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傳播者——廣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重器

悠悠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中華先祖留下了不計期數珍貴文物。中國地大物博,全國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且每個博物館都收藏著反映本地歷史文化內涵的“鎮館之寶”。

歷史上,在漢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等多方面,嶺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於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廣東是嶺南文化的核心區域。燦爛悠遠的嶺南文化,為廣東留下了許多的珍貴的文物。這些文物主要藏於廣東省博物館和南越王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作為嶺南地區的大型博物館,有什麼珍貴藏品以及什麼是鎮館之寶呢?下面方町小編就給大家羅列一下廣東省博物館的五件鎮館之寶。

一、信宜銅盉(hé,西周)

嶺南文化傳播者——廣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重器

信宜銅盉

信宜銅盉是一件西周時期的盛酒青銅器,1974年出土於廣東省信宜縣,廣東出土的古代最精美的青銅器之一。該器通高26.2釐米,口徑14.2釐米。銅盉的出土為研究中國嶺南地區秦漢以前的歷史和文化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廣東地區雨水非常多,而青銅製容易因潮溼而被腐蝕的。不得不說,在廣東地區能出土一件3500年前的周代青銅器是一個奇蹟。這也就是信宜銅盉被列為廣東博物館成為第一鎮館之寶的重要原因。

二、白玉鏤雕龍穿牡丹蓋鈕(元)

嶺南文化傳播者——廣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重器

白玉鏤雕龍穿牡丹蓋鈕

白玉鏤雕龍穿牡丹蓋鈕是一件以新疆和闐青玉立體鏤通琢成,並且圖案極為複雜的元代雕刻品。該文物高8.4釐米,寬6.8釐米。其形狀從其名字可以看出是一件龍雕和牡丹的結合物,代表了元代雕刻的最高水準,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以及歷史研究價值。

三、金漆木雕神龕(清)

嶺南文化傳播者——廣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重器

金漆木雕神龕

龕是潮汕民間供奉祖先神位的特製神器,現在在潮汕的農村也保存有很多。這件清代金漆木雕神龕是現存目最大的大神龕,高達3.28米,為國家一級文物。同時,神龕上雕刻有“郭子儀祝壽圖”,還雕刻了表情猥瑣的外國人。只在1994年巴黎展覽過,之後再也沒被允許出境。

四、雪梅雙鶴圖(明)

嶺南文化傳播者——廣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重器

雪梅雙鶴圖

雪梅雙鶴圖是明代早期花鳥畫高手邊景昭的傳世作品。畫中雙勾綠竹,雪鞭蓉和傲雪白梅,交相輝映;是歷代中少有花鳥名畫。該畫為國家一級文物,廣東省博物館的重點展品之一。

五、滄海龍吟古琴(明)

嶺南文化傳播者——廣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重器

滄海龍吟古琴

滄海龍吟古琴是明代嶺南大儒陳獻章使用過的古琴。陳獻章被譽為嶺南古琴第一人,經常操琴雲遊四方,古琴背面刻有其親自題刻的“滄海龍吟”四個字,非常珍貴。琴的面板由梧桐木製成,屬於國家珍貴文物。

六、鎏金腰帶 (南宋)

嶺南文化傳播者——廣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重器

鎏金腰帶出水自南宋沉船“南海I號”,是1987年第一次試探打撈時出水的文物。 這件鎏金腰帶,長1.7米,以四對鎏金銅絲編織而成,呈長圓條繩狀,造型奇巧,工藝精湛,盡現異國情調,是南海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物證。也是研究古波斯國金銅製造工藝的重要資料。

七、銅鍍金琺琅葫蘆式三星獻壽轉花鐘(清)

嶺南文化傳播者——廣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重器

銅鍍金琺琅葫蘆式三星獻壽轉花鐘

銅鍍金琺琅葫蘆式三星獻壽轉花鐘是清中期鍾,底座為橢圓形,內有機械裝置,腹壁上下兩邊飾五彩花卉紋,正面以琺琅彩繪風景畫,中間設兩扇活動門,門內有牙雕福、祿、壽三星,兩側面為水法佈景。底座上突起銅鍍金琺琅平臺,平臺上平鋪水法,四角有轉花;中心豎葫蘆式扁瓶,瓶身飾琺琅彩折枝小花,下腹有二針時鐘,上腹有料石轉花。在底座後邊上弦,玩意啟動,樂聲中,門啟開,福、祿、壽三星和所有的水法、轉花都同時轉動,兩側似瀑布,平臺像起伏的波濤,葫蘆式扁瓶仿彷彿浮動於水中,寓意“四海昇平”。

八、外銷畫《廣州港全景圖》(清)

嶺南文化傳播者——廣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重器

外銷畫《廣州港全景圖》

外銷畫《廣州港全景圖》是廣州港全景圖,布本油彩,成於約1845年,長2米,描繪了從沙面、十三行商館區直至大沙頭附近的東水炮臺一帶珠江北岸的廣闊圖景,是目前已知的國內最大外銷畫,由省博專家從歐洲徵集回來,堪稱清代廣州的手繪照片、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圖”。

九、象牙雕空雕八仙福壽提樑盒

嶺南文化傳播者——廣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重器

象牙雕空雕八仙福壽提樑盒

象牙雕空雕八仙福壽提樑盒主體從蓋至底座均以精雕細鏤的象牙片嵌於框架拼裝而成。蓋的外型形如清代官帽,提盒蓋、身、屜底不足1毫米厚的象牙嵌片薄如蛋殼。提盒集鏤空、通雕、圓雕、浮雕、拼接組合等牙雕製作技法為一體,整件作品所嵌的每一塊牙片的花紋皆精細工整,玲瓏。

十、千金猴王硯(清)

嶺南文化傳播者——廣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重器

千金猴王硯

千金猴王硯為三大名硯之首(另外兩個硯是嵒華四象硯和青牛硯始),長25·5釐米,寬17·6釐米,長方形,質地細膩溫潤,嬌嫩如小兒肌膚,硯堂內有大片魚腦凍(石品花紋的一種),四周以火捺等色彩環繞,形成一隻蹲著的獼猴圖案,甚至眼、鼻、嘴和前足都清晰可見,非常逼真,所以由此得名。

嶺南文化傳播者——廣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重器

方町

說明:

1、[方町]鏈接一方點滴,傳播中國特色文化,文章文字為原創,部分視頻、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有異議請聯絡我們。

2、你若想分享你家鄉的故事,可以私信方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