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軍隊不堪一擊,到了清朝卻如狼似虎,究竟爲何?

李辰曉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在明亡清興的歷史節點,明朝軍隊絕對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存在,明軍的大部分人,在抵禦清軍時不堪一擊。然而,投降清朝,改換門庭後,立刻就更打了雞血一樣如狼似虎。

前後都是一群人,為何表現天差地別?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老闆換了,待遇好了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這句話在任何時候都適用,因為你不能指望連肚子都吃不飽的苦大兵深明大義,為了國家,為了皇帝去義無反顧地去前線當炮灰。誰都有老婆孩子,就算自己想捨身取義,也要給老婆孩子留點撫卹金不是?

然而,朱元璋從一開始就希望明朝的士兵們和自己一樣餓著肚子幹革命,胸懷大義保大明。朱元璋繼承了元朝的諸色戶制度,並將北周以來的府兵制進行發揮,創造了大明特色的衛所制度。

衛所制度下,明朝軍戶世代當兵,以衛所為家,打仗時自備乾糧武器。朱元璋窮日子過慣了,所以要求士兵也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朱元璋曾誇口:“朕不費一粒米而養百萬兵”,然而這本身就不現實。

所以衛所制度下,明朝軍隊的戰鬥力每況愈下。到朱棣時期,衛所制度就已經名存實亡了。到嘉靖年間,明朝不得不推行募兵制,但是募兵制意味著明朝每年要拿出大量的銀子供養軍隊,這是以窮聞名的明朝財政吃不消的。

所以,到崇禎時期,雖然有了很多募兵軍隊,但是更多的還是衛所制度下的苦大兵群體。

打贏了得不了幾個錢,打輸了卻要背鍋,不打仗了就得餓肚子。再加上明朝後期貪腐嚴重,剋扣軍餉成常態,明朝大兵不得不變賣武器,最後加入李自成!

而清朝,從一開始就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分紅”制度,這就是八旗制度。

1615年,努爾哈赤完善了八旗制度,使這個同樣是兵農合一的制度開始煥發巨大生機。

八旗制度最可怕的地方不在於兵農合一的強悍組織能力,而在於每個編入八旗的人,都是清朝這個大公司的“股東”,都能或多或少地享受打仗帶來的紅利。加入八旗有錢有地位,還能世代享受恩蔭,八旗子弟沒有理由不玩命。

皇太極繼位後,相繼在八旗中加入了蒙古軍和漢軍,這讓戰鬥力更加強悍的同時,也讓股東大會的規模越來越大。

此時編入八旗的漢軍,雖然地位不如滿人,但是同樣是既得利益者。這和自備武器,揣著高尚覺悟打仗的明朝已然不同。

所以,老闆換了,待遇好了,自然積極性就高了。越賣力回報就越大,換誰都得玩命!

2、對手換了,同胞更弱

從1628年皇太極入寇關內的“己巳之變”到明朝滅亡,清軍至少在關內來了5次武裝巡遊。而明軍雖然都來勤王了,但就是不敢輕舉妄動。

後金軍隊以騎兵為主,兼具機動性和衝擊性,戰鬥力極其強悍,很多清史學家將此時的八旗軍隊形容為17世紀世界上最強悍的武裝力量!而明朝基本以步兵為主,在野戰中和後金對陣基本就是送人頭。

而明朝唯一可與之一戰的關寧鐵騎也只能勉強打個平手,這還是在後金遠道而來的情況下。事實上,明朝每年耗費數百萬兩白銀,並沒有構築起一個強大的防線,培養出一支足以消滅後金的軍事力量。關寧鐵騎花著大明的錢,但是卻不止一次讓大明失望。

不過明軍可以恬不知恥地說:“不是我軍無能,而是八旗太強悍”!

客觀差距還是有的。

但是,當這些漢人投降清朝,成為清朝的鷹犬之後,調轉槍口,他們發現敵人太好打了。

因為同胞就是曾經被後金吊打的大明軍隊,或者戰鬥力還不如明軍的農民起義軍。而自己有八旗撐腰,加上豐厚的獎勵機制,他們沒有理由不賣力!
清朝入關後,收攏大批明朝降兵降將,組成綠營。雖然地位不如八旗,但是為了鼓勵這些漢奸賣力打仗,清朝同樣給予了很高的許諾。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所以這些人打起仗來都不要命,特別是面對戰鬥力和自己差不多的同胞,打起來基本沒有難度!

3、心態變了,內心陰暗

明末清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對所有階層的認知提出了巨大的考驗。顧炎武曾說,清代明是“亡天下”!

雖然當時沒有現代國家的概念,讓他們有不當漢奸的覺悟,但是讓他們放棄底線,投靠異族,心中終歸是有愧的。

但是他們沒有選擇自殺,要不然也不會有投降這回事了。他們怎麼辦呢?那就是拼命打仗。

這就如同自己不小心被傳染了艾滋病,然後就開始瘋狂地報復社會是一個道理。自己淪落了,就要將整個社會拖入深淵。

心態變陰暗的典型案例是洪承疇,整個立志要締造太平盛世的武將在做了貳臣後,兢兢業業為清朝建功立業。

面對同胞對自己的指責和唾罵,洪承疇認為,只有賣力打仗,讓這些唾罵自己的徹底臣服。他做的,是要扭轉整個社會的三觀,挑戰天下人的底線。

因為這件事太大,所以他們需要不斷進攻,不斷屠殺,不斷追擊,不斷自我救贖!

自欺欺人罷了,但是確實極大地提升了自己的戰鬥力!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總的來說,明朝的軍隊還是可圈可點的,在歷代中原王朝中,明朝的軍隊可謂總結了歷朝歷代的經驗,在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一直到明朝末年,仍然保持著強悍的作戰能力。

明朝的軍隊制度體系完備,募兵方式多樣。


有從徵、歸附、謫發、簡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然而最主要的募兵方式是”籍選制度”,也就是由戶籍中抽丁,有點義務兵制度的意思,這一點保證了兵源。

明朝軍工業極其發達,熱兵器運用非常成熟。

神機營5000人的士兵中就裝備有霹靂炮1000挺,鳥槍200枝以及大炮20門。


軍事理論以及技戰類書籍體系完備豐富。


《武備志》是中國明代大型軍事類書,由兵訣評、戰略考、陣練制、軍資乘、佔度載五部分組成。清乾隆年間曾被列為禁書。熱兵器製作叢書如《火龍經》、《火攻罕要》等;練兵類叢書如《紀效新書》、《武經總要》、《練兵紀實》等等。

軍制完備,衛所軍和營哨軍互有分工。

衛所軍主要負責駐守,治安,訓練新兵和屯田。而營哨軍則主要負責機動作戰。

明朝中後期,由於幾位皇帝的不懈努力(作)下,軍隊的體制病就開始逐步暴露出來。

衛所軍由於有屯田的便利,所以迅速演變成了各地總兵的私人軍隊,吃空餉,喝兵血便大行其道。而營哨軍殺良冒功的事件也比比皆是。

從嘉靖開始,因為倭亂等問題,朝廷允許將領自己募兵來建立有戰鬥力的軍隊。

所以想戚家軍這類帶有私人步曲味道的軍隊便大行其道。譬如後來的李成梁和李如松的遼東鐵騎。

到了明末,當無盡的流民暴動,開始拖垮整個明帝國正常裝置功能,使得軍隊機構無法正常運作的時候,更是花樣百出,孫傳庭的“秦兵”;盧象升的“天雄軍”;還有袁崇煥的”關寧鐵騎”。

這三支軍隊雖然都屬於大明軍隊序列,但同時也保有各自私有特色。而且由於成軍模式不一樣,戰鬥力也截然不同。

“秦兵”一水的榆林人。和戚家軍屬於同一性質,都是同一地方的人。都比較好戰,集體觀念強,軍費主要靠屯田,自給自足。


“天雄軍”是靠“親戚朋友等血緣、姻親、地緣等等關係”建立起來的軍事組織。
戰鬥力比”秦兵”又更勝一籌。二百年後曾國藩就是學習這個制度,建立的“湘軍”。


“關寧鐵騎”那就更了不得了,可謂是“全體員工持股”公司。
他的核心在於每個士兵不但可以拿到國家提供的軍餉,還可以得到從女真人手中搶回來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收益。他們打仗除了為國盡忠外,還是為個人為自己的收益而戰。

這些軍隊戰鬥力強悍,但是同樣存在著一個根本問題,他們都徹底違背了明朝軍隊的體制。

“戚家軍”、“秦兵”、“天雄軍”最終都因為主帥的死亡而消亡。而笑到最後卻是“關寧鐵騎”,它並沒有因為袁崇煥的死而消亡,反而是越發展越強大,在吳三桂的帶領下,投降滿清,一路橫掃自己曾經鐵血保衛的大明,一直打到雲南。最終滿洲八旗軍都腐化了,他們還能保持戰鬥力,一度打回長江南岸,與康熙對峙。

但這支部隊為了利益,翻來覆去地改變“主義”,最終隨著吳三桂的死而最終消亡。

而再說回十七世紀最彪悍的騎兵——滿洲八旗軍,其實根源也還在於明朝的”衛所軍”。

努爾哈赤原本就是明朝的一個底層軍官,而他的建州女真的發達,都源於李成梁的惻隱之心和對老朋友的遺憾。也可以說,其實就是李成梁喂大了這匹狼。


八旗制度是當時明王朝體制弊端暴露後,很多制度失範後,最有效的”兵民術”、“人身控制術”。努爾哈赤正是利用了八旗制度,將軍事、政治、財政、司法、行政等各方面的社會職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戰鬥力一流的“八旗軍”,而且這個制度真正厲害的地方是,他不但適用於建州女真,同樣適用於蒙古人和漢人。

所以明朝的軍隊並不弱雞,只是攤子已爛,正規的能力發揮不出來,特殊情況下搞出來的幾支軍隊,也都不弱滿洲八旗軍。但是時也運也,我這裡還沒講李定國和鄭成功,但是國運如此,誰都未能力挽狂瀾!


炒米視角


題目以偏概全,不敢苟同。確實明末的時候有一部分明軍對滿洲大兵或者農民起義軍打起來仗來是不堪一擊,但是問題就出在為什麼後來那些部分明軍在投降滿洲大兵後打自己人卻如狼似虎。明朝的軍隊不像清朝的軍隊靠撿明末內亂入駐中原那樣靠運氣看天吃飯,明朝的軍隊都是實打實靠真功夫驅逐韃虜,而後明朝為了北方遊牧民族反撲,遷都北京明朝天子親子守國門。明朝壞就壞在士大夫太強勢,各種黨爭內鬥不止,現在網絡遊戲上有一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在明末一支軍隊未必怕打不過對手,但就怕朝中士大夫背後捅刀子,兩軍對陣,對手還沒開打,但自己內部先打起來了。所以那些部分明軍看似不堪一擊,但後來投降滿洲大兵後打起以前對自己背後捅刀子的士大夫,自然如狼似虎。


畫緣20


誰說明朝軍隊不堪一擊了?如果真的不堪一擊,就不會是吳三桂放清軍入關了,而是清朝攻破山海關了。當時內戰打了幾十年,外戰也打了幾十年,精銳早就消耗光了,後期那些明軍也就比民夫強些而已。明後期腐敗嚴重,軍紀渙散,指揮體系臃腫,相互挈肘,軍紀難以有效運行,這些都是軍隊戰鬥力低下的原因。而清朝乃是新政權,腐敗少,內鬥少,軍紀森嚴,賞罰分明,漢八旗本來就是降兵的身份,如果再不如虎似狼,奮勇殺敵,他們的腦袋還能長在脖子上嗎?明朝之敗是敗在天災人禍,清朝是撿來的江山。假若是明初的軍隊遇到清朝軍隊,足可一戰將其蕩平,連根拔起。不是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終究差了幾分。


崑崙2020


鑑於國內自媒體上,某些人對歷史問題的討論,不能客觀唯物,相互不能尊重各地域、各民族、各類人群的感受,不能提高中國人民的團結性,使對歷史問題的討論不能和中華民族的發展一致,我還是想多看看別人的見解,對國家民族現在和以後有益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