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450天南极科考之旅究竟是什么感觉?听90后预报员为你娓娓道来!

南极越冬

每年我国都会有科考队员分别在长城站、中山站执行越冬科考任务,其中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至少选派两位预报员分别到两站参加越冬。

今年将奔赴中山站的,正是90后预报员蔡柯,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南极科考工作。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对将于11月8日正式启程,蔡柯将随雪龙船从上海出发,途径新西兰、罗斯海,于元旦前抵达中山站,正式开始长达12个月左右的驻站日子。待到下一年度南极科考,雪龙船再将他接回来,总共离家约15个月。

450个日日夜夜,尤其在南极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条件下,如何做好工作、积极生活,对他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长达450天南极科考之旅究竟是什么感觉?听90后预报员为你娓娓道来!

11月5日蔡柯在雪龙船前留影

虽然并不担心

但心情还是挺复杂的

10月下旬,蔡柯就已经将自己在南极的行李以及工作需要的设备,提前打包寄到雪龙船上,统一装在集装箱里。他说要带的东西其实不多,也没什么特别的,在南极时需要的防风衣物、生活必需品等都会统一提供,自己只多带了一些平时穿的衣服和秋衣秋裤等。

将要离开熟悉的家园,到陌生的南极生活一年多的时间,心情可能是旁人无法体会的。“上周还很想去,心里很激动,这两天又好像有点不想去了,心情有点复杂。”蔡柯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可能过两天就好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当问到是不是有什么担心时,他说其实并没有,听已去过南极的前辈们讲,中山站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比以前好很多,除了外界气候条件恶劣,站区内的生活还是比较舒适的,而且网络通讯很方便,可以随时打电话,还可以QQ聊天和视频,家人也不需要太担心。

长达450天南极科考之旅究竟是什么感觉?听90后预报员为你娓娓道来!

蔡柯在北极黄河站时野外工作场景

到南极后

也不怕面对极夜的黑暗

长达450天南极科考之旅究竟是什么感觉?听90后预报员为你娓娓道来!

南极越冬队员们在去之前都会进行一些特殊的培训,那时蔡柯刚巧去了北极,在我国北极黄河站度过了20天。虽然与南极越冬时间相比很短暂,但也算提前体验极地的工作环境,感受了驻站的生活。

他在北极时正赶上极昼,夜里天也十分明亮,睡觉感觉就像午休一样,全靠窗帘遮挡,才能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生活。

这次参加南极科考,蔡柯不仅要经历极昼,还要体验漫长极夜生活,每年中山站的极夜大概能持续50天左右。

“不知道会是什么感觉,但那时就可以见到极光了,听说每次看到的极光都不一样,可以每天都拍一拍。”面对黑夜蔡柯还是十分积极的。

长达450天南极科考之旅究竟是什么感觉?听90后预报员为你娓娓道来!

长达450天南极科考之旅究竟是什么感觉?听90后预报员为你娓娓道来!

南极野外工作危险重重

安全是首位

在南极越冬时,蔡柯的主要工作是气象预报保障,每天都要做气象预报,为中山站以及内陆考察提供气象预报保障服务。同时,还要在野外开展气象观测、海冰观测等科研任务,每天还要将采集的数据按时报送到世界气象组织,供全球交换。


“同事们交代最多的就是,出野外要一定要注意安全。”蔡柯说。越冬队员每天要做4次气象观测工作,每次观测都要到较远处的观测场,走过去就要半小时。每周还要在中山站附近固定冰区三个点布放仪器进行海冰观测。

南极的冬天,环境极为恶劣,室外冰天雪地,气旋、下降风等又多发,气候变化非常快,外出随时都存在危险。“曾经就有队员不小心掉到冰缝里,幸好当时卡在冰上才没有掉进裂隙底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出野外一定要步步小心,而且绝不能单独行动。”曾在中山站越冬过的预报中心沈辉嘱咐到。

除了科研工作,由于越冬人员较少,蔡柯还要进行中山站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的维护,并根据站长的安排,协助后勤做好站区建设、维护以及帮厨等工作。

长达450天南极科考之旅究竟是什么感觉?听90后预报员为你娓娓道来!

积极面对极地生活

等待平安归来

长达450天南极科考之旅究竟是什么感觉?听90后预报员为你娓娓道来!

前辈沈辉在介绍自己经验时说,越冬时最重要的还是和大家相处好,站区只有十几个人,需要多多交流互相帮助,同时,自己面对漫长而单调的日子,也要及时调整心态,积极的生活。

“很多不适应都是在回来之后,在南极时还是挺好的。”沈辉说,“因为南极细菌少,回来之后多数人都会感冒。还有回来后和人沟通会反应比较慢,有时去买东西还会忘记给钱,这些事儿就等到回来后再慢慢适应了。”

让我们为蔡柯和所有越冬队员们点赞,并期待他们的平安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