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脈享祖廟 文商旅融合活化老城

昨日上午8點半,楊桂蘭帶著8歲的孫子,來到南浦居委會內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參加假日學校,“待會我還約了人一起去唱粵劇,而每週四五我們還約好一起在南浦公園打太極。”楊桂蘭告訴記者。

楊桂蘭家住在禪城區祖廟街道保安社區,她享受的文化生活,僅僅是祖廟街道提供的豐富公共文化活動的一小部分。

祖廟街道是全國知名的千年古鎮,在它2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容納著近60萬人,是全國管轄人口數量最多的特大鎮建制行政區域之一。在文化氛圍滲透到這座城市每寸肌理的同時,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逐漸與這座城市文化活動空間不足形成矛盾。但事實上,祖廟街道空間雖小,它卻是佛山歷史文化資源最集中的地方,是嶺南文脈的發源地,文化成為最大的磁場。因此,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是什麼秘訣讓這座千年古鎮的公共文化服務“永葆青春”?近年來,祖廟街道緊抓禪城創建“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機遇,根據本街道人口密度大、場地空間少的特點,按照“片區設點、區域服務”的原則,實現跨社區行政區域有機整合,使社區文體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讓市民就近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探索出一條社區文體資源“共建共享”的惠民路徑,解決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同時,祖廟街道以文商旅融合發展推動老城活化,以文化旅遊線路串聯區內歷史文化資源,以“網上老城”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加快嶺南天地、國瑞昇平建設,全力打造旅遊集聚區,持續擴大文化旅遊商業中心影響力。

社區資源共享

共建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現在社區活動越來越豐富,我們當然喜歡啦。”昨日,楊桂蘭把孫子送進位於南浦社區居委會內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活動室後對記者說,“我們保安社區附近大部分是老舊居民樓,保安社區居委會的辦公室比較小,很難在裡面搞活動,現在兩個社區一起搞活動。小孩放假有假日學校,我們老年人有太極隊、戲曲班等。最重要的是,南浦居委會離家近,街坊鄰里也認識,去南浦社區參加活動,跟在本社區參加活動一樣方便。”

千年文脈享祖廟 文商旅融合活化老城

保安社區和南浦社區表演隊共同參與食品安全宣傳活動。

據悉,在禪城創建“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過程中,祖廟街道根據區的要求,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按照“4+X”的基本配置進行建設的基礎上,於2013年結合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建設標準,按照5+X的“五個有”〔有1個不少於200平方米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室,有1個村(社區)圖書室或農家書屋,有1個不少於5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有1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務網點或公共電子閱覽室,有1批文化活動和體育健身器材〕,和“X”(簡易戲臺、宣傳櫥窗、閱報欄或電子閱報屏、健身室、展覽室、培訓室、排練室等)的要求,對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進行提升。

然而,祖廟街道轄區面積僅21.5平方公里,街道下轄60個村(居)委會,其中社區居委會51個、村民委員會9個,平均每個村(社區)面積不足0.358平方公里,每個村居建設一個“5+X”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並不現實。

為了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祖廟街道創新採用組團模式,通過社區組團共建共享的形式,採取與鄰近條件好的社區合併整合,與轄內單位共享的方式解決場地問題,達到建設標準。

針對個別社區綜合文化活動室面積不足200平方米的情況,祖廟街道還通過整合原有資源,盤活存量、調整置換、集中利用等方式,將文化服務功能、健身設施與其他公共服務職能結合起來,將文娛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功能室與多媒體教室有機結合,統籌協調利用,建起有一定設施規模、集多種綜合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保安社區黨委書記賴娟表示,保安社區現有7000多戶籍人口,由於地屬老城區,社區以老年人居多,社區文化場所資源緊張,居委會現僅有120平方米辦公區域,文化活動室的建設一直是短板。

而緊挨保安社區的南浦社區轄區佔地面積0.35平方公里,現有戶籍人口也近7000人。南浦社區黨委書記崔美玉介紹,居委會所在地擁有兩層共580平方米的場所,除去一部分辦公區域,現有約4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室,設有多媒體功能室、青少年活動室、圖書借閱室等功能室。

針對兩個社區各自的特點和原有基礎,祖廟街道根據“共建共享“的原則,把兩個社區原有的文化活動資源整合到一起,保安社區共享南浦社區的文化活動室,打造成為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從而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類似的資源整合在祖廟街道各村(居)普遍存在,除了保安、南浦整合共享外,還有福祿、昇平、同安整合共享;燎東、普東整合共享:普南、區少兒圖書館整合共享等。通過一系列整合,祖廟街道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功能,從既有的社區文化“活動場所”轉變為社區文化活動的“服務樞紐”與“指導中心”,不斷完善十分鐘文化圈構建,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做到真正文化惠民。

千年文脈享祖廟 文商旅融合活化老城

在南浦社區假日學校,,小朋友學陶藝。

建聯運共享機制

發揮“1+1>2”作用

除了硬件設施上的共建共享,在社區文化資源方面,祖廟街道建立起聯運共享機制促進跨社區合作。

“自從我們和保安社區形成共建共享關係後,有什麼活動都是兩個社區一起組織。”崔美玉說,社區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每月起碼要舉辦兩次,“兩個社區在一起組織活動,社區資源更豐富,例如我們社區有3支專業表演隊伍,保安社區有2支專業表演隊伍,每次在南浦公園舉行文藝演出,這些表演隊伍都可以一起參與,讓節目更加豐富。”

此外,當社區活動涉及到便民服務,需要商家企業資源支持時,資源共建共享更顯優勢,“我們每逢寒暑假都有公益假日學校,裡面的老師都是志願者,他們來自於我們兩個社區轄區內的培訓機構。兩個社區形成共建共享關係後,居民便能享受到兩個社區的志願服務。”崔美玉說。

祖廟街道大多數社區地處佛山老城,除了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外,各個社區的公共文化活動資源還存在很大差異,有的社區缺乏場地,搞活動極不方便;有些社區有場地卻設備設施不足;有些社區財力物力和設備都有,但人才不足。這種資源在社區分佈不均勻的狀況普遍存在。

為了全面提升轄區公共文化服務硬件設施,對照“五個有”建設標準,近年來祖廟街道投入近1.3億元,重點推進轄區18個公園、54個社區環境以及街頭小景點、小節點的改造升級,增加了體育設施、涼亭、兒童娛樂設施等,並對轄區各公園和各村居的文體場所和設施進行重新佈局和裝修。同時,祖廟街道一次性投入近兩百萬元,為各村居購買戶外器材、書籍、電腦等,滿足群眾的休閒、健身、娛樂等方面的綜合生活需求。

升級改造後,針對不同社區的文化資源分佈不均勻情況,祖廟街道文體服務中心對轄內社區文體活動陣地、設施進行整合,在不同社區間建立起聯運共享機制,在場地、燈光、音響等方面進行資源共享,提升社區文化活動整體水平。

打造片區品牌

區區有特色月月有主題

“現在我會用電腦編一個切水果的小遊戲了。”12歲的梁浩剛剛參加完由祖廟街道普東社區和少年創客工場共同組織的“創客之旅”夏令營,5天夏令營的課程包括3D小車、3D機器人制作,scratch編程等。在夏令營結束後,梁浩掌握了初級的3D打印技巧,並可以通過模塊編程單獨編一個小程序。

千年文脈享祖廟 文商旅融合活化老城

普東社區和少年創客工場共同組織“創客之旅”夏令營。

“比起其他社區,擁有少年創客工場這樣的資源,這是我們的優勢。”普東社區黨委書記譚麗霞說,“孩子的成長是居民共同關心的問題,因此,我們利用少年創客工場及周邊的資源,打造屬於我們社區的青少年創新文化品牌。”

據悉,普東社區內8至16歲的小孩,都可以到居委會報名免費參加為期5天的“創客之旅”課程,體驗3D打印、編程等內容,“我們希望通過5天的課程,讓孩子掌握一定的3D打印和編程知識。”少年創客工場經理吳桂釗告訴記者,每年的免費“創客之旅”體驗周原則上不限名額,尤其是面對普東社區的孩子,“居委會跟我們約好開課時間後,便組織孩子們報名,孩子們來了我們就進行分班教學,今年從普東社區過來的孩子超300人次。”

通過將轄區60個村居分成13個片區,祖廟街道以片區為單位,根據每個片區的文化底蘊、文化資源、文化氛圍以及文化發展水平,塑造不同的社區文化品牌,其中包括:以鐵軍社區為主的紅色文化片區、以突顯“佛山發源地”的塔坡社區為主的初地文化片區、以聚集年輕新勢力的普東社區為主的青年創客文化片區、以東城社區為主的新佛山人文化片區、以蘭桂社區為主的國學文化片區、以城北社區為主的文化新農村片區、以白燕社區為主的品味書香片區等。

祖廟街道通過賦予每個片區的不同的文化內涵,每個月突顯活動特色,輪番上演精彩的文化大餐。以“一個片區,一個主題,一種特色”的主線串聯各片區的特色文化活動,做到“區區有特色,月月有主題”,實行整體打造,實現公共文化活動常態化、多樣化、特色化、品牌化。

建設網上老城

促文商旅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昨日,陳小姐和同學一起從廣州坐地鐵來到祖廟站。在祖廟商圈經過半天的遊覽後,她覺得佛山是一座新老文化相互融匯交相輝映的城市,“一出地鐵站,就是現代化的大商場,裡面還展出著國外新興流行的波普文化。接著是祖廟,這裡傳統而精緻的古典建築展現出嶺南文化的傳統美。在祖廟旁邊的嶺南天地,則是在古老建築裡面藏著網紅店,可以感受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相融,這也是我們最喜歡佛山的地方。”

作為佛山古鎮的核心片區,祖廟街道從來沒有用“古”來侷限文化發展,反而不斷在“古”上做新文章。近年來祖廟街道不斷探索把新老文化融入到城市的發展和建設中,讓文化肌理成為指導城市總體規劃轉型探索的出發點和發展目標,打響“千年文脈享祖廟”的嶺南文脈品牌。

早在2015年,祖廟街道就形成了老城活化的設想,明確通過打造老城文化旅遊線路,旅遊路線確定以“佛山初地”塔坡古廟為起點,途徑福寧路、福賢路、快子路、昇平路、南堤路、中山路、河濱路,終點設在中山公園,全長約3.6公里,由南至北穿越整個老城,涵蓋祖廟、梁園、廣東粵劇博物館、嶺南天地、瓊花會館、中山公園等景點,周邊有祖廟、東方廣場、國瑞昇平等商圈,供市民和遊客體驗“慢享老城”。

如今,祖廟街道啟動了“互聯網+文化旅遊智慧生態圈”建設,建設“網上老城”基礎平臺,以互聯網的思維,信息化的手段,為遊客提供便利精準的文商旅綜合服務,通過對文化旅遊休閒產業內容的信息化,實現文化、旅遊、交通、商業等資源的融合、共享,增強旅遊和消費體驗,促進文商旅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我們將對標世界一流文化小鎮,加快嶺南文薈小鎮建設,打造文創中心。”祖廟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祖廟街道將以文商旅融合發展推動老城活化,以文化旅遊線路串聯區內歷史文化資源,以“網上老城”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加快嶺南天地、國瑞昇平建設,全力打造旅遊集聚區,持續擴大文化旅遊商業中心影響力。


策劃/珠江時報記者藍志中

文/珠江時報記者曾雪瑩 通訊員房春曉 鍾文雯(社區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