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退休教师对江苏人喝酒的看法——场面上喝酒

场面上喝酒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句话用在喝酒场面上,倒是很贴切的。确实,一个人独自喝酒,一点劲也没有!

不过象李白那样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山中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则应当别论,毕竟是大诗人的浪漫情怀啊!岂可与我辈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一个人独自饮酒,弄几只小菜,细笃慢饮!有人称之为喝闷酒,我觉得这个比喻十分形象,你看,一个"闷"字,不就是把"心"关在"门”里边么!世上有多少人是以酒消愁,愁更愁啊!

一个退休教师对江苏人喝酒的看法——场面上喝酒

对我来说,不管在家里和外面,从来没有一个人喝酒提兴的习惯,即使有好菜相伴也是"滴酒不沾",看着美酒佳肴就是心不动,嘴不谗!

我觉得喝酒是场面上的事,在场面上喝酒,喝它个痛快,喝它个一醉方休,方显英雄本色!

喝酒讲究个氛围,要到朋友圈中去,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一起相聚,把盏言欢,尽兴喝几盅:海阔天空吹吹,天南地北聊聊!那才叫惬意,那才叫有劲、畅快!

提起当年喝酒事,不由使我记起两则有趣事,值得一提:

一件是我同学告诉我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有个酒鬼,买不起下酒菜,每天跑到酱菜店,在一缸榨菜上,用两只手揑发揑发,营业员只当他认真挑选,等到他十个指头沾满了榨菜上的红粉后,跑回家里下酒吃,待到十个指头一一吮嘬完,一顿老酒也喝下去了……

另一件是我当年老房子里的一位邻居。炎炎夏日傍晚,他在门口搁张小方枱,准备几只简单的下酒菜,坐在小登上,慢“笃"起来,喝到兴头上,就会自说自话:今天是8月13日吧!8.13东洋鬼子在虹口闸北掼炸弹,吓得老百姓逃进租界避灾难……正说得起劲,冷不防,他老太婆出来发威了:喂!老头子,关照侬,讲闲话牙齿嘬嘬齐,下巴托托牢!大概侬夜壶水又喝多了,讲闲话,勿要瞎三话四……老头子一听,当场吃瘪。原来老头子是个受管制的“四类分子"!

在60年代,迫于生计,约了几个人,搞了点小商品到外地去贩卖,据说还去了一次香港,被单位知道后,定为“投机倒把"行为,戴上坏分子帽子,交由里弄接受群众监督,弄得老婆,子女抬不起头来……

一个退休教师对江苏人喝酒的看法——场面上喝酒

老人后半世,终日以酒浇愁,以酒解闷,90年代,终因生活凄凉、潦倒去世!

可怜哪!出殡那天,冷冷清清,悽悽惨惨,除了子女外,街坊邻居没人敢去,都怕沾上晦气,又无亲戚朋友,我实在看不下去,念在他平时待人不错,为人和善!我也管不上什么坏分子不坏分子,去参加他的大殓送殡仪式,送上一只花圈,也算是我送老邻舍一程!

岁月悠悠,看来当年的老酒鬼、老爷叔,都上天国里喝酒去了!

回想早些年,我自己在场面上也尽兴渴酒,不醉不罢休。有一个现象就是这么怪,酒是越喝,胆量越大,这叫借酒壮胆!平时不敢讲的话,都敢大胆放言。如此看来,酒后吐真言、一吐为快,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啰!

酒喝多了,讲出来的"豪言壮语”一定不恭敬,就会语中伤人,“骂同事","骂领导",我的同学和同事都知道,我在吃饱老酒后,就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算什么里个东西!这时就有好心人相劝:老章,差勿多哉!叫人扶我下去息息!

现在每每想起,自觉羞愧当年喝酒勇,酒喝得太猛、太过,在场面上实在有伤大雅!喝醉酒,既伤神又伤身,还不知在酒桌上得罪过多少人?

鲁迅先生在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有句名言: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里我借用一下:酒场上的醉话,能算话么?

一个退休教师对江苏人喝酒的看法——场面上喝酒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酒席宴上是好象离不开这"三滴水",中国不是有句老话:无酒不欢,无酒不成席!如果聚餐时,人人"滴酒不沾",只喝点饮料,甚至以茶代酒,一定是淡而无味,沒有一点气氛了。就好象一桌丰盛的大餐缺少了最主要的调味品一"盐”,整桌菜就显得淡而无味了!

喝酒是中国人的千古传统文化,历史上的大文豪,大诗人都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曹操、嵇康、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龄、苏东坡、欧阳修……喝了酒,才诗情大发,豪情万丈!

最后我想提一句:喝酒对于人们来说,实在是一对矛盾,不喝酒要伤“心",喝了酒会伤"肝"!那就让我们在场面上少喝点,喝好点!不要再逞能,毕竟喝酒的“英雄时代”已过去!

喝美酒、尝佳肴,享受幸福人生!

章定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