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

2018年4月5日 04:12:43

农历2018年二月(大)二十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 明 物 候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一 侯 桐 始 华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二候田鼠化为鹌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三候虹始见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节日起源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 明 习 俗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荡 秋 千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清明荡秋千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蹴 鞠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蹴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踏青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植 树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清明植树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放 风 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扫 墓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插柳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插 柳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插柳的风俗,是为了清明与柳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戴 柳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戴柳,有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者,也有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者,还有直接将柳枝插于头髻者。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提到,清明时节“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民间谚语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来世变猪狗。”说明戴柳有辟邪功用,清明戴柳之俗遍见各地。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朝戴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为辟邪之用,但在一些地方有纪年华之义,有所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这种习俗是宋代“寒食”冠礼的遗存。宋代将男女成年行冠礼的时间统一定在“寒食”节,而不论生时年月,“凡官民不论大、小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头。”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斗 鸡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射 柳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这也是一项时尚高雅的活动。在细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即是被射的目标。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是考验骑射真功夫的一项运动。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古 人 的 清 明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