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学会给自己安全感,然后呢?

当我学会给自己安全感,然后呢?

“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吗?如果我已经可以给自己安全感了,那要另一半做什么?”

问我这个问题的,是我的一个朋友。知道我是心理咨询师,又擅长处理亲密关系方面的问题,想找我弄明白。

“你描述的伴侣冲突与焦虑循环,正是我的状况。我会忍不住因为一点小事怀疑对方、跟别人比较,害怕他会因此喜欢上别人、出轨或背叛我,所以我很努力去控制这一切不要发生。我很讨厌自己这样,却又停不下来;

理性的我知道,这样下去不行,而且我觉得另一半也很委屈;但情绪一上来,我就停不下来,而且还会觉得生气对方,觉得就是因为你不配合我,我才会这么不安、这么害怕。

所以,当你跟我说,安全感需要自己给自己的时候,一方面我觉得松口气,觉得‘原来我这个情况是有解的’,原来有个方法可以让我们两个都不用那么痛苦;可是另一方面,有个我觉得很不安、甚至很愤怒,觉得:‘那如果我都把自己照顾好了,那我还要他干嘛?’

一这么想,就会有一种很孤单的感觉,甚至会觉得自己好像被遗弃了。好像是:‘因为这世界上没有可以包容全部的我的人,所以我不得不做这个选择,就是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就会觉得要给自己安全感,似乎是一个不得不的决定、有点悲哀的事。”

听到她的描述,我似乎可以身历其境地感觉到她的不安与害怕,还有那些隐微、深深的愤怒。

让人觉得痛。

这么大的期待与愤怒,或许源自于很多的忍耐与失望的痛楚。“为什么我都要靠自己呢?”

“我其实已经很努力了,而为什么,我不能期待有人可以包容、可以爱这么任性的我?

如果我需要让自己有安全感,让自己可以变得不那么任性,那不就代表,就算是对我最重要的人,也不能包容我任性的这一块吗?

为什么,这不是对方该做的事?为什么他不能爱全部的我?”

我们心里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或许是因为我们在心里都在追求一个可以无条件包容我们的父母、或是亲密的人。

当生活有太多的失望、忍耐与人际创伤,我们对于自身能不能被接纳、被爱,就会更加不安,也会用更高的标准去检视那个“说爱我的人”,有时无意识地,我们会用非常任性的自己去考验对方、确认这段感情:确认,就算我是这个样子,你还是好爱我,你还是不会离开我。

因为,我也好讨厌自己这个样子。但如果你能接受,我可能会因而得到救赎。

理想上,我们都很期待这个状态可以发生。但问题是,就算发生了,不安的我们也不相信:“这种好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们会深陷不安与焦虑地,用越来越难的考验来测试对方的爱。

所有对方给你的爱与包容,就像丢进了不安全感的黑洞里,完全没有任何帮助。

因为我不相信,因为我不想看到。

但当我们愿意开始爱这样的自己,了解这样任性的自己,并不是全部的我:我有各种面向,有的时候很可爱,有时候工作能力很强,有的时候很贴心.......

呈现很不安的我,只是一部份的我,却不是全部。

当我愿意试着接纳有时不安、任性的自己时,当“他”真的被我接纳了,才不需要一天到晚跑出来,“考验”身边的人爱不爱自己。

考验其实会让对方有种“做什么都没用”的无力感。

如果我们能够开始试着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练习照顾自己的心,对方需要做的,只是“帮忙”:帮你在你无力做到照顾自己、沮丧的时候,给你力量,回应你。

如果我们可以带着“我相信我值得被爱,你也爱我”的基本信念,我们就会愿意告诉对方:“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怎么做可以帮我。”去讨论一个你们都能接受的方法。

那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照顾,而对方也可以感觉到自己对你的帮助。

因为,当我发现我对你做的,其实真的有帮助时,我会比较有力量、有自信,也会对自己、对这段感情,有更大的信心。

“爱回我自己”,或许老调重弹,或许并不容易,但当我们愿意开始,那就是很不简单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学着用“自己想被爱、想被对待”的方式来对待自己,那或许我们就可以不必练习在牺牲中索讨别人的爱,而又在别人无法用我们想要的方式对待我们时,觉得失望、觉得自己不值得,甚至觉得自己不好,做什么都不被爱。

很多时候,“爱自己”,只是为了,重新找回对自己的疼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