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月球至關重要

幾個月前,歐洲空間局(ESA)局長約翰-迪特里希•韋爾納(Johann-Deitrich Woerner)在展望該機構的未來時,提出要牽頭建起一座國際月球村,這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2004年1月,布什總統曾公佈他的“太空探索計劃”,聲稱美國將帶領世界重返月球。只要我們去了月球,並學會如何在另一個星球上生活和工作,我們就能向著我們的終極目標——火星前進了。

重返月球至關重要

布什的設想十分鼓舞人心,除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外,還有至少14家航天機構簽署協議,參與登月計劃。不幸的是,該計劃的實施出現了嚴重缺陷。NASA專注於開發可將所有物資從地球運載到月球上的一次性運載工具,試圖重現阿波羅計劃的輝煌。阿波羅計劃的確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它在運轉上難以為繼,這也是該計劃於20世紀70年代初被取消的部分原因。事實證明,布什總統的圖景成本太過高昂,同樣難以持續,2010年,奧巴馬總統宣佈,美國沒有重返月球的需要,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已經去過了那了,成就達成。他說,我們要跳過這過渡性的一步,直接前往火星。

但是重返月球對於人類太空探索的未來至關重要——絕不止於這能為我們帶來的那些外星球上的生存經驗。我們的這顆衛星同樣蘊藏著十分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水冰,它可以被電解成氧和氫。這些元素可用在燃料電池裡和製成液體火箭燃料。如果我們最終要向火星(或者其他什麼星球)進發,從地球表面運載燃料上天效率實在太低了。若能從月球上啟程,那就高效多了,畢竟那裡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重返月球也可以激勵下一代,像當年的阿波羅計劃那樣推動技術的發展——只是這一次的辦法更具可持續性,更加循序漸進。納稅人需要看到投資這一努力所帶來的回報,而且不能僅止於技術的發展而已。比如說,一座繞月球旋轉的航天器加油站,提供用月球資源提煉而成的燃料,由民間經營,向各航天機構出售月球製品,將是一條讓月球進入人類經濟圈的商業途經。此類活動可大幅減輕從地表發射物資的繁重任務,從而為航天任務節省成本。它們還有望催生出一連串的新產業,相應地創造出更多待遇優渥的高科技崗位。

探索月球的下一步,應是勘察那些在環月軌道上發現的月球資源,讓勘探機器人在月球表面查明這些資源的範圍、形式、分佈,以及從開採和提煉這些資源的難易程度。一次國際間的協作,將有助於完成這關鍵性的一步。NASA確實也正在籌劃一項資源勘探任務,但它的運行預算十分有限,而且隨時都有可能被砍掉。俄羅斯也有一項月球資源計劃,是與ESA密切合作開展的。當然也別忘了中國,他們在2013年成為了第三個成功在月球上軟著陸的國家。中國還計劃在今後幾年裡將月岩樣本成功運回地球,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完成這項壯舉的國家。

目前,美國的載人太空探索計劃,是用無人航天器從一顆小行星上捕獲一塊直徑大約一米左右的石塊,再將它重定向到環月軌道上。然後人類便會探索這顆巨石,為最終前往火星進行練習。但是這項所謂的小行星重定向任務,對於火星之旅卻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主要是因為微重力環境中的工作與行星地表上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基本上,這是一條完全走不通的快車道。

這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韋爾納的月球村計劃上,當他在去年12月由ESA主辦的“月球2020-2030”大會上公佈這一計劃時,具備航天能力的國家均表示出歡迎的態度。眼下,美國正站在賽場旁邊,靜觀其他國家前進。的確,火星是我們的終極目的地,但是對於該如何到達那裡,我們的國家卻選擇了一條不明確的道路。月球才是能讓我們實現這一目標的資本和關鍵。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看待載人太空探索的視角,從而讓任何用於航天的經費都能被視作為對未來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