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不屈的中國空軍

在現代化戰爭中,空中優勢對於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著名軍事理論家杜黑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空權高於一切”的驚世之言。在世界範圍內,自從航空器問世並投入戰爭以來,各國無不將空軍作為國防建設的重要內容。

全面抗戰爆發前,因為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期間遭遇過日軍大規模的空襲,國民政府也意識到制空權的意義,開始積極謀劃空軍建設。但作為代表軍事技術發展前端的空軍裝備,畢竟是一國綜合實力的象徵,所以抗戰初期,國民政府空軍與侵華日軍相比,劣勢非常明顯。即便如此,在危難關頭,中國空軍的勇士們仍然英勇奮戰,給進犯的日軍以迎頭痛擊。這些空中勇士血染長空,為抗戰的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勳。那麼,抗戰期間中日空中實力對比有著怎樣懸殊的差距?被譽為中國空軍“四大金剛”的是誰?本期檔案揭秘,李涵為您講述:抗戰中不屈的中國空軍。

抗戰中不屈的中國空軍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之際,其所謂空軍只不過是北伐時期一支由4架飛機組成的航空隊。1928年,國民政府才開始設立航空署,下轄4個航空隊,只有24架飛機。應該說,蔣介石對中國當時所處的國防形勢以及航空的國防意義是有一定認識的。1934 年夏季,蔣介石建立“航空委員會”並自任委員長,派錢大鈞為主任。從此,空軍脫離軍政部獨立。1936 年 2 月,改派周至柔為主任,大權則操在秘書長宋美齡手中。

1931 年5月,國民政府軍事當局草擬了《擬定空軍與陸海軍聯合作戰方針》,其中提到:“吾國東鄰日本,北接蘇俄,一旦國交決裂,則戰爭繼之……昔日戰爭在於陸面,近代則移至海上,將來必在空中。孰能在空中領先便即為國際政局之霸主。近幾年來日俄兩國對於空中之發展不遺餘力,其空軍兵力日本約1000架,蘇俄約1400 架,將來侵略吾國勢將以此為嚆矢,是以我國五年內之國防建設實不容再緩。”

到全面抗戰爆發前,全國共建有航空工廠5處,其中最早創辦的是1934年與美國合資經營的中央杭州飛機制造廠,設於杭州筧橋。該廠在正式投產後的三年間,修理、組裝和製造了包括“道格拉斯”教練機、“霍克”戰鬥機、“弗利特”教練機、“雪力克”截擊機和“諾斯羅普”輕型轟炸機等機型的飛機共235架,成為戰前國民政府修造飛機最多的廠家。其所修造的飛機在抗日戰爭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外四家飛機制造廠分別是:中國和意大利合作建立的“南昌中央飛機制造廠”、中國和德國在江西萍鄉合辦的“中國航空器材有限公司”、廣東“韶關飛機制造廠”和海軍部上海高昌廟飛機制造廠。中外合資的飛機制造廠家在技術上存在很強的對外依賴性,重要的部件基本上全靠進口。對此,周至柔這樣總結:“十年以來,對於航空器之製造,雖無明顯之成就,然而綢繆未雨,政府早注意經營,學術研求,更不遺餘力。”

抗戰中不屈的中國空軍

1936年8月,蔣介石政府進行了空軍大整編,將航空部隊統編為6個空軍軍區、9個大隊、30箇中隊。其中第1、2、8大隊為轟炸機大隊,第3、4、5大隊為戰鬥機大隊,第6、7大隊為偵察機大隊,第9大隊為攻擊機大隊。而實際上,抗戰前夕成立的只有南京第一、武昌第二空軍部。總計約有600架飛機,而真正列入編制的只有296架,有機場100多個。飛機大多從西方進口,主要是從美國、意大利、德國、法國等國購進的,其中有的機型已經過時,有的性能很差,面臨淘汰。

中國空軍的主力機種是美製“霍克三型” 與“霍克二型”戰鬥機,共70餘架 。從二戰後期的機種劃分看, 這種機型只是一種“地面攻擊機”。國民政府買這種飛機主要考慮用作攻擊地面目標, 例如對付紅軍, 等到與日本戰鬥機進行空戰時, 就顯得笨拙了。

日本在強烈的擴張慾望驅使下,傾其全力,加速航空業的發展,三菱、川崎、中島、石川島、川西、愛知等一大批飛機制造公司應運而生。日本的軍用飛機原來都從英、法等國購入,本國的飛機制造業大體上從 20 世紀 30 年代初成型,此後日本從仿製改制,穩步發展到半國產化再過渡到完全國產化, 能根據自己獨立設計的圖紙批量製造軍用飛機, 並以“皇紀”為自己製造的軍用飛機排順序號。1935 年是日本皇紀 2595 年, 他們製造的軍用飛機就稱為“九五式”,前面則常冠以開發和主要製造廠廠名,如“川崎”“中島”“三菱”等。

三菱公司在30年代前期連續推出性能優良的九六式中型陸上攻擊機、九三式雙發動重型轟炸機、九六式艦載戰鬥機、蛇式四發超重轟炸機等。其中九六式艦載戰鬥機最大時速450公里,在同代艦載戰鬥機中是最快的。中島和川崎兩公司也生產出了九一式和九二式兩種陸軍戰鬥機。自“七七”事變到 1940 年 5 月初, 日軍所用的飛機主要是“九五式”、“九六式”兩個系列的軍用飛機。此後, 戰鬥機“零式”登場, 一直用到戰敗。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前,日本空軍即日本的陸海軍航空兵可用於作戰的飛機約為2300架,預備飛機約280架,航空工業的製造能力約每月可產60架。軍用飛行人員現役為1500名,每年可培養400—500名飛行員,更加重要的是日本憑藉其工業基礎和技術設備能不斷改進飛機性能和及時補充戰機。

從總體上看,在1937年,中國飛機數量不過是日本的1/7,而且不論是質量、裝備的保障潛力,還是飛行員的技術水平,都與日本陸、海軍航空部隊差距甚大。

抗戰中不屈的中國空軍

日本在侵華過程中,航空兵自始至終充當著重要的先鋒角色。全面抗戰爆發之初,在華北戰場,日本陸軍航空兵出動飛機200架;在華東戰場,日本海軍航空兵出動飛機240架,任務是支援地面部隊進攻,消滅中國空軍,轟炸中國重要政治、經濟目標。中國空軍裝備雖然落後,但絕大多數的飛行員都是在國難當頭、民族危急的時刻懷有一腔報國之心而投筆從戎的青年。因此,這支年輕的空軍隊伍在抗擊民族之敵的戰爭中,表現得特別英勇、頑強。

中日空中開戰之初,中國飛行員都是沒有空戰經驗的新手,戰術、技術水平還十分稚嫩,但他們面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本空軍卻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在空中與之拼起了“刺刀”,大挫日本空軍的銳氣。

1937 年8 月13 日,淞滬會戰爆發。當天下午14 時,國民政府便下達了“空軍作戰命令第一號”,並將主力向華東集結,以重點保衛南京和上海。14日晨,中國空軍奉命出擊,正式開始對日作戰。

空戰爆發後,第一個升空迎敵並首開中國抗戰期間空戰擊落敵機紀錄的是第四大隊大隊長,有著“空軍軍魂”之稱的高志航。

抗戰中不屈的中國空軍

空軍第四大隊轄21、22、23中隊,有美式霍克-Ⅲ型戰鬥機36架。14日上午,日軍派9架九六式轟炸機朝筧橋機場猛烈轟擊。中午,高志航率領的空軍第四大隊剛剛飛抵杭州筧橋機場,就接到日軍9架轟炸機突然來襲的消息。還沒來得及補充油料的中國戰機立刻升空迎敵。這時,杭州上空一帶受颱風影響,能見度極差。高志航率部在雲層中穿梭,耐心尋找。在發現日軍轟炸機後,立即加大油門猛撲過去。驕橫的日機並不示弱,也迎頭衝來。眼看兩機就要相撞,膽寒的日軍躲避了。就在這一瞬間,高志航成功“咬”住了敵機的尾巴,迅速瞄準後猛烈開火,敵機應聲爆炸,變成一團火球墜落下去。這是中國飛行員在中日空戰中擊落的第一架敵機。親眼看見大隊長擊落敵機,中國飛行員信心大增,很快與日機混戰一團。同時,中隊長李桂丹也發現了日機,他與兩架僚機相互配合,居高臨下,輪番發起攻擊。不一會兒即擊落敵機一架。第22分隊隊長樂以琴以平時練就的過硬功夫上下翻飛,彈無虛發,很快一架日機就冒著黑煙栽了下去。其戰友、印尼華僑出身的梁添成也擊落敵機一架,中國空軍出師大捷。15時40分,燃油耗盡的中國飛機撤出戰鬥,“比分”鎖定為6比0,中國空軍首戰告捷。

8月14日這天,中國空軍還多次襲擊了淞滬地區的日本海軍艦艇及陸軍據點,並以6比0的戰績取得了中日空戰的首次勝利,一舉粉碎了日本航空兵不可戰勝的神話。為此,在延安的中國共產黨發表了《英勇的中國空軍萬歲》的贊文。1940年,國民政府把8 月14 日定為“空軍節”。

8月15日上午9時,日軍45架艦載轟炸機從“加賀”號航空母艦上起飛,分頭撲向浙江的4個機場,企圖報復中國空軍。前一天作戰後僅休息了兩三個小時的第四大隊全體指戰員聞“機”起舞,隊長高志航又是身先士卒,一氣打下兩架敵機。樂以琴則用其嫻熟的技術一氣打掉4架敵機。年輕氣盛的梁添成少尉也創下了擊落2架敵機的佳績。由於過於興奮,梁添成在返航著陸時竟然忘記放下起落架,來了個“機腹迫降”。在大家奔向飛機時,他從駕駛艙內跳出來大聲喊道:“我幹掉了兩架!”所有人哭笑不得。

抗戰中不屈的中國空軍

空戰爆發後,年輕的閻海文還只是名見習飛行員,所以開始並沒有安排他升空作戰,經再三要求,他終於得到批准, 8月17日清晨,指揮部命令閻海文所在的第24中隊即刻派6架飛機,各攜一枚500磅炸彈,轟炸江灣、北站一帶敵軍陣地。在執行任務時,閻海文的飛機被日軍高炮擊中,他被迫棄機跳傘,不幸被風吹至敵人陣地。當敵人蜂擁包圍上來時,閻海文沉著地用所佩手槍連續擊倒5名日本兵,隨後用最後一發子彈射入自己頭部,在場日本兵被這一壯舉驚呆了。後來,日本海軍在大場附近特意為閻海文建墓厚葬,墓碑上刻有“支那空軍勇士”碑文。

劉粹剛是空軍第四大隊24中隊隊長,他性格豪爽、耿直、雷厲風行,是一個典型的關東大漢,被譽為“中國的紅武士”。他在航校學習時就非常出色,在1933年試飛意大利飛機時,機身突然起火,他臨危不懼,硬是把飛機降落下來,為國家保護了一筆不小的財產,也因此一舉成名。

8月20日,劉粹剛駕駛他的戰機首開紀錄,擊落日軍戰鬥機、偵察機各一架。23日,24中隊在掩護友軍轟炸日軍運輸艦時,遇到對方5架飛機阻止。劉率先殺入敵陣,左衝右突,擊落日機3架。10月,日軍在中國戰場投入了最新式的九六式驅逐機,這種飛機活力強、善爬高、速度快,駕駛這種飛機的也都是日本空軍的王牌飛行員,但他們很快就領略了劉粹剛的厲害。12日,在南京上空,他打下了第一架九六式飛機。接下來,劉粹剛愈戰愈勇,又打下十餘架日本飛機。不幸的是,在10月25日轉場遠征的途中,因氣候惡劣,飛機失事而身亡。直到現在,臺灣的空軍軍官學校子弟小學,仍然名為“粹剛小學”。

抗戰中不屈的中國空軍

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在上海空戰中創造了輝煌的戰績,七天之內竟擊落敵機60餘架,高志航、劉粹剛、樂以琴、梁添成(一說為李桂丹)被譽為中國空軍的“四大金剛”。淞滬會戰後不到十天,日軍精銳的“木更津”和“鹿屋”飛行隊就被中國空軍殲滅過半,日軍海軍航空兵大佐石井義被迫剖腹自殺,以向天皇謝罪。

抗戰爆發後的3個月裡,中國空軍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不畏強敵,迭挫敵鋒。但是不停地征戰,戰果與損耗劇增,中國空軍力量因為難以得到補充,隨著在作戰中大部分飛機的消耗殆盡,到1937年底,僅剩30架可用於作戰,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局面。而日本以其堅實的航空工業基礎為支撐,在侵華戰場上始終保持飛機總數700餘架,在數量、質量上均佔有絕對優勢。這種狀況直到蘇聯伸出援手才有所改觀。

抗戰中不屈的中國空軍

說起中國空軍的發展,不能不提到有“中國航空之母”之稱的宋美齡。1936年,宋美齡就任隸屬於軍事委員會的航空署秘書長,實際上成了國民黨空軍的司令。1937年8月13日,中國航空委員會發布“空軍作戰第一號令”和1938年5月20日中國兩架轟炸機飛到日本本土撒傳單之令,均是經宋美齡批准下達的。宋美齡對空軍情有獨鍾,一生最喜歡佩戴的胸飾即為空軍飛行徽章。很長一段時間裡,她習慣將國民黨空軍稱為“我的空軍”。

蔣介石在萌生建立一支強大空軍的想法後,一直苦於沒有合適的人選。雖然宋美齡之前對飛機對空軍都完全不瞭解,但她多年留學美國的生活使其諳熟國情文化等等方面的事物,還有她高超的語言能力,這些都便於購買飛機時的必要交流。而且她和孔祥熙、宋子文都沒有大的矛盾,最重要的,是能夠保證蔣介石對空軍的絕對控制。

宋美齡這個秘書長的職務絕非掛名的閒職,她為了做好工作,閱讀大量關於飛機設計的雜誌,並且對各種機型做了認真比較,積極籌措資金購置作戰飛機。她發動社會捐款獻機,發起“獻機祝壽”運動,接受了105架獻機;她還爭取到擔任財政部長的大姐夫孔祥熙的幫助,多方籌措經費。據資料統計,從1937年到1944年,中國為購買汽車火車,購買工業用品、購買材料及機器、建築鐵路等等,多次向國外借款,其中就有專供宋美齡購買飛機用的“中美飛機公司借款”1500萬美元。

籌措經費後,立即將之用於建立航校、機場。有了飛機,還要培訓飛行員並建設航空配套設施。為此,宋美齡專門從黃埔六期學生中挑選出一批人,成立航空班,並在南京、洛陽、杭州、南昌成立航校,力圖培養一批精幹的飛行員。抗戰前夕,中國共有機場262個,飛行員700多人,航空建設初具規模。

抗戰中不屈的中國空軍

與此同時,宋美齡還親自寫信,邀請美國的陳納德來中國當空軍顧問,信寫得很具體:月薪1000美元,外有各種津貼,專用司機、轎車和譯員,並有權駕駛中國空軍的任何飛機。原在美國因病離開軍職的陳納德就這樣於1937年6月初到達上海。在初次與宋美齡見面後,陳對宋頗有好感,稱“她永遠是我的公主”。原來陳納德只准備幹3個月,結果一干就是他的後半生。1937年7月,陳納德正式在宋美齡手下投身中國抗戰,他參與了上海、南京、武漢的對日空戰,在昆明訓練了大批優秀的飛行員,最後還成為聞名遐邇的美國志願空軍“飛虎隊”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為中國抗戰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也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二戰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