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科學思維「審視」下的普洱生茶

眾所周知,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有生茶與熟茶之分。但隨著商家與媒體的宣傳,人們對生普(普洱生茶)和熟普(普洱熟茶)的認識逐漸產生了偏差,甚至陷入了誤區。

普洱|科學思維“審視”下的普洱生茶

對生普的最大誤解--茶性認識模糊

1

如今人們對生普的認識陷入的最大誤區,就是茶性認識模糊,認為生普茶性寒涼,在保健方面不及熟普,這一方面源於人們對生普製程的不瞭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所謂養生專家的單一引導。

1、生普製程詳情

雲南最早、最傳統、最簡單的普洱茶,是隻將茶葉由樹上採摘下來後,未經殺青、揉捻,直接日曬而成生曬散茶。但事實上,製作生產茶品工序,原則上區分三種形態:

①殺青-揉捻-曬乾

將鮮葉放入熱鍋內手炒殺青,至顏色轉深綠色時倒在竹蓆上以手揉條狀,再攤均曬乾。此即曬青毛茶。

②殺青-揉捻-後發酵-曬乾

此製法的後發酵方式,是將殺青揉捻好的茶葉在乾燥之前,先裝入竹簍中進行後發酵,讓茶葉轉成紅褐色,隔日才將茶葉日曬乾燥。過程類似渥堆,但並無灑水增溼之步驟。此類做法茶葉成品為黑褐色。

普洱|科學思維“審視”下的普洱生茶

③殺青-初揉-後發酵-曬乾-復揉-曬乾

此製法在殺青完,第一次將80%以上茶箐揉成條後,即裝入竹簍進行後發酵;隔日再攤均在竹蓆上,曬至半乾時,再將未完全揉成條狀的偏老葉部分再揉一次,而後再曬乾即成。

因此,並不能簡單認為生普因未經渥堆發酵等人工催熟工序,茶內兒茶素等有益物質含量不如熟普,便否認生普的保健功效。

2、生普功效詳解

普洱茶自古被認為有治理腸胃、解油膩的功能。主食為牛羊肉及澱粉(青稞)的西藏人,據說只要沒有茶,就會生病。現代,中國、日本及法國的臨床實驗均顯示普洱茶有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功效,對心血管疾病保健很有幫助。

我國學者對我國雲南原產大葉茶開始詳細研究,張雪潔對栽培於西雙版納的大葉茶,經常規加工後製成的曬青毛茶中分離鑑定出11種化合物。

普洱|科學思維“審視”下的普洱生茶

大葉茶樹的種子與根都含有皂苷類,但在茶樹的葉中鮮有皂苷類成分。隨著分析手段的提高,村上智之在大葉茶鮮葉中發現一種皂苷類化合物命名為阿薩姆皂J。之後小林惠子報道在大葉茶葉中發現3種皂苷類成分,異茶皂苷B1-B3。以上研究表明,不同產地的普洱茶原料中化學成分有一定差異。

雲南產的大葉茶中含有茶桔素骨架結構的化合物,可能是大葉茶茶種的一個特徵成分。大葉種茶新鮮茶葉中含有的大量多酚類化合物,在室溫中在酶的催化下就會發生劇烈的變化,生成比較複雜的聚合物,而雙黃酮甚至三黃酮類化合物是該反應中的中間體。

鮮茶葉經過加工之後這些物質的含量就會降低甚至消失。大葉茶的鮮葉水浸出物的兒茶酚、兒茶素、咖啡鹼以及多糖等成分都要高於一般茶樹,對其化學研究有助於理解普洱茶的特殊保健功效。普洱生茶性屬清涼,清熱、解毒、止渴生津、通便等。

普洱|科學思維“審視”下的普洱生茶

優質生普應具備的特點

2

要科學品茶、正確利用普洱生茶的保健功效,除了跳出認識誤區,還要了解優質生普所具備的特徵。

1、茶餅顏色、香氣

鮮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毛茶乾燥,即為曬青毛茶,再經高溫、高溼、高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生茶品。

茶箐由青綠至墨綠為主,因工藝問題,有些部分轉黃紅色。通常剛剛緊壓制好的生茶餅,在緊壓完後一個月內餅身香氣不明顯,若經高溫、清香水甜而薄,微澀,如綠茶、青茶類。

普洱|科學思維“審視”下的普洱生茶

2、口感、湯色

口感專指茶湯在口腔至咽喉的感受,“香、甘、滑、重,酸、甜、苦、澀”若能達到一定平衡,是謂好茶。

香,指必須香味純淨而飽滿;甘,指喉韻深層回甘;滑,是茶湯細膩綿滑;重,為滲透力、層次感與耐泡;酸,能生津,而不鎖兩頰;甜,有活性,不單一;苦,能化甘,不重壓舌面、不死苦;澀,能轉甜,有收斂感、澀而不刺激,不讓人難受。

茶湯色則以金黃、淺黃為佳,色澤透亮者尤佳。

3、茶底顏色及留香

新制茶品葉底以綠色、黃綠色為主,老茶葉底則為紅黃或棗紅色。活性高、較柔韌、有彈性及杯底留香濃郁者是佳品。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發佈,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