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 景帝絕情斬晁錯 七國之亂被平定

對於中央來說,它介意的不是諸侯國的數量,而是諸侯國逐漸擴充的國力,類似於吳國這樣的,更是首當其衝。

西漢時期 景帝絕情斬晁錯 七國之亂被平定

與賈誼的“眾建諸侯”相比,晁錯的“藉故削地”無疑是相對激進的。“眾建諸侯”雖然也是削減諸侯勢力,但一方諸侯擁有的總地盤是不減少的,只是分了一些地給諸侯王的兄弟子孫,肉總歸還在一個碗裡,只是各自的勢力變小了,對中央沒有太大威脅。

但晁錯的意思是要直接將統治權一點點拿回中央,如此一來也不用擔心“眾諸侯結盟反叛”這種事,但這看似一勞永逸的方法,確是直接從諸侯口中搶食,這換了誰都不願意啊!

也就是這樣的原因,吳王劉濞才相對容易地找了六國做幫手,帶領著七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朝長安而來。為了找景帝討“公道”,劉濞是做足了準備,由於六十二歲的自己和十四歲的小兒子都在此次出征的軍隊中,劉濞便命令全國從十四歲到六十歲的男丁均要出征。

這命令一出,出征的軍隊一時之間竟達到了三十萬人,而除此之外,劉濞甚至聯合了邊境匈奴和異姓諸侯的力量……這哪是要“清君側,討說法”?!

西漢時期 景帝絕情斬晁錯 七國之亂被平定

在前往長安的路上,劉濞突然想起當年劉邦去世前曾對他說:“五十年後,大漢的東南方向恐怕會有叛亂,難道會是你?畢竟我們都是劉氏的一家人,你可千萬不要做這樣的事啊!”當時的劉濞誠惶誠恐,向劉邦保證絕對不會。

沒想到,當年的話不但應驗了,劉濞更是帶頭人。想著當年的往事,劉濞冷笑一聲,他想知道,如果劉邦今天還活著,劉邦心中會作何感想。但這一切已經不重要的,相比於想起劉邦,劉濞更願意憧憬一下聯軍攻破函谷關,與眾諸侯瓜分大漢天下後的愜意人生。

只是沒想到,還沒望見函谷關的城樓,劉濞帶領的吳楚先鋒便被梁王劉武擋在了梁國的都城睢陽。

然而,畢竟這吳楚兩軍是聯軍的主力,劉武也只能擋得住一時。因此,那時的劉武能做的,除了守梁都睢陽,就是將一封又一封的求救信送往長安!

收到求救信的景帝當即下令任漢初老將周勃的次子周亞夫為太尉,迎擊攻勢最猛的吳楚聯軍,而其他方向的勢力就由酈寄、欒布、竇嬰等人分別圍堵。

然而,就在所有人摩拳擦掌準備迎戰時,景帝身邊出現了一個變故。

原來,景帝向晁錯詢問出兵平叛之事,晁錯提供了兩個建議:一是把吳楚兩國還沒攻克的徐縣、僮縣主動拿出來,用以安撫聯軍;二是讓漢景帝領兵親征,而他晁錯來鎮守長安。

什麼?!這婁子是你晁錯捅的,如今卻讓我出去打先鋒?甚至還提出對敵人委曲求全的建議,如此一來,此前苦心削藩的所有努力豈不是都成了笑話?

就在景帝又氣又惱之時,一個叫袁盎的人找上了他。

袁盎與晁錯,本都是輔佐過文帝的老臣,但兩個人始終政見不合,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今晁錯又惹出這麼大一個麻煩,豈不是天賜良機?

袁盎給景帝的建議是:削藩的事兒是晁錯提出來的,聯軍此番前來要清君側,既然如此,只要我們誅殺晁錯,並歸還先前割走的土地,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晁錯畢竟是自己的老師,景帝著實不想認同這個建議。可面對目前的形式,如果能說動聯軍退兵,天下百姓便可安然。如果能用老師一個人就能換取一個國家的安寧,想必老師一定不會怪罪……

西漢時期 景帝絕情斬晁錯 七國之亂被平定

幾日後,晁錯被斬。

袁盎帶著歸還封地的籌碼,去找聯軍談判。按理說,如今君側已清,景帝也願意歸還此前收回的封地,聯軍也應該順勢撤兵了。然而以劉濞為首的聯軍卻拒絕了景帝的條件:既然你劉啟都送還了封地,不如好人做到底,把你的王位也讓給我們吧!

真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此時的景帝是後悔不已,真不該聽信袁盎、錯殺晁錯。面對這群叛賊,武力鎮壓是唯一的解決手段。

所幸,梁王劉武最終堅持到了周亞夫斬斷叛軍糧道之時,與其前後夾擊,前後僅僅三個月的時間,七國聯軍一敗塗地,大漢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長安城裡的漢景帝,聽到戰勝的捷報,長吁一口氣,一直僵硬的肩臂也終於鬆懈了下來。三個月的時間不長,於他卻是邁過了登基後最大的考驗。

七國之亂被平定後,景帝劉啟想要收拾這些諸侯國,已經不需要再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了。各諸侯王國的權利被收回,不再擁有行政權和司法特權,勢力大不如前。

被兩代帝王、臣子擔憂的劉氏宗室問題,在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被徹底了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