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步法助你快速讀完一本書

5步法助你快速讀完一本書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全文 1517 字 | 建議閱讀 3 分鐘

文 | mickjoust

今天推薦大家閱讀的一本書叫《高效閱讀》,是一本講如何高效閱讀的方法書。

作者是日本作家渡邊康弘,Read For Action讀書會創始人之一。一般社團法人“商業模式革新協會”理事。畢業於青山學院大學經濟學系。20歲時克服了一直以來不擅閱讀的問題,並在大學一年級時,運用從書中所學的知識開始創業。每年閱讀超過500本以上的經營管理類英文書籍,還通過舉辦英文商業雜誌的發行、國外作者的交流會等活動,推廣閱讀文化。

這本書是去年11月份出的,如果你閱讀過《如何閱讀一本書》,在讀這本書時會發現它其實就是目的+概念閱讀+結構閱讀的加強版。

換句話說,這裡說的“高效”只是著重說了閱讀的方法效率問題,並不是“戰略”級別的方法論,離我心中真正的高效閱讀還有點距離,標題有點過於吸引眼球的嫌疑。

我們應該讀哪些書?

我們應該怎麼讀書?

我們如何藉助書籍真正改變自己?

我們在閱讀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我們在閱讀之後還需要做些什麼?

作者開篇就提出一個簡單的高效閱讀方法——**試著去判斷本書中的內容是否對你有用。**

然後,用3分鐘去做……請一邊保持深呼吸,一邊快速翻閱本書。同時在心中自問:“我最想了解的內容,在哪一頁上呢?”然後隨機翻開一頁。如果這一頁的內容能夠激起你繼續閱讀下去的興趣,或者正好就是你想要了解的內容,那麼本書一定就是對你有用的一本書了。

並說了三點像冥想一樣的佛系的讀書法:

1.閱讀的同時保持緩慢的呼吸

很多快速閱讀法的共通之處,就在於對“呼吸”的要求。在看書的同時,用5秒鐘的時間吸氣,再用5秒鐘的時間呼氣,以此為一個循環進行“深呼吸”的動作。(這麼做的理由,請參考第20頁的內容)

2.以無法看清書中文字的速度,快速地翻閱書籍

雖然眼睛無法看清文字,但是信息已經進入我們的腦中了。(其原因因,請參考第47頁的內容)

3.想好閱讀的目的

這樣能讓我們更有效地找到想要了解的信息。(其原因,請參考第69頁的內容)

書的結構很清晰,第一章講了為什麼“明白書的內容”比從頭到尾讀完更重要。第二章則講了什麼是“共振閱讀法”,具體來說,就是1個準備步驟+5個實施步驟——

步驟0:找書的時候,明確讀書目的

步驟1:隨便翻翻,看看大腦對書的感知到了什麼信息

步驟2:用曲線標記感興趣的點,用頁碼標記優先順序。

步驟3:摘錄出感興趣的關鍵詞

步驟4:根據關鍵詞索引,帶著問題去閱讀具體章節

步驟5:記錄閱讀是產生的想法,並以此制定後續行動計劃。

然後,作者最後說的重點是:立刻付諸實踐!

當你將本書看完一遍以後,請再嘗試下面的流程,這樣能加深你對本書內容的理解。用20分鐘去做……花20分鐘的時間,來把握本書內容的要點。嘗試按照第2章所介紹的“共振閱讀法”步驟,快速地閱讀本書。再用30~60分鐘去做……之後再用60分鐘的時間,來完全掌握“共振閱讀法”的內容。如果正好有自己想看的書,可以準備好紙和筆,然後去親身實踐這個方法。按照之前所瞭解的步驟,一邊閱讀,一邊在紙上繪製“共振地圖”。

我的評論

讀完這本書後,我收穫了一個體會——原來“未讀完的書”

(拆了書,部分讀)越來越多的原因是因為真的變高效了,而“反覆讀的書”(好思想,好洞見,好方法等)也是越拉越多也是因為在採用主題閱讀的方式來吸收知識,而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

雖然“高效”未必是真的高效,但是也能幫助我們提高一定的閱讀效率,但是,請記住,任何關於效率的技藝,一定需要在大量的實踐中磨鍊提高,不然就只是知道然後過一段時間就忘記了。

閱讀是一項需要大量實踐的行動,光是知道什麼辦法高效,只是開始了第一步,接下來的步驟是不斷閱讀閱讀再閱讀,直到效率真的提高為之,沒有捷徑可言。

持續踐行

好了,現在就去高效閱讀一本書試試。

最後,如果你有什麼書推薦,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