的图谱呢?这便是诸葛天书之说,这种说法在古代比较流行,古时还有人认为这是诸葛亮所留下的镇山语,但通过现代的研究,这种说法并没能站住脚。

殷高宗讨伐鬼方记功石说

几十年前曾悬赏百万破解的贵州“红崖天书”,究竟隐藏什么秘密?

这个说法的提出者是湘籍学者邹汉勋先生,他认为红崖天书所写的内容是殷商时期殷高宗讨伐鬼方得胜回经此地时所留下的纪念文字。他将所刻的图像解释为二十四字:“殷高宗攻克鬼方,除暴安良,东还经卤,这里的郡长都归顺了。”,然而这种说法确是疑点重重,首先红崖天书发现于明朝时期,殷商时期那么遥远,中途不可能没人发现啊?况且诸葛亮南征时都有在附近行军,难道见到如此奇观都会视若无睹,不留下任何记载?,其次,当时难道也有殷高宗之称?显然这一说法是特别荒谬的。

建文帝的讨燕檄诏说

这个说法是至今最有说服力的一个解说,此解说得益于学者林国恩历经九年来的艰苦考证,他翻阅各种史料,古书记载,更是三上贵州,实地考证。最终将研究结果写成10万字论文,其中确认了清代瞿鸿锡摹本为真迹摹本,文字为汉字系统,并非古彝文,全书应自右至左直排阅读,全书图文并茂,一字一图,局部如此,整体亦如此。从内容分析,"红崖天书"成书约在1406年,也就是靖难之役之后。

几十年前曾悬赏百万破解的贵州“红崖天书”,究竟隐藏什么秘密?

虽然当时朱棣是说的建文帝被烧死于宫中,但却一直流传有建文帝流落民间之说,《明史 恭闵帝》中记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明史纪事本末》中也有关建文帝纪闻的原始史料:指出建文帝出走在前,宫中火起在后,实施了“金蝉脱壳计”。可见建文帝逃出来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讨燕檄诏说有它的合理性,而且此文发现的时间也与明初的时间点吻合,这么大一个奇观,若是早于明初,应该也会有记载才是,所以诸葛说和殷高宗之说令人质疑。还有一个具有说服性的证据便是图像中有一部与汉字'丙戌’极其相似,而丙戌年即建文四年,正是燕王叛乱的后一年。

几十年前曾悬赏百万破解的贵州“红崖天书”,究竟隐藏什么秘密?

最终,林国恩把“天书”的内容直译为:

燕反之心,迫朕(皇龙)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段、殴、牢、杀子民),致尸横、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斩首消灭)。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允(火+文)(御制)。

大家觉得这种说法是否可靠呢?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讨燕檄诏说的,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