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演員是怎麼扮相的?

提起京劇,我想大家腦海中浮現的莫不是一個個妝容古典,衣甲鮮明的扮相。慈禧太后當年也曾一時心癢,拉著大太監李英蓮和一眾宮女扮過觀音菩薩,照片還流傳至今。

京劇演員是怎麼扮相的?

慈禧太后拉著大太監李英蓮和一眾宮女扮過觀音菩薩

今天給各位戲迷介紹“旦”的妝扮過程,以點帶面,讓大家體會一下京劇扮相的精緻繁複。自古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除了對唱唸做打的打磨和雕琢,一幅完美妥帖的妝扮也往往大有講究。

細緻介紹前,先說一點,京劇演員的所有妝扮、行頭,頭上戴的、身上穿的、手裡拿的,都要將其理解成一個程式化的元素,每件都有固定的象徵意義。行家只要看一眼人物的穿戴,其行當、性情、身份、地位、所處場合,甚至未來命運,就都能推測個差不離兒了。

回正題,旦角的妝扮較為複雜,所以一個講究的旦角演員,至少要提前兩個小時開始扮戲,才能描畫出一張無懈可擊的妝容。下面就分步驟給大家介紹:

第一步:俊扮

聽聞有些戲迷朋友把京劇演員的化妝叫“勾臉”,實際上“勾臉”是指畫臉譜的意思,像圖中這樣只是塗脂抹粉、描眉畫眼,比我們平時化的妝濃些,這叫“俊扮”。京劇四大行當中,只有“淨”和“醜”勾臉,“生”和“旦”都是“俊扮”(個別特殊角色勾臉)。

京劇演員是怎麼扮相的?

▲電影《霸王別姬》裡張國榮“俊扮”照

第二步:勒頭

京劇各個行當都要勒頭,不同行當、不同戲碼、不同角色、不同演員,各有針對性的勒法,如武戲演員要比文戲演員勒得更緊一點,有“吊毛”“搶背”“殭屍”“甩髮”等高難技巧的角色,要勒得加倍緊一點,不然在臺上一翻一撲,盔帽當眾脫落,那叫“掭頭”,算是演出事故。既要讓盔帽戴住,又不能為了防止脫落而把演員的腦袋勒成葫蘆,這個尺度,可相當考驗梳頭師傅的功夫。

京劇演員是怎麼扮相的?

電影《霸王別姬》中張國榮勒頭照

勒頭決定了演員的扮相成敗,是最要緊的一步:先在演員頭上罩網子,然後拎起兩邊長帶卡住眉梢,用力向上吊起,環繞頭部兩圈,勒緊紮好,再勒一道浸過水的黑紗,勾出流暢的月亮門形狀的髮際線。經此一勒,演員的面部肌膚全部繃緊,眉梢眼角都如劍一般斜插鬢角,人顯得容光煥發,神采飛揚,平日裡練就的精氣神,在這一剎那間擴大了幾十倍。

京劇演員是怎麼扮相的?

▲一張圖告訴你勒頭前後的差別

造型是美了,演員可吃苦了。被兩條布帶緊緊勒住腦袋,尤其還正壓在太陽、天柱等重要穴位上,若沒有成年累月的苦功支撐,勒不了多久就會嘔吐,那感受,恐怕只有孫悟空被念緊箍咒能夠比擬吧。

第三步:貼片子

所謂“片子”,就是臉周這一圈黑髮,乃是真人頭髮製成,分成一綹一綹,貼在臉周,起到修飾臉型的作用。貼片子的位置和手法對扮相非常重要,啥樣臉型都可以通過貼片子調整成一張漂亮的鴨蛋臉:

京劇演員是怎麼扮相的?

▲電影《霸王別姬》裡張國榮“貼片子”照

張國榮這樣臉型,貼片子前後的差別還不是很大;有些演員的差別就非常明顯了,“四大名旦”之程硯秋祖師爺,早年風姿蓋世,後來中年發福,變成了左一這個樣子:

京劇演員是怎麼扮相的?

▲四大名旦,左一為中年程硯秋

那這張銀盆大臉要怎麼唱旦角呢,就得靠貼片子啦。下圖是程硯秋的《遊園驚夢》戲照,那時候的他已經開始發福了,但經過貼片子的一番修飾也仍然很美(晚年的他還要更胖,需貼前後兩層片子)……

京劇演員是怎麼扮相的?

▲程硯秋《遊園驚夢》戲照

第四步:梳大頭,插頭面

所謂“大頭”,就是模仿古代女子梳在腦後的髮髻,梳頭本身已經是一項功夫,像戲曲裡這樣全套用假髮裝扮,程序更是十分複雜,包括戴線簾子、勒大簪、上發墊等,本宮就不贅述了。

之後就開始戴頭面。嚴格說來包括頭上戴的一切,髮網、大發、髮簪等等那叫“軟頭面”;以下出現的首飾叫做“硬頭面”,不過通常也簡稱“頭面”。頭面是成套的,包括數十件,《霸王別姬》裡,袁四爺就曾闊氣地送過一套水鑽頭面給程蝶衣。這屬於民國時期才出現的時新貨,擱現在也要三五千塊錢,出手確是大方。

京劇演員是怎麼扮相的?

▲電影《霸王別姬》中袁四爺送給程蝶衣的水鑽頭面

京劇中有一點特別有意思的,就是它的高度程式化。不僅表演上程式化,造型上也是:從頭面到妝容到衣物,每一件都有它的象徵意義,代表一定的身份、地位、場合、個性甚至未來的命運歸宿,每個人物的造型都是相對固定的,不能亂穿亂戴。

比如說“頭面”吧,傳統旦角頭面的樣式都是一致的,只是根據用料不同,分為點翠頭面、水鑽頭面、銀釘(又叫銀錠、銀泡)頭面。不同的人物戴不同用料的頭面。點翠頭面,是身份高貴的人物才能戴。貴妃、公主、有品級的夫人、相府小姐,起碼也是個富貴人家的千金。

京劇演員是怎麼扮相的?

“點翠”

▲“點翠”是一種古老的珠寶製作工藝,以翠鳥羽毛鑲嵌在金屬底上,鮮亮的翠藍隨著光線變化而漸變出華麗的層次感,永不褪色。但其製作工藝也十分殘忍,一套頭面要殘殺一百多隻翠鳥,如今已經禁絕了,市面上能流通的都是古董

銀釘頭面的件數比點翠頭面少,款式也簡單得多,主要是貧苦女子或是貞潔烈女戴。比如《武家坡》的王寶釧。在舞臺上的應用範圍最廣的要數水鑽頭面,它和點翠頭面的款式基本一致,區別就是鑲嵌有機玻璃,模仿寶石效果,它算是旦角頭面的基本款,無論什麼身份戴水鑽都不算大錯。主要是嬌俏少女或是小家碧玉戴,花旦基本都戴水鑽。頭面的戴發也是有固定的模式。

京劇演員是怎麼扮相的?

頭面

▲大連京劇院的青衣演員王安琪,從左至右依次飾演的是《鳳還巢》程雪娥、《游龍戲鳳》李鳳姐、《伍子胥》浣紗女,根據身份不同,分別戴點翠、水鑽和銀釘

你看,大戶人家小姐的端莊、少女的嬌俏、窮苦人家的清貧,配以不同的妝束,一下子就顯露出來。人物的氣質也瞬間就不一樣了。當然,京劇最重要的是演繹,妝扮只算得上是一種配合演出的形式。不過,歷經數百年大浪淘沙的淬鍊,無數“大家”的精心雕琢,即便是最外在的形式,也做到了極致。你們現代人常唸叨著“匠心”、“情懷”,本宮看來,莫有比得過國粹京劇的。

篇幅所限,今天只是略略的提點一下扮相里的妝束。京劇裡的各色服飾也是大有門道,有意思得緊,改日再開一篇給大家講講,回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