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訴求中投訴占八成 曾經的計程車亂象全中

回想幾年前,臨時有個急事出門,只能打出租車,但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增加,有企業開始在這方面動腦筋,網約車的雛形就誕生了。網約車基於共享經濟發展而來,說簡單點,私家車主可以利用已有的汽車資源,發展出租車業務,而對於乘客而言,付出比出租車低或類似的價格即可享受一樣的服務,對於雙方而言都是一拍即合的買賣。

網約車訴求中投訴佔八成 曾經的出租車亂象全中

網約車的發展在近幾年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也帶動了像滴滴一樣的企業發展,創造了行業內的神話。但是新事物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因為缺少監管帶來隱憂。比如乘客的人身安全,投訴無門等等。最近上海市交通局披露,今年上半年關於網約車的平臺訴求中,投訴佔比80.3%。可見目前的網約車管理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實際治理中如何避免網約車一管就死的狀況發生,讓網約車治理變得更加棘手。

曾經的出租車亂象 網約車全中

根據上海市交通局的信息,全市網約車平臺受理投訴量排名前五的網約車平臺為:“滴滴打車”“美團打車”“嘀嗒拼車”“易到用車”和“首汽約車”。

網約車訴求中投訴佔八成 曾經的出租車亂象全中

現階段投訴熱點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未履行訂單,表現為預約未至或中途甩客;多收費,表現為繞道、隨意加價,同行程價格不一,多渠道重複收費等;回訪服務質量,表現為行程中司機態度不佳或者速度過慢、過快、走錯路等情況;馬甲車,表現為實際服務車輛與平臺預約車輛信息不符。曾經發生在出租車的市場亂象,網約車竟也發生。但是出租車市場經過多年的治理後,情況大為改觀,網約車的種種表現,莫不是歷史的重演。

網約車維權難 也不好管

網約車不僅投訴佔比高,維權更是難上加難。前幾年曾有滴滴乘客維權10個月,終於獲得賠償。雖然在近幾年可以看到網約車公司在不斷改進監管,但這些改進似乎在成效上並不如預期,而且常常是在某一方面出現問題並引發社會輿論的聲討後,網約車公司的整改行動才比較有效率。

網約車市場確實不好管,無論是對於哪一方。7月1日起,《北京市查處非法客運若干規定》正式實施,提高了對“黑”網約車、“黑”巡遊車、克隆出租車等非法運營行為的處罰力度。伴隨治理辦法出臺,最直接的感受是乘客無車可打或者需要排隊打車,網約車的便捷屬性不復存在。

網約車訴求中投訴佔八成 曾經的出租車亂象全中

網約車的出現是有意義和價值的,但是現在它出現了幾條難以理清的發展問題。從前的網約車市場監管滯後,司機素質良莠不齊,乘客權益難以保障;而網約車平臺自帶企業屬性,盈利面前可能會出現監管疏忽;監管部門發現問題,並出臺政策,但是難以把握市場活力與秩序的平衡。民眾的個性化的出行需求是實實在在的,關於怎麼改,借用著名的黑白貓理論,“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