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一场走眼的“投资”,为何引起如此“差评”?

投资“差评”,让一直声称扶持原创的腾讯脸好疼。

昨天,以公众号起家的科技自媒体“差评”宣布获得由腾讯TOPIC基金领投、云启资本等跟投的3000万元A轮融资。消息一时间引起媒体圈不小骚动,原因在于“差评”在媒体圈是出名的“洗稿惯犯”。而一直鼓励原创内容的腾讯选择投资这样的内容生产者未免有点打自己的脸。

腾讯一场走眼的“投资”,为何引起如此“差评”?

自媒体“三表龙门阵”发文称,腾讯投资一个以洗稿为生的公众号,无疑是对那些认真做原创内容的媒体和自媒体最大的打击。这是一个坏到不能再坏的示范效应:“洗稿没事、洗稿能壮大、洗稿的代价几乎没有。”

腾讯宣布投资“差评”后,引来差评无数。腾讯公关总监张军昨晚在朋友圈回应,腾讯内容平台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原创,也会加强对洗稿的研究和机制研判。他表示此次投资行为并非公司级投资,不要以一个团队的一次决策来断定为腾讯立场。

腾讯一场走眼的“投资”,为何引起如此“差评”?

但张军的回应明显抵挡不住自媒体集体讨伐。5月24日晚,腾讯发声明,宣布撤回对差评的投资。

腾讯一场走眼的“投资”,为何引起如此“差评”?

同时,马化腾也在朋友圈回应:“之前不知道这个case。原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额投资权给业务部门。目前看业务团队并没有做好尽责调查,我们会负责任解决好。

腾讯一场走眼的“投资”,为何引起如此“差评”?

腾讯投资“差评”为何在媒体圈激起这么大的反映?原因在于自媒体人对“洗稿”行为嗤之以鼻。有知乎作者表示,相比抄袭,洗稿更加可耻。

所谓“洗稿”,其实就是一波转换+拼接的操作。将别人的原创内容拷贝过来,然后改变一下字词顺序,将词语转换成同义词,甚至是将几个作者的内容移花接木,拼凑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自媒体“三表龙门阵”称,“差评就是一家以洗稿起家的自媒体,毫无原创力可言,是科技圈最勤劳的搬运工。长期蹲守知乎、微博、公众号等各平台,东扒西扒,改头换面,甫以“广点通”的流量加持,迅速成长为粉丝众多的大号。”

“洗稿”现象在媒体圈可谓泛滥成灾。今年年初,知名自媒体六神磊磊怒怼另外一位知名自媒体周冲,称其洗稿他的原创文章,并且还是洗稿惯犯,引起双方互怼。

腾讯一场走眼的“投资”,为何引起如此“差评”?

甚至连号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网红大V咪蒙也曾经被指洗稿。

腾讯一场走眼的“投资”,为何引起如此“差评”?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洗稿”甚至已经形成一种产业,“一键伪原创”、“10万+不是梦”。有商家在电商平台贩卖伪原创软件,价格从5元到298元不等,可通过“一键伪原创”替换文章同义词。但相比与伪原创软件,伪原创写手才是更可怕的。有写手表示,5元就能“洗稿”,而一篇“伪原创”文章每百字只需0.5元。

妥妹在QQ群中搜索“爆文”,结果弹出百余个类似“爆文采集平台”、“爆文工具”的QQ群。

腾讯一场走眼的“投资”,为何引起如此“差评”?

腾讯一场走眼的“投资”,为何引起如此“差评”?

腾讯一场走眼的“投资”,为何引起如此“差评”?

在人人自媒体的时代,原创内容成为凤毛麟角。当内容变为一门生意后,几乎所有的内容生产者都加入了“追逐热点、流量狂热“的队伍中。眼看着同行“日日十万加的阅读,月月上百万的收入”,急功近利,虽然自知没有“日更”的能力与“爆款”的天赋,但依旧“复制”别人的成功。

对于仅仅收获半天融资喜悦的“差评”来说,靠“洗稿”显然收获不来尊重和祝福。更何况对“洗稿”行为还是如此不以为然的态度。

腾讯一场走眼的“投资”,为何引起如此“差评”?

对自媒体作者来说,优质的原创内容是永远是站稳脚跟的第一要义。沉迷洗稿,投机取巧,必然树立不起正面形象,也得不到业界的尊重和肯定。追逐流量固然重要,但优质的原创内容永远是最核心的财富,在自媒体野蛮生长的今天只有保护好原创作者的权益才能让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对于腾讯、头条等平台来说,更需要尊重原创内容,甚至为法律界定这种新形式抄袭,提供技术乃至资本上的帮助。虎嗅在文章中表示,平台助长“洗稿”之风,打击的是微信公众号的创业者。这可能会逼迫内容创作者逃离微信平台,逃到它的竞争对手那里。这才是腾讯最大的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