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企業還能經受住幾次「加多寶」式人事巨震?

加多寶管理層再次動盪。近日,加多寶集團宣佈解除集團總裁王強及集團副總經理徐建新的所有職務,並委任李春林為新任集團總裁。加多寶人事震盪引發議論。這兩年來,加多寶遭遇業績下滑、員工隊伍不穩、資金鍊緊張,麻煩不斷。而管理層動盪成為導火索,公司內部經營出現問題。

管理層動盪的問題,在家電行業也時有發生,企業內部頻頻上演宮斗大戲。在過去幾十年裡,家電行業的管理層一直都在變化,有的變化是積極的,有的變化卻嚴重衝擊了企業的發展,直接或間接致使家電企業業績大幅下滑甚至是鉅虧。

然而對於風雲變幻市場的家電企業而言,走入低利潤時期,又面臨成本上漲壓力,本就處於艱難的生存困境之中,還需要通過不斷嘗試走出轉型的盲區。頻繁的人事震盪只會雪上加霜,甚至成為在企業重要轉折時期的最大毒瘤,影響著未來幾十年企業的發展。

家電企業還能經受住幾次“加多寶”式人事巨震?

宮鬥劇在家電業頻頻上演

從康佳高管動盪,到近幾年的TCL人事變動,團隊不穩的原因大多都是內部宮鬥。公司經營業績下滑,導致公司管理層被撤換,而撤換的結果又進一步加劇了公司業績的下滑,呈現惡性循環狀態,其中的教訓是深刻的。

康佳彩電曾經是中國彩電業三巨頭之一,在最輝煌的時候,許多消費者都以擁有一臺康佳彩電為榮。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康佳彩電的路越走越艱難,管理層的動盪,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虧損。

康佳高層領導頻繁更替,似一部現實版“宮鬥劇”。中小股東與大股東華僑城博弈不止,康佳管理層像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而在這一過程中,業績成為犧牲品。

企業業績不佳,自然會導致股東的不滿。康佳股權的分散性,決定中小股東可以通過二級市場上的增持方式,佔據四個董事會席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董事會主席的人選。作為大股東的華僑城不肯俯首稱臣,展開反擊。康佳管理層的宮斗大戲拉開了序幕,直接致使公司經營混亂,康佳出現了歷史上最大的虧損。

家電企業還能經受住幾次“加多寶”式人事巨震?

機制改革,讓康佳迎來轉機。藉助國家企業改革的東風,康佳積極推進公司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取得了成效。在整個彩電行業不佳的情況下,康佳的的淨利潤實現了大幅增長。

從康佳人事震盪中,我們不難看到康佳管理層的穩定對企業的發展是何等的重要。康佳完成了管理層的社會化招聘,康佳管理層在公司的發展模式的轉變和升級上狠下功夫,改變以往以單純家電生產為主的盈利模式,確立硬件加軟件的發展思路,並且對公司現有的業務開展整合與改制,才走出了困境。

在家電企業中,存在宮斗大戲的並未康佳一家。在深圳南山區,康佳、創維、TCL三棟大樓遙相輝映。每一棟大樓中都有自己的故事。遙望在北京的樂視大樓,其也在短短一年中便從備受推崇走向風雨飄搖。在樂視內部,從公關到管理層,精彩大戲迭代上演,成為樂視員工茶餘飯後的話題。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新飛多位高管連續離職。昔日中國冰箱業“四朵金花”之一的新飛最終隕落。

而每一次內鬥,都為業績震盪埋下了隱患。宮鬥風波落幕,大多隻留下的,只是一地雞毛。

管理層多元化的兩面性

以往,家電企業的管理層特別強調專業化,許多高管都是內部培養而來,從基層一步步走到領導崗位上,他們大多非常熟悉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企業經營的多元化,家電企業的管理層引入了一些與跨界人才進入了公司的管理層,尤其是金融理財方面的人才。這對企業的發展,有兩面性。

2017年,海信電器的家電生產銷售部門連續三個季度淨利潤下跌,且跌幅超過了30%。不過,海信的總利潤並沒有減少,其中的緣由是海信電器出資50億元購買了理財產品,收益彌補了家電部門利潤的下滑。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海信電器購買理財產品累計發生額就高達75.26億元。

對此,市場上聲音不同,分為兩派,有人指責海信電器的管理層不務正業,也有人認為海信的管理層很精明。

其實,家電行業的利潤受上下游的影響很大,海信電器淨利潤減少的主要是上游材料漲價造成的,面板的漲價大幅影響成本。對此,彩電生產企業大多沒有很好的辦法緩解,解決的辦法只能是跳出家電行業,尋求其它的利潤增長點。

實際上,除了海信電器外,很多家電企業均涉足投資理財。許多家電巨頭都存在著一段時間內大額資金閒置的情況。管理層為了充分利用大額資金,投資理財產品取得一定的收益。對此,業界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家電企業還能經受住幾次“加多寶”式人事巨震?

家電市場早已飽和,家電企業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整體利潤率偏低,家電企業大幅度發展的空間有限,這些都是殘酷的事實。同時,許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高於家電行業的平均利潤率,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家電的管理層而言,投資購買理財產品也不失是一個增加收益的另類路徑,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公司閒置資金獲得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彌補公司利潤下滑的處境,實現公司多元化經營的目標。為此,公司的管理層就不能只侷限於本專業的領域,可以適當引進有金融背景的管理人才。

不過,家電企業在管理層和業務上的多元化,還需謹慎。家電企業存在閒置資金,本身就表明了企業的賬面資金的利用還有很大空間,更多的資金還應投入主業。家電企業的管理層就應該是專業化的隊伍,應該把精力集中在本領域的事物上,在“精”和“深”上狠下功夫。如果企業過度涉足於跟家電企業毫無關係的領域,盲目進行非相關多元化,那麼很可能適得其反。

從未來的發展來看,家電企業管理層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趨勢。企業管理層在堅持多元化的同時,多引進擁有其他領域背景的管理人才,有助於管理層次的多元和管理層對問題認識的豐富性。不能擁有穩定和高素質的管理團隊,企業就很容易在關鍵的變化中舉步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