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人類是一種被設計為,不惜一切求生的計算程序,但其複雜程度足以令他們覺得有自由意志,讓他們認為自己掌控著一切,但他們真只是“乘客”,自由意志不過是一種集體幻覺。

——福特

福特認為人類是不完美的,他們只是乘客,他們擁有的選擇權不過是一種集體幻覺,真正的選擇權是在列車而非乘客。人類的意識之所以可以通過方程解算出,這似乎驗證了威廉提出的“決定論”,也就是說給定足夠的輸入參數,必定會得出一個確定的結果,而這些精確複雜的計算讓他們產生了掌控一切的錯覺,同理並沒有命運這回事,所謂的命運不過是“選擇”的堆積,簡而言之,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

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提絡公司通過接待員採集了400萬遊客的認知數據(細微的決策),而這些備份數據在熔爐系統可以通過特定方程,解算出每一個人的意識,而他們在檢測這些意識的真實度時,會重新將他們輸入虛擬園區,看是否會得到和以前完全一樣的選擇,來判斷這個意識是否忠於原來這個人的靈魂。

例如羅根(系統)說,他生成了1800萬個版本的老提絡,但最終只得到了一個忠實的複製品,也就是進入園區和本尊所做出的選擇完全一樣,經過虛擬園區測試的複製人,才能算一個成功的複製靈魂。

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之後他為老提絡設計了千萬條人生道路,但是這個成功的複製品總會回到決定人生的關鍵一刻(和兒子最後對話的時刻)。也就是說人類是不會改變的,他們只能遵循自己的代碼,看似擁有選擇權的人類,其實冥冥之中他們的生命軌跡是固定的,他們的選擇是由“基石”賦予的。以上的結論,擺明了再說人類的宿命論,可悲的人類才是不完美的,他們是沒有自由的,他們始終再遵循早已寫好的劇本在生活。

老提絡的基石是兒子,他在測試中提到,願意為了兒子付出一切,所以無論系統為他設計多少人生最終都會回到與兒子對話的時刻。所以說他對兒子的愛成了他人生的原始驅動力,對人類來說這種基石是不會改變的,所以他們做出的選擇也是一成不變的,即命運是固定不變,從來也沒有擁有過真正的自由意志,如同每次校正基準線的固定對話,基石決定了他們未來必然的決策結果。

其實本季真正探討的主題不是“永生”與“無限”,它們只是真正主題的表象,真實的主題是“選擇”與“自由”,而這個命題針對的不單純是人類,而是所有的生命。

01

威廉的決定論

在此之前筆者先要糾正一個錯誤,上篇筆者推測在第二季的老版威廉都是複製人的結論是錯誤的,昨天我看了主創的採訪,彩蛋部分的威廉確實發生在遙遠的未來,在威廉手被槍膛炸裂以前均為真實的人類,而複製人威廉是未來時間線的測試,由於前面劇中很多的伏筆才令筆者做出了失誤的推斷。

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第一季結局威廉的自述

他自述的潛臺詞是這麼多年自己一次又一次在園區循環。前兩季威廉一直在做兩件事,尋找並解救勞倫斯,與他一同前往遊戲的中心,其次必然會和德妹相逢,正如他所說“我的路總是,指引我回到你身邊。”,也就是說威廉的基石德妹,他曾經愛上過德妹,但是那時的德妹不過是採集遊客數據的接待員,一直會被重置,所以他發現了自我真實的黑暗面,從此“自知”成了他的基石,也就是“證實自我存在的真實性”成了他人生的原始動力。

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每一場重逢都是命運的刻意安排

所以第一季他捅傷德妹逼問迷宮中心,第二季結局企圖殺死德妹,獨享熔爐的控制權。他必須尋找勞倫斯和重逢德妹這個必然事件也是誤導筆者以為他在接受基準線測試的原因,其實真實的人類他們並沒有自由,所有的選擇也不屬於他們,他們的人生是固定的線路,導演展現一直循環的威廉,其實是想表達無論他如何選擇,他的路總會帶他回到人生的關鍵一刻(重逢德妹)。

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福特說:“遊戲開始於你結束的地方,結束於你開始的地方”遊戲開始的地方是熔爐(複製計劃),結束的地方也是熔爐,這明顯是一個無限循環結構,也很容易引誘人聯想威廉是在園區被反覆測試。同樣只要理解了人類也不過是計算精準的程序,他們的人生遵循宿命論,即便威廉是真實,仍舊不能用於自由意志,所以他們總會回到生命的關鍵時刻。

03

預知未來

其實人類最初只想單純製造低配版機器人,但是意外收穫了許多從沒想過的果實,錯誤讓他們創造了有意識的機器人,本來只是單純收集遊客數據,卻意外開發了複製人與永生項目。

在開發這些項目時,他們慢慢知曉了人類的本質,人類的意識之所以那樣容易被複制,是因為他們不過是一段程序而已,輸入他們曾經所有選擇的參數,即可重塑他們的意識。也就是說人類是不會改變的,他們的命運是一個定數,支撐意識的基石總會引導他們回到原來的軌跡。

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這也是德妹曾經所說的“武器”,世外山谷裡藏著毀滅人類的武器其實就是虛擬圖書官的書,每一本書都記錄的精英階層的選擇(認知),而德妹卻閱讀這些備份人類代碼的書籍並非是想複製這些人,去置換人類的上流人物,已達到毀滅人類,這樣的劇情豈不是俗套爛大街的設定嗎?《西部世界》才不會這樣。

人類與機器的本質區別是機器會改變而人類不會。這個觀點前文已經論證,命運不會改變也成了人類的弱點,德妹在讀了那些記錄人類數據的書後,肯定能通過過去的數據去預知他們未來的命運,也就是得知他們未來會幹什麼,這樣武器足以讓她戰勝人類或者融入人類。

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相當於輸入個體過去的決策到方程,自然可以解算出他們的未來,因為人類命運的本質就是決定論。如果把生命的軌跡看作一條錐形曲線,我們隨便截取一小段曲線,就可以通過方程去復原它的其他部分,所以德妹可以通過過去計算出那些人類的未來。拋一枚硬幣的表象是隨機的,但是給定精確的力度和空氣密度,最終的結果始終是不變的,人類的命運也是這樣,但是複雜的計算程度迷惑了自我,總讓人類覺得他們擁有自由。

04

機器人的不確定性

如果繼續引申,我們可以追溯到傳統物理學與現代量子物理學的對抗,愛因斯坦致死也沒有想通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他臨死都堅信上帝不會擲骰子。傳統物理是機械唯物主義,它認為一切自然現象都能通過精確的方程去表達,如果還不能,不過是人類能力的不足,但是那些事物是確定;而量子物理認為人類在觀測那些能量子時,每次的結果都是不確定的,那些粒子如同具備思想一樣在改變。

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本劇要表達的是機器人的命運會改變,他們的人生是不確定的,他們才是真正自由的物種。就拿伯納德與德妹來說,德妹在企圖毀滅虛擬伊田園的生命時,伯納德將她殺死了,伯納德通過艾爾西認清人類本質時,又重塑了德妹;德妹在伯納德沒有出路時殺了他,逃出園區後又重塑了伯納德。

我們可以看出他倆做的簡直是一個互逆事件,互相殺死對方,互相復活對方。這是一件有著重大意義的操作,其實被重塑生命的伯納德與德妹都發生了改變,也就是他們的命運改變了,這就是導演反覆強調的機器人會改變。

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德妹自稱是機器人自由的捍衛者,但是她為了群體的自由卻剝奪了個體的自由,這也是一直困惑她的問題,相當於以非正義的手段去維護正義,儘管進入虛擬伊田園是一個騙局,但是伯納德認為必須尊重那些機器人追求崇高的選擇,因為所有個體的選擇權是自由的,你德妹沒有資格剝奪,當再次被複活的德妹改變了原來的決策,選擇發射那些數字生命去太空。

之前的伯納德為了種族的延續,他做出了復活的德妹的選擇,這是他第一次改變,逃出園區被複活的伯納德,明顯再次改變了,她是反對德妹毀滅人類的理念。

兩次的復活都在強調“改變”這一事實,這就是本劇要探討的機器人的命運是不確定的,正因為不確定讓他們擁抱了真實的自由,也就是所通過過去的數據是無法解算出一個終於原版的host,這也意味著復活的德妹和伯納德是一個新生靈魂,新生的他們都是做出改變的他們,未來的命運是不同於原版的命運。

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這也並不是有人誤解為撿回皮質球,重塑肉身那樣。他倆死時都是頭部中槍,皮質球是損毀的(真實的死亡),而新生的他們是通過熔爐的備份數據解算出的意識。

05

鯰魚效應

每一個天才的偵探,他們必須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就像小丑和蝙蝠俠一樣。伯納德明顯是德妹的反對派,為何德妹要和他共存,他們不是同盟,也不是朋友,他們只是為了種族的延續。

他們是可以互相改變對方的人,他們互相監督對方的錯誤,互相影響對方,互相成為彼此的鏡子。

我們也可以從物種的多樣性考慮,他們代表了機器人兩種不同的聲音,只有在這種競爭環境才能長久生存下去,這就是生命的一種平衡,伯納德這潭水太清了是活不下去的,德妹這潭水太混了也活不下去的。

生命的軌跡就是選擇在時間上的積分,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

她深知她的目標是崇高的,但是在踐行這一目標時的方式錯了,正是伯納德的行為讓她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是伯納德阻止了她變成怪物的命跡,她也深知這樣的錯誤是易犯的,所以將伯納德保留在身邊,機器人的高貴在於他們理解了這種制衡與多種意見的制度。

伯納德會影響她時刻做出改變的人,這樣他們的種族才會走的更長遠。

總而言之,我們只要記住兩點,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定數,通過方程可以解算未來,機器人的命運是不確定的,是會時刻改變的,是真實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