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湖裡區打造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

廈門市湖里區打造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

湖里區召開工作推進會,推進小區調解工作。

2017年以來,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主動順應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的趨勢,探索將人民調解委員會建在小區,充分利用身邊人調解身邊事,實現調解服務群眾“零距離”,做到“支部建在小區,統領各方力量,就地解決問題,促進跨越發展”,實現一般矛盾不出小區、疑難矛盾不出社區、重大問題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今年上半年,全區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772件,其中,各小區調委會成功調解了550餘起糾紛,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到99%以上。通過源頭化解、專群融合,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湖里區刑事發案同比大幅度下降,今年1至5月同比大幅下降51.2%,信訪數下降達到42.4%。這些數據表明,小區調委會助力社會治理、平安建設、法治建設的作用日益凸顯、功不可沒,不斷助推社會治安環境持續顯著向好。有效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打造出了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

重心下移調委會建在小區裡

一是機構下沉。根據《廈門經濟特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條例》的精神,湖里區制定了《關於推進小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的實施意見》,對小區調委會場所設置、隊伍建設、工作職責、調解原則、調解流程等進行統一規範,做到依法調解,按章辦事。2017年6月,湖里區全面鋪開小區調委會籌建工作,建立了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業委會、老年人協會、物業公司等共同參與相互融合的調解委員會,截至目前,全區共成立小區調委會163個。

二是人員下沉。小區調委會設主任1名、委員5-9人,主任由小區黨支部書記或業委會主任擔任,成員由小區志願者、物業管理員、轄區片警、社區工作者、小區法律專業方面的相關人士組成。為了讓小區調解員更有“專業範兒”,湖里區注重加強對小區調解員的業務培訓,通過以會代訓、經驗交流、旁聽庭審、擔任人民陪審員等方式,提升小區調解員的專業能力。此外,由湖里區司法局編寫的《以案釋法》系列叢書也送到小區調解員手中,提供了生動翔實的調解案例分析,幫助其依法履行職責。

三是資源下沉。在場所保障方面,小區調委會的軟硬件建設參照社區調委會建設標準執行,面積為1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不等。對有條件有場所的小區,如達嘉馨園小區、東海山莊小區、宏山新村小區、新景緣小區等,專門設置調委會工作場所,參照社會調委會的標準進行建設;對與小區黨支部、小區物業共用場所的,如後坑社區後社調委會,採取共享共治方式實現小區調委會的設置;對沒條件的老舊小區,採取因地制宜、靈活方便的方式,開展人民調解工作。在經費保障方面,為各小區人民調委會的籌建提供必要的建設經費補助,健全和完善工作獎勵機制,按照口頭調解每件50元、書面調解每件200元、重特大調解每件8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

多方參與身邊人調解身邊事

打造黨員調解品牌。在小區調解過程中,湖里區注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推選小區黨支部書記為調委會主任,指派能力素質突出的黨員擔任樓棟調解員,讓黨組織和黨員成為調解工作的中堅力量,成為群眾依靠的“主心骨”。康樂二期小區調委會主任詹世成是一名退休老黨員,常常拿著一本筆記本詳細記錄矛盾糾紛信息和調解過程,他耐心細緻的調解贏得居民一致好評;達嘉馨園小區黨支部書記、退休黨員張朝麟在小區有較高威望,兼任小區調委會主任後,半年來帶頭化解矛盾糾紛61起。

打造專業調解品牌。小區內部居住著許多律師、專職或退休法官、檢察官、警員、公職人員等專業人員,湖里區積極引導各住宅小區從實際出發,組織小區內專業人員參加調解員隊伍發揮專業特長,高效化解矛盾糾紛。東海山莊小區調委會主任黃光儀是一名在職律師,擔任調委會主任不久就快速調解了一起拖了兩個月的鄰里糾紛,促成雙方達成7000元賠償協議,圓滿化解了鄰里間的矛盾。

打造能人調解品牌。吸納鄉賢和小區能人加入調解員隊伍,成立個人調解工作室,是化解小區內部矛盾的又一股重要力量。市人大代表葉福偉個人調解室成立至今,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00多起,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其調解事例多次刊登在市級以上媒體,被評為廈門市一級調解員,榮獲“2017年度感動廈門十大人物”;退休法官吳秀丹個人調解工作室義務為居民調解矛盾糾紛、答疑解惑,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小區大事》欄目先後兩期跟蹤拍攝她調解的典型案例。目前,湖里區已成立12家個人調解工作室,這些有威望、有經驗、有影響的“小區能人”,在群眾家門口介入矛盾糾紛,利用自身優勢化解矛盾。

創新機制一般矛盾不出小區

建立源頭預防化解新機制。針對小區矛盾多發易發的鄰里糾紛、物業糾紛、婚姻家庭糾紛、損害賠償糾紛等領域,小區調委會認真分析評估,主動挖掘矛盾背後的根源,做到提前介入,防範於未然,將矛盾化解於無形。後坑社區後社調委會了解到一戶居民將自家空置的樓頂堆積成了“廢品回收站”,容易引發鄰里糾紛,調委會成員多次上門勸說,終於讓居民配合清除了雜物,一起潛在的糾紛也化於無形;達嘉馨園小區在小區空地打造法律圖書角、建小區公園、組建文藝活動隊、設立義診室等,變“生人小區”為“熟人小區”,減少了居民矛盾糾紛,使鄰里和諧成為小區的新風尚。

發揮多元糾紛解決新職能。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是新時期社會矛盾糾紛調處的新思路新模式,是“楓橋經驗”的繼承和發展。湖里區通過建立區、街、社區、小區四級多元化糾紛解決服務平臺,對一般性隱患苗頭,多措並舉及時調處解決,防止小事拖大;對疑難問題和重大案件,小區調委會及時與街道調委會和區相關部門對接,積極做好防範工作,防止升級惡化,充分發揚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抓早抓小,就地解決”的傳統。達嘉馨園小區因受“莫蘭蒂”颱風重創需要改造施工,但出現個別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小區調委會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積極聯繫多個相關部門開展多元調解,儘量滿足店家住戶要求,成功調處了20餘起糾紛,既消除了隱患,又促進了和諧穩定。

運用“互聯網+調解”新手段。“互聯網+調解”是新時代糾紛解決的新特色,讓群眾隨時、隨地、隨手就可以解決糾紛,實現指尖上的化解。在開展小區調解工作中,湖里區積極鼓勵各調委會將“互聯網+”技術融入調解工作中,還建立了全區法律服務專家隊伍信息資源庫,讓群眾能享受網上法律諮詢、調解員挑選等便捷服務,提高了調解效率。金山街道率先將小區調委會及調解員的工作經歷、榮譽稱號、調解特長、聯繫電話及照片等信息置入微信公眾號,並把調解員的二維碼名片張貼在小區調委會醒目處,群眾掃碼即可自主選擇聯繫調委會和調解員,實現了“線上預約、線下調解,線上互通、線下點評”;殿前街道興園新村小區調委會在小區業主中建立微信群,及時瞭解掌握小區業主之間、業主與物業之間、業主與業委會之間的矛盾糾紛信息,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小區裡的平安和諧使者

記達嘉馨園小區調委會主任張朝麟

廈門市湖里區打造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

達嘉馨園小區調委會調解糾紛。

在黨支部引領下,湖里區金山街道金山社區達嘉馨園安置房小區實行的是居民自治、化解矛盾糾紛的小區調委會模式。這要從小區的帶頭人——69歲的退休老黨員張朝麟說起。

2017年,在湖里區司法局指導下,張朝麟帶領小區“自家人”,成立凝聚黨支部、業委會、老年協會、物業等力量的小區調委會,成立以來共同化解矛盾糾紛60餘件,達嘉馨園小區調委會被市、區作為城市小區調解工作的典範。福建電視臺綜合頻道《調解有一套》播出了達嘉馨園小區調委會的調解好故事。

小區雖小,但事情不少。房屋漏水、停車、噪音、遛狗、鄰里糾紛、家庭糾紛,大家都說老張解決矛盾有辦法,可老張認為依靠個人力量單打獨鬥還不夠,重要的是要發揮黨員和小區能人的力量。張朝麟提議,將小區調委會調解室設在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物業、小區共建理事會等力量被整合起來組建成小區調解委員會,小區逐漸發展成“黨支部——調解隊——樓道調解員”的調解模式。小區調委會成立後,張朝麟與調解志願者們每天開門接待居民,認真傾聽意見,一大半時間都用來解決人的問題。“人的矛盾糾紛處理好了,其它工作就好做了。不處理好矛盾糾紛,其它工作也難以開展,只有團結廣大居民群眾才能建設好和諧小區。”張朝麟說。

泡上一杯茶、分開兩邊坐,張朝麟總是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一場場矛盾調解。他有時是一塊砝碼,為有理的一方增加分量;有時又是一塊冰,給兩邊降火消氣。一場場潛在的衝突就這樣化解,真正做到了“矛盾糾紛不出小區”。小區過去每年因違規裝修搭蓋投訴、住房滲漏引發上下左右鄰里糾紛有10餘起,現在,居民或是自拆違建裝修,或是主動幫助協調鄰里房屋漏水糾紛,如此配合,靠的正是張朝麟一班人帶了好頭。在解決小區矛盾糾紛調解具體問題上,張朝麟堅持一方面必須公正公平不搞小圈子,做到不偏不倚,即要堅持法律、法規、小區公約,擺事實講道理;另一方面要堅持換位思考,從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高度和層次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和研究,考慮周全。

著力化解矛盾糾紛的同時,張朝麟重視源頭治理和預防糾紛的產生,例如,針對小區公共環境差等問題,老張努力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先後對小區進行了20餘項較大的改造、維修和更換,使一個“髒亂差”的安置房小區變身花園小區,居民群眾對生活環境滿意了,對物業也滿意了,物業收費率從原來的70%上升到95%以上,消除了群體性上訪,物業糾紛明顯減少。此外,張朝麟還與居民一起,將原來黃土裸露、雜草叢生的小區空地改造成集休閒娛樂、法治文化教育於一體的小區公園,建立小區長廊,並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廈門六種精神、家庭文明三字經、人民調解法律條文、法治案例、法治漫畫等內容,將法治與文化有機融合,引導居民弘揚好精神,傳遞正能量,使廣大居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道德教育,小區居民紛紛點贊。

哪裡有矛盾就去哪裡

記金安社區人民調解員吳秀丹

廈門市湖里區打造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

退休法官吳秀丹因地制宜地為樓棟調解員傳授調解經驗。

每週二上午,在湖里區金安社區居委會一樓服務點,會有一個穿紅馬甲的老黨員定時“坐班”,風雨無阻,為居民提供法律諮詢。她,就是金安社區法律志願隊隊長、退休法官吳秀丹,也是社區居民口中和藹可親又懂法明理的“秀丹阿姨”。

65歲的吳秀丹原是東山縣人民法院副院長,退休後跟隨女兒來到廈門金安社區。在這個廈門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區,居住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兩萬餘人。剛來社區的時候,人多且雜,居民語言交流、生活習慣存在很大差異,素質參差不齊,矛盾糾紛頻發,一度成為困擾社區發展的難題。

“我在當法官時就開始做調解工作,雖然現在退休了,但依然希望用專業知識為居民服務。”很快,吳秀丹就成為了一名社區法律志願服務者,利用自己的法律專業特長,義務為居民調解矛盾糾紛。

三年前,吳秀丹以法律志願者身份在社區開設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秀丹個人調解工作室”,除了每週二的值班時間,她還走家入戶,傾聽問題,解決矛盾。社區裡有對母子關係緊張,長期爭吵不斷,吳秀丹知道後,多次去其家中走訪,貼心交流。瞭解事情原委後,針對實際情況,吳秀丹為他們“量身定做”了調解協議書,這場家庭糾紛最終圓滿化解。

2003年,馬某攜孩子馬小某與莊某再婚。雙方婚後雖未生子,但感情較為穩定,婚後馬某兩次開顱手術,莊某都悉心照顧。2017年,當莊某得知馬某竟在兄弟姐妹慫恿下,將馬某父母的遺產公證給馬小某繼承,心寒憤怒之餘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法院判決雙方離婚,但因廉租房系雙方共同申請,離婚後雙方仍共同居住。今年3月,馬某找到吳秀丹申請調解,希望能與莊某重歸於好。吳秀丹到當事人家中走訪,在談天閒聊中,發現馬某與莊某仍有較為深厚的感情基礎,離婚並非雙方真實意願,雙方離婚後仍互相照顧。吳秀丹希望雙方能夠摒棄之前的小摩擦,互諒互讓,莊某最終同意給馬某一個考驗期至2018年年底將復婚。吳秀丹的真情調解使夫妻破鏡重圓。

社區居民陳奶奶買菜時,被同小區4歲小男孩小毛騎車撞倒,在地上動彈不得。小毛奶奶阿華因為害怕,帶著孫子跑開。陳奶奶骨折住院後,家人氣憤之餘,要告小毛及其家人。小毛家人找到吳秀丹,對小毛的行為表示後悔,並表示因家庭經濟困難,希望通過調解來解決。吳秀丹組織兩家人進行多次調解,最終,雙方達成諒解並做出合理賠償。事件的圓滿解決,不僅使雙方避免對簿公堂,也省下了諸多司法費用,讓當事人雙方重新成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好鄰居。

據悉,“秀丹個人調解工作室”成立以來,已化解矛盾糾紛90餘件。2016年9月和2018年3月,吳秀丹調解的兩起婚姻家庭糾紛先後在中央電視臺《小區大事》欄目中播出。

為加強普法宣傳,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知識水平,吳秀丹還不斷挖掘小區專業人才,成立了一支由專業法律工作者組成的法律志願服務隊,小區十名退休法官、退休檢察官和律師朋友都在她的邀請下成為“秀丹個人調解工作室”的一員,義務為社區居民宣傳法律知識,幫助其解決法律困難。

幾年來,吳秀丹與社區相互配合,相互協作,探索出了一套適用於金安社區實際的普法宣傳辦法,參與普法宣傳活動70餘場次。現在,遇到法律問題,社區居民最先想到的就是找秀丹個人調解工作室諮詢。“秀丹個人調解工作室”成為金安社區的一張金名片。

人民代表為人民

記廈門市人大代表調解員葉福偉

廈門市湖里區打造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

人大代表葉福偉調解糾紛。

廈門市湖里區打造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

東海山莊小區律師調解員正在調解糾紛。

葉福偉,79歲,廈門市坤馳聯合出租汽車有限公司黨總支支部書記。他先後組建高考愛心車隊、敬老模範車隊,公司車隊曾獲得黨員先鋒號、青年文明號等榮譽。1996年至今,葉福偉連任五屆市人大代表。2014年,在得知可成立個人調解工作室時,他立即向湖里區司法局自薦。同年7月,在湖里區司法局指導下,福偉調解工作室掛牌成立,成為全市首個人大代表調解工作室。他調處的案件,大到群體性糾紛,小到鄰里間的磕磕碰碰,近的有本村,遠的有廈門島外找上門的,每起糾紛他都傾注了心血、智慧和汗水。調解室成立至今,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00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葉福偉被評為廈門市一級調解員,還高票被評為“2017年度感動廈門十大人物”。

“作為人大代表,藉助調解室這個平臺,可以為民解憂。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不圖名不為利,就希望能為更多人化解糾紛,人家有難事,我能幫個忙,大家一起來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葉福偉說。他平時總會隨身攜帶人大代表證,關鍵時候,亮出代表證,有利於調解的順利推進。他始終把為民服務、化解糾紛視為自已的神聖使命和職責。

作為熱心的長者,又有豐富的調解經驗,小區居民一有糾紛都願意找他調解。無論是家庭矛盾還是鄰里糾紛,無論是房屋侵佔還是勞資糾紛,只要葉福偉出面,大部分都能化干戈為玉帛。在調解工作中,葉福偉還總結了“五心”“五善”調解法,即受理糾紛要熱心、說服教育要耐心、排憂解難要真心、矛盾調解要細心、評判是非要公心;調解過程要善於傾聽,善於明法說理,善於與當事人溝通,善於把握調解過程,善於決斷。

葉福偉不但是一名調解員,還是一名法治宣傳員。他經常深入學校、社區、企業,為學生、居民、社區矯正人員、外來務工人員以案釋法,把調解案例編成故事進行宣傳,取得了“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好效果。

“人民調解的目標就是人與人之間沒有紛爭,社會文明和諧,經濟繁榮富足,我會繼續用熱心和耐心,做一名人民群眾滿意的調解員,讓群眾生活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能夠在有生之年回報社會,造福一方百姓,是我最大的快樂。”葉福偉如是說。

在葉福偉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將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群眾利益作為自己的至高職責和使命、滿腔赤誠為民服務、甘於奉獻的黨員人民調解員的模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