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1、魯迅(原名周樹人)

來自母親的姓氏

1918年4月,周樹人發表了《狂人日記》,用了筆名:魯迅。

他是這樣解釋自己的筆名的:一、母親姓魯;二、周魯是同姓之國;三、取愚魯而迅速的意思。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2、朱自清(原名朱自華

來自楚辭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1917年,20歲的朱自清“感於家庭經濟情況不好,為了惕勵自己不隨流俗合汙,改名自清。

“自清”兩字出自《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3、蕭紅(原名張廼瑩)

來自對革命的嚮往

蕭紅是一位很有個性和才華的女作家。有人說,讀她的《生死場》,到了一半便已泣不成聲,不忍再看那破裂卻又極富生命力的文字,但心裡就是不平靜了。

蕭紅和三郎相戀(後來結婚,離婚),三郎起筆名蕭軍,她便起筆名蕭紅,這樣可以和所愛的人同姓,並且兩人名字連在一起意思為“小小紅軍”,表達出他們對革命的嚮往。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4、徐志摩(原名徐章垿)

來自抓周

徐志摩原叫徐章垿,徐志摩這一名字,是由他父親取的。

原來,徐小時候“抓周”時,父親的好友志恢和尚在詩人頭上撫摩一圈,然後說:“此兒將來必成大器。”

這話正合徐父的心意,於是便讓兒子又名“志摩”——志恢和尚摩過頭頂之意。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5、戴望舒(原名戴朝宗)

來自離騷

戴望舒的原名很像武俠小說裡的人物,叫戴朝宗。

筆名“望舒”取自屈原《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望舒即神話中驅月駕車的神,後來成為月的代稱。

月在古詩詞中可作為愛情的象徵,月光的朦朧與戴望舒詩歌的朦朧婉曲是相合的,筆名暗示了詩人的詩歌內容和詩風。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6、曹禺(原名萬家寶)

來自原名的繁體字

“這就是生活啊,讓你想想忍不住想哭,想想又忍不住想笑”。對於生活,曹禺似乎給出了最貼近人心的解釋,這也讓多少讀者為之感慨,唏噓不已。

“曹禺”是由萬家寶的“萬”字分解而來:“萬”的繁體字是“萬”,上面是“艹”,下面是“禺”。因“艹”字不像個姓,曹禺便按照諧音選了個“曹”字。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7、巴金(原名李堯棠)

來自同學的名字

巴金曾在《談〈滅亡〉》一文中,介紹過這一筆名的來歷:“巴”來之於一個叫“巴恩波”的同學,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殺而十分苦。

“金”是一位學哲學的安徽朋友幫忙取的。巴老當時想要找個容易記住的字,一位朋友看到桌子上正攤著巴老翻譯的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便半開玩笑地說了個“金”字。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8、冰心(原名謝婉瑩

來自王昌齡的詩

冰心原名謝婉瑩。她對唐代詩人王昌齡作的《芙蓉樓送辛漸》一詩特別欣賞,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尤為喜愛。

為了表明她不與黑社會同流合汙,她就取“冰心”為筆名。

9、高爾基(原名列克賽·彼什希柯夫

來自苦難

“高爾基”原名叫阿列克賽·彼什希柯夫,高爾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

他從小父母雙亡,讀了兩年書就開始在社會上謀生了,遭受了很多的人間苦難,為了紀念自己的經歷,所以取了“高爾基”這個筆名。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10、張恨水(原名張心遠)

來自李後主的詩

張恨水原名張心遠。“恨水”一名是從南唐後主李煜《相見歡》詞“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東去。”中截取出來的。

張恨水幼年酷愛詞章,讀了李後主這首詞,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讓光陰如流水一樣白白流逝,就取了這個筆名。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11、蘇童(原名童忠貴

來自出生地

蘇童原名童忠貴。蘇童寫作時嫌“童忠貴”太俗,像地主的名字。因他的出生地就在蘇州,而他的姓是「童」,在他大學畢業之後,便決定以「蘇童」當成自己的筆名。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12、莫言(原名:管謨業

來自對自己的告誡

莫言原名管謨業。

莫言自述他從小就是一個非常愛說話的孩子,在農村叫做“炮孩子”。

後來他寫了小說叫《四十一炮》,裡面就有一個“炮孩子”,其中也有莫言個人的經歷。也因為他喜歡說話,喜歡說真話,給他的家裡帶來了很多的麻煩。

所以過了幾十年以後,當他要寫小說準備發表時,使用的筆名叫“莫言”。就是告誡自己要少說話。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13、茅盾(原名沈德鴻)

來自內心的茅盾

“書本上的知識而外,尚須從生活的人生中獲得知識”。故一直以來,茅盾都在用生活的體驗來豐富文學世界。

取“茅盾”這個名字,也正是因為看到了生活中和思想上的很多矛盾。有心發現,有時卻無餘力解決,內心才會有所“茅盾”吧。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14、老舍(原名舒慶春)

來自自己的姓氏

在老舍看來,“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

可能正是因為這樣不同尋常的“悟性”,老舍便起了個別名“舒舍予”,即把自己的姓拆成“舍予”二字,意為放棄私心和個人利益。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15、聞一多(原名聞亦多)

來自原名改一字

“聞”既可以是動詞“聽見”和名詞“新聞”,也可以是姓氏,改“亦”為變調後同音的“一”,筆名的意思是“聽見一條新聞也顯多”,一字之變,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的不滿。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16、林語堂(原名林玉堂)

來自原名改一字

林玉堂希望有一個自由談論的場合,並使這樣的能夠自由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人的場所多起來。因為“語”過去有yǔ(談論、說話)和yù(告訴)二讀,林玉堂就改“玉”為“語”。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17、艾青(原名蔣海澄)

來自方言

蔣海澄“海澄”的方音與“艾青”同音,所以,“艾”不僅保持了方音,而且有姓氏和植物名雙重含義,“艾”“青”一語雙關。

這17位作家的筆名,比真名還要好100倍

這麼看來,成為偉大的大師都需要一個好的筆名,你有什麼好的筆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