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名將一戰改變世界格局,立下大功卻慘死,他爲何鮮爲人知?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名將,他們指揮的軍隊擊敗強敵,影響歷史。

而在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將,他的功勞媲美衛青霍去病,他指揮的那場戰役影響了當時世界格局,他的事蹟為後世傳頌。

這個人就是東漢大將軍冠軍侯竇憲。

東漢名將一戰改變世界格局,立下大功卻慘死,他為何鮮為人知?

東漢時代,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南匈奴歸附漢朝,北匈奴繼續與漢朝為敵。

北匈奴時常欺凌南匈奴,因此南匈奴向漢朝求救,希望漢朝能出兵解難。

於是漢朝派遣竇憲為主將,統帥漢、南匈奴及羌軍北伐,進攻北匈奴。

東漢名將一戰改變世界格局,立下大功卻慘死,他為何鮮為人知?

公元89年,竇憲以漢軍精銳8000騎兵,南匈奴3萬騎兵,以及羌軍8000騎兵,後勤輜重1萬多輛運輸車,兵分三路,直指北匈奴單于主力。

三路大軍會師涿邪山(今蒙古戈壁阿爾泰山),後突襲單于所在地稽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古爾連察嶺一帶),大破匈奴王庭,單于北逃。

竇憲窮追猛打,大軍邁過安侯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此戰殲名王以下 1.3萬人,北匈奴降者20餘萬眾。

公元90年,北匈奴上書漢朝稱臣,竇憲表面答應,暗中派遣8000精騎出雞鹿塞(今內蒙古杭錦後旗西),渡甘微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扎布河),在今天蒙古境內大迂迴,包抄北匈奴單于,殲敵萬餘人,單于負傷僅帶數十騎逃走。

公元91年,北單于復設王庭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竇憲遣漢軍 800精騎,出居延塞(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再破北匈奴,殲敵5000餘人,北單于再逃,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法在中國周邊立足。

竇憲遠征北匈奴,直達今天外蒙境內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史書記載他“燕然勒石”,從此以後,“燕然勒石”和“封狼居胥”並稱為漢代乃至中國古代歷史上對外戰爭的巔峰。

東漢名將一戰改變世界格局,立下大功卻慘死,他為何鮮為人知?

竇憲是東漢開國名將竇融的後代,他的妹妹乃漢章帝皇后,後為太后,所以說,竇憲出身尊貴,權勢熏天。

但是竇憲這個人心胸狹隘,驕橫跋扈,又目中無人,因此不但得罪了皇帝,也得罪自己的妹妹,更得罪了不少同僚。

因此,最後竇憲及其黨羽幾乎全部被消滅,竇憲本人也被迫自殺了。

東漢名將一戰改變世界格局,立下大功卻慘死,他為何鮮為人知?

北匈奴大部潰散,一部開始向歐洲遷徙,而遷徙的這支匈奴人則改變了當時世界格局。

根據西方史學家考證,這支匈奴大軍西遷途中橫掃中亞東歐,直達黑海和多瑙河一帶,又同這裡的原住民哥特人等一起繼續向西侵襲,直到兵臨羅馬城下,最終導致了羅馬帝國的覆亡,西方人所說的“上帝之鞭”就是源自這支被竇憲擊敗的匈奴軍隊。

竇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戰績,和當時漢軍實力密不可分,漢朝自漢武帝伐匈奴便重點發展騎兵部隊,到了西漢末年東漢初年,中國精銳的騎兵已經出現了從輕騎兵向重騎兵轉變的跡象,到了竇憲時代,東漢騎兵部隊裝備更加完善。

面對以輕騎兵為主的北匈奴,竇憲用精銳的輕重騎兵混合軍團突擊,北匈奴自然不是對手。而同時代的羅馬還停留在步兵方陣和輕騎兵時代,結果被北匈奴的殘部吊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