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一上聯:煙鎖池塘柳 考生扭頭就走,乾隆:你就是狀元!

在悠久歷史長河中,我國都沿襲君權神授的皇帝制度,百姓無不服從。但其實大家都知道,皇權神授也只是個幌子,不過是想要維護封建統治罷了。為了穩定功臣之心,像是鐵帽子王、諸侯王位可世襲的決定,也算是皇帝的另一種妥協方式了。而身為社會最底層的百姓,想要改變悲慘命運,參加科舉考試,並拔得頭籌方能出人頭地。

乾隆出一上聯:煙鎖池塘柳 考生扭頭就走,乾隆:你就是狀元!

縱觀歷史,無論是哪個朝代,對於狀元位置的搶奪,都充滿著激烈競爭的意味。身為狀元,那必定是才華橫溢,且武藝也得拔尖,方能堪大任。若是在選拔過程中,遇到旗鼓相當的人才,看著他們激烈角逐,亦不失為件趣事!就說乾隆年間,在一次科舉考試中,就有倆人實力相近。最後乾隆親自出馬,最終才選定了狀元人選。那麼乾隆究竟是如何做出決定的呢?

乾隆出一上聯:煙鎖池塘柳 考生扭頭就走,乾隆:你就是狀元!

近來熱播的《延禧攻略》,將乾隆這一歷史人物推向觀眾。作為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的一生,可謂是豐富多彩。素來喜好漢文化的他,曾作出四萬多首古詩,只不過沒有一首出彩的罷了。值得一提的是,乾隆雖作詩不行,但對對子卻是一把好手。他曾寫出許多對聯,流傳至今,早已成為經典佳作!

乾隆出一上聯:煙鎖池塘柳 考生扭頭就走,乾隆:你就是狀元!

這對對聯,是漢家的傳統文化,最為講究句式平仄問題,再者意境要求長遠,如此才算是千古佳作。在這次科舉考試中,乾隆就說出一副上聯,內容如下:“

煙鎖池塘柳”。可別覺得它簡單,上聯僅五個字,卻嵌"火、金、水、土、木"五行為偏旁,下聯自然也應如此。最為關鍵的是,透過語言描述,在腦海描繪出幽靜的池塘,而一切全都籠罩在煙霧中的畫面,如此意境實在太美妙了!

乾隆出一上聯:煙鎖池塘柳 考生扭頭就走,乾隆:你就是狀元!

聽到這幅對聯,兩名才子擁有不同的反映。一名直接擺手就走,而另一名則稍稍遲疑,隨後也表示答不上來。按理說,兩名才子都放棄,自然是分不出輸贏。然乾隆卻下了一道旨意,命令先走的那人為狀元,還真是讓人跌破眼鏡。後來乾隆給出解釋,說道:“此聯為絕對,至今仍未有答案,而能立馬斷定者,必定是才華橫溢。”

乾隆出一上聯:煙鎖池塘柳 考生扭頭就走,乾隆:你就是狀元!

正如乾隆所言,萬千才子都躍躍欲試,但直到數年後,才被人對出下聯“炮鎮海城樓”。按照句式來講,如此應對很工整,好似也成為絕對的標配了。不過近來有人提出,這句下聯只能算勉強應對,其兩者意境相差甚遠。那麼各位大佬,你們有什麼更好的點子嗎?

乾隆出一上聯:煙鎖池塘柳 考生扭頭就走,乾隆:你就是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