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撿走掉落錢包——是什麼讓弱勢羣體成違法的執行者?

大媽撿走掉落錢包——是什麼讓弱勢群體成違法的執行者?

​近期關於弱者群體成為違法的執行者的社會道德缺失的話題不絕於耳。

​大媽撿走掉落錢包是怎麼回事 導致失主暫無法回到國外

大媽撿到手機不還,要求手機用戶給贖金,否則就不還給對方。

貧窮的小夥因為破解了手機的密碼鎖,要求女子和自己上床,否則就公佈她的秘密資料。

由上述案件來看,下層人民開始成為違法的執行者,可見社會道德缺失的問題已經成為目今中國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問題。幸好,中國不缺有識之士。網絡上,一些關注到社會道德現狀的有識之士也看到了這些事情發展到最後的本質,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也正因為網友的熱情,其發表的意見還被美稱為“撐腰體”。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大媽撿走掉落錢包——是什麼讓弱勢群體成違法的執行者?

發生這些事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最主要的問題,小編認為還是法律的執行力弱。從法律的角度來看,這些事情的發生在一定程度是因為國家法律機構太過仁慈。從而使國家對不法行為的打擊不力,這才導致了對此種危害行為的縱容。使得一些不法分子覺得做這些事情無傷大雅。並且在利益的驅使下,進而為所欲為。

而且一些法院在判案時過於注重個案正義,卻忽視這樣的判決對整個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正因為這樣缺少對整個事件的價值考量,使得社會蒙上了一層陰影。看似遵循法律的看似公正的判決,實則違背法律的精神。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惡意行為的維護,對善意行為的冷漠,並且還因此讓一些人無辜受累。更可笑的是,不但不法者受不到應有的懲罰,反而還因此獲利。

大媽撿走掉落錢包——是什麼讓弱勢群體成違法的執行者?

也許,有些案件確實應該這樣判。但是法官也缺少對這樣判決將造成怎樣社會影響的認知,並且缺少對社會道德和社會秩序造成如何衝擊後果的考量,一味輕判。使得其不正確引導社會風氣,從而導致整個社會對社會道德缺失的恐慌。這樣的司法導向,顯然也加劇了道德問題的出現。

​社會的惡性循環

現在的社會,一些不法分子為了鑽法律空子,費盡心機的設計出種種如藉機偷錢包等行為,意圖獲取非法利益。可能在短期的時間內,這樣的人確實暫時的獲得了利。但是當事情被揭發,這些人也將成為社會的鄙視,無容身之處。然而若這樣的情況成為社會的常態。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長此以往,若以後某個特權階層真的要誣陷某個人,以此為藉口來進行掩飾。那麼,不但違法行為不能得到處理,而受害者還要揹負罵名。這又在另一層次上,加劇了社會道德的問題。

大媽撿走掉落錢包——是什麼讓弱勢群體成違法的執行者?

而撿走錢包者一般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倘若偷錢包的行為得不到糾正,長此以往,以後凡是送錢包還給失主的人就會讓人往偷錢包上想,下層民眾若因此而進行的拾金不昧的正常行為被誣衊為偷。那麼當他們的受到痛苦時,痛苦顯然會更深,而對社會的影響也更大。

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一方面會使一些下層民眾為所欲為,進一步挑戰社會道德的底線,造成整個社會對道德的擔憂和恐慌,長遠來看還會使一些權貴以後出現非偷錢包等事件而以偷錢包來收場,侵害下層民眾的利益。

以全局眼光執法,扭轉社會風氣

小編認為,以後法院在判案時,不能目光只看到一案,只關注一案的得失。而應該有全局眼光,考慮到這樣判的社會影響,進而做出更為合理的價值衡量。不可使做好事者內心委屈,而做壞事者成了利益的獲利者。換句話說應使惡意行為得到應有的批判,善意行為得到保護和弘揚。

大媽撿走掉落錢包——是什麼讓弱勢群體成違法的執行者?

只有在法的威懾作用下,才能做出有利於整個社會的正確的價值導向,才能更好的扭轉社會風氣。使社會道德問題不再成為一個問題,使做好事者能夠安心的做好事,做壞事者不再挖空心思的做壞事。社會風氣才能純樸,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才能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