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为你的侥幸心理买单!

5号下午,很多青岛人的朋友圈被一条寻人信息刷屏了。

这天下午,青岛的一片沙滩上,一对来自北京的双胞胎姐妹正在和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妈妈坐在几米远的地方,玩着手机。

因为看到两个女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就松懈了很多。她看了两眼手机,发个朋友圈,再看孩子的时候发现她们不见了,当时是下午三点多。

别让孩子为你的侥幸心理买单!

警方第一时间开始搜查,寻人消息发出后,不断有好心人提供线索,但有价值的线索不多。

由于两个孩子是在沙滩上走失,不确定其是否下水,5日晚上,救援人员开始下水搜寻,但未获得有效线索。

可惜,人们期望的消息并没有传来。6日中午和下午两位孩子先后在海中被找到,均已没有生命体征。

别让孩子为你的侥幸心理买单!

这样的结果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近年来,频发的意外伤害事件不断暴露公共场所的安全隐患,让每个父母带孩子出行时,常常如临大敌,给孩子不断设限,但依旧无法避免意外的发生。

必须要承认的是,在这次事件中,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家长也不可能24小时都牢牢盯着孩子。

有些危险连大人也避免不了。之前看到一个评论,一位妈妈自豪地说她女儿17岁了她都寸步不离,然而我只觉得这波操作令人窒息。

别让孩子为你的侥幸心理买单!

图片来自电影《亲爱的》

关于安全教育,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在各类家长群里,时常会收到类似的意外伤害视频,每每总有家长拿出一些亲身经历,例证防微杜渐的重要。

可慌过一场,生活照旧,关于真正的“安全教育”却少有父母身体力行,安全教育成为不少家庭的短板。

如何培养孩子自觉的安全意识,是我们每个爸妈要面临的课题,要知道很多意外伤害,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别让孩子为你的侥幸心理买单!

图片来自电影《亲爱的》

安全知识≠安全教育

提起安全知识,大家都能脱口而出十几条:

在游戏中勿推挤、拉扯、互丢东西;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的时候要前后左右看;不可随意藏入无人照顾的地方……

危险可能发生在任何场景中,但我们的“安全教育”尚还处在普及“安全知识”阶段,它往往被简化成规则,但仅让孩子记住抽象的概念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安全教育,真的不是一句“不要乱跑”就了事的。

真正的教育,是生动的、可感知的。

那么,安全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做?

给孩子做细节实景假设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禁止独自上电梯的提醒,我们常说的是“你不要自己进电梯啊。”孩子也会点头称是,但这样就行了吗?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明确演绎出场景告知孩子,比如在乘坐电梯的时候:

如果现在爸爸妈妈或者陪伴你的亲人不在你身边,电梯打开了,你能进去吗?

-不能。

如果有相熟的小伙伴进去了,你能进去吗?

-不能。

如果电梯里有叔叔阿姨叫你进去,你能进去吗?

-不能。

如果电梯里叔叔阿姨有好吃的,或者有你喜欢的小狗,你能进去吗?

-不能。

在教育孩子不主动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以及在一些被动的防骗警惕上,我们都需要再三确认各种细节。

因为孩子的认知理解有限,比如志愿者做的下面这个实验。志愿者假扮成玩偶和孩子搭话,看看孩子面对志愿者时,会不会跟陌生人走。

在实验前,志愿者先采访了家长的想法。所有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肯定不会和陌生人走,尤其是自己还在一旁的情况下。

别让孩子为你的侥幸心理买单!

实验结束后,只有1位小朋友选择回到妈妈身边,其余4位小朋友都选择, 跟着玩偶熊离开。

别让孩子为你的侥幸心理买单!

可爱的玩偶加上好吃的糖果,这对孩子来说诱惑力度实在是太大了。父母平常肯定没少说“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可以跟陌生人走”。但人贩子往往能抓住孩子的软肋,让孩子忘记对面的是一个“陌生人”。

所以,在给孩子做任何关于安全的教育上,我们首先是要确保自己的监护到位,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引发悲剧

运用各种生活情境来给孩子做具体的演示,当她触碰到真实的场景,而不是想象的时候,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才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高效认知。

可以尝试让孩子“遭遇”风险

“不要到马路上玩!”

“不能从那么高的地方往下跳!”

“别搬重东西,小心砸着自己!”

我们总以“不能”和“不要”开头,以阻止孩子的危险举动,但这些语气强硬的否定句式并非一定有效。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仅仅说“不”可能会引发孩子更大的兴趣。是否可以尝试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给孩子主动探索的机会?

我们大概都听过这样的例子:

孩子纳闷为什么大人不让摸热水壶,总是跃跃欲试,多次阻止没有效果,家长想了一招:把壶里灌上不至于烫伤孩子的热水,让他尝试摸水壶,碰到壶壁,孩子立马缩手,之后就不再淘气了。

别让孩子为你的侥幸心理买单!

推荐一本书《正爸爸负爸爸:正向教育的69个对照法则》,在书中就有这样一条法则:正爸爸让孩子尝试风险,负爸爸让孩子躲避风险

尝试引导孩子做一些风险可控的尝试,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但也得引导孩子认清风险和危险的区别,风险是可控的,而危险是不可控、不可预知的。

千万别低估孩子的判断力,当他们遭遇过危险,也会慢慢建立评估能力,这是任何一条规则都不能带给孩子的。

通过绘本让孩子学会思考

让孩子学会主动思考,是我们最希望能达到的效果。

有经验的家长可能都知道,我们凭空讲道理。很多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或者说听到了却理解不了。但是通过绘本动画片之类的,是能帮助孩子加深记忆,深化理解的。

别让孩子为你的侥幸心理买单!

上图是四本比较推荐的绘本故事,家长可以和孩子边看,边问答的形式,加深孩子的理解。也欢迎家长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比较好的绘本和动画。

当孩子主动思考,并作出正确的选择,给孩子更多鼓励,这能够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自信。越是自信和有骄傲感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有更多解决的方式。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作为监护人的我们,千万不要大意,不要分心,不要让孩子离开我们的视线。

意外,永远是措不及防的,别让孩子为我们的侥幸心理买单,那是我们永远无法承受的生命之痛。

愿孩子们在自由玩耍的同时,都能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