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狄馬加:他們代表了多元化的寫作方向——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獎詩人的閱讀印象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上海書展新作巡禮】《梅邊消息:潘向黎讀古詩》 | 戴敦邦聊新繪全本《紅樓夢》 | 《俄羅斯當代詩選》 | 東京旅行《不迷路,不東京》 | ......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圖畫書界奧斯卡”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他們代表了多元化的寫作方向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

獲獎詩人的閱讀印象

吉狄馬加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一個詩人除了有責任抒寫個人的喜怒哀樂和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之外,還應該對這個時代甚至人類的整體命運有及時和有效的把握與反映,應該能夠具有精神引領作用和思想的提升能力。我想,這是當下的中國詩人應該努力的大方向。這是一個歷史的標準,也是時間的標準。

當代和傳統往往並不是直接和顯性的,這種呼應關係肯定不是直接的套用,而是應該採用個人化的歷史想象力的方式,重新尋找、發現和激活傳統、文化和語言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又經過了現代性的、個人化的反思與反省。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經過從7月28日到8月11日的集中討論和評審,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的評選工作已經順利結束。此次評獎始終堅持了正確的評獎導向和標準,同時又充分發揚了民主,對所有參評作品都進行了認真負責的審讀,同時嚴格按照評獎條例和評獎程序,保證了每一次投票的公正性,無論是十部提名作品還是後來最終獲獎的五部作品,都在評委會獲得了廣泛的共識。此次評獎每一位評委都本著對所有參評詩人、對評委會、對中國詩歌高度負責的精神完成了評獎章程和條例賦予我們的各項任務。此次獲獎的胡弦 (《沙漏》)、陳先發(《九章》)、張執浩(《高原上的野花》)、湯養宗(《去人間》)和杜涯(《落日與朝霞》)等五位詩人代表了幾種不同的詩歌寫作方向,他們的獲獎詩集也是當代中國詩壇的重要收穫。在此我向關注此次評獎的朋友們表示感謝,向獲獎的詩人們再次表示祝賀,向此次參評的219位申報者的熱情參與表示謝意。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胡弦《沙漏》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通過讀胡弦的詩,可以約略知道他讀了大量的書,儘管寫詩不等同於知識,但是顯然廣泛的閱讀對寫作來說肯定是有幫助的,這也有利於一個詩人能夠區別好詩和平庸的詩,從而為自己的寫作建立一個比較高的標杆。胡弦是一個沉思默想的詩人,是一個冥想者,是一個見微知著者。這樣說並不是說胡弦的詩歌不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整個社會現實發生關係,而是說他往往是通過一個極其日常和細微的場面來表達一個詩人的獨立見解和綜合的立體化的認識。他詩歌的闡釋能力和想象能力很強,能夠在一個普通事物那裡串聯起很多相關的整體性的東西,能夠讓我們通過一個個別事物來看待整個世界的內在結構。胡弦近些年還嘗試了一些長詩的寫作,這個要更難。我們寫詩的人都知道,長詩是對一個詩人寫作能力的全面考驗,稍有不慎即全盤皆輸。胡弦的長詩以我來看也是比較成功的,除了延續他以往詩歌風格之外還體現了他整體構架的能力,體現了對詩歌的局部細節和整體精神氣息的呼應關係的把握,體現了一個詩人從碎片化寫作向整體性寫作方向的邁進和努力。

在這裡我想補充一點,一個詩人除了有責任抒寫個人的喜怒哀樂和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之外,還應該對這個時代甚至人類的整體命運有及時和有效的把握與反映,應該能夠具有精神引領作用和思想的提升能力。我想,這是當下的中國詩人應該努力的大方向。這是一個歷史的標準,也是時間的標準。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陳先發《九章》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陳先發被稱為“陳九章”,也就是我們看到的他這幾年寫了很多“九章”,即九首詩構成一個整體。這樣寫作的好處是九首詩歌之間能夠在一個主題之下相互補充和支撐,從而使得組詩具有了整體感和方向性。平心而論,陳先發並不是一個特別容易讀懂和被理解的詩人。這一方面與他對哲學的深入研究和鍾情有關,也與他詩歌寫作的獨特的語言態度、修辭方式和思考的出發點有關。哲學思辨使得陳先發的詩歌具有了智性的深度,而他對一個事物的處理又是通過修辭化以及並不太直接明瞭的語言來實現的。但是我想強調的則是陳先發在此之外的另一種具有啟示性的意義。他的詩歌是個人化風格突出的,也是現代主義色彩的,但是他這一切都是建立於漢語傳統和本土語言經驗之上,這非常關鍵。

由陳先發的詩歌,我總是會想到一個當下的重要詩學問題,即一個現時狀態的當代的詩歌寫作者與偉大的中國詩歌傳統和文化根脈的關係是怎樣有效建立起來的。而由此來看,陳先發的詩歌無論是精神姿態、意象構成、文化色彩還是情感思想的觸發點與著陸點都與中國傳統詩學和文化發生了極其密切的關係,是艾略特所說的那種有效關係基礎上的 “傳統與個人才能”。

也就是說,當代和傳統往往並不是直接和顯性的,這種呼應關係肯定不是直接的套用,而是應該採用個人化的歷史想象力的方式,重新尋找、發現和激活傳統、文化和語言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又經過了現代性的、個人化的反思與反省。實際上,關於詩人與傳統、文化、語言和地方知識的關係我早在1986年參加第六屆青春詩會的時候就認真思考過了。所以,就詩人與傳統的關係而言,陳先發是當下詩人的一個重要代表。反之,一個無根的寫作者,沒有偉大傳統和母語作為支撐的寫作者,是不會走得長久的。

張執浩

《高原上的野花》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張執浩前期和後期的詩歌寫作差異非常明顯,他是一個越寫越成熟、越寫越好、越寫越紮實、越寫越樸素的詩人。他早期的詩歌帶有一定的“美聲”效果,比較注重修辭效果,抒情性也比較突出,試圖尋求一種完備的美和理想化的現實。而近幾年來張執浩的詩歌逐漸放棄了早期的浪漫和華彩,而是迴歸到一個樸素和日常的立場上來。這點非常可貴,這在他的《高原上的野花》詩選集中有著充分的證明。較之早期的抒情氣質、光滑語言以及修辭的外露,現在張執浩的詩歌非常樸素、本真、內斂、沉靜,這種樸素不是簡單而是返璞歸真,從而回復到了生命的本真狀態和語言的準確使用。

這樣的詩更容易為讀者接受,也更容易打動我們。近些年的張執浩是一個不斷寫作日常的詩人,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日常主義”和“現實主義”寫作者,當然他的寫作現實的角度和方法與以往的寫作現實的詩歌有著很大的不同。這點是很關鍵的,寫作的題材和方法也都要能夠 “與時俱進”,因為現實在飛速變化,詩歌在飛速發展,詩人對現實的理解方式和表達方式也自然是變化的、調整的、校對的。張執浩就特別善於發現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的獨特詩性,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可以忽略不計的細節和場面也在他這裡得到了象徵化和生命感的體現,經過詩人的情感和想象力的折射與過濾之後,這些生活就具有了詩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內蘊。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湯養宗

《去人間》

湯養宗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詩歌寫作,那時期他的詩歌已經在福建乃至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那時期他主要集中抒寫了大海、故鄉以及自己的海兵生活,充滿了理想和浪漫的憧憬。那是一個有遠方的時代。從九十年代以來,湯養宗開始自覺地尋找屬於自己的寫作風格和精神路徑。湯養宗的寫作持續能力強並且非常紮實、牢固,尤其是在語言的使用上體現了中國詩歌“斟酌”“推敲”的煉字傳統,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經過了非常嚴肅、認真的推敲和掂量。對語言抱有這種敬畏態度,其詩歌就有了可靠的基礎。

湯養宗的詩歌具有深入的精神態度和思辨意識,他思考問題的角度特殊,對世界的認識也很深入。這使得他的詩歌具有比較濃厚的精神世界和各種可能性。他的詩有一大部分也是直接面對個人市井生活和社會現實的,但是他非常自覺地迴避了新聞化的現實和表層的現實,而是挖掘得非常充分,深入到了生活和現實的最本質的部分。而在寫作生活和現實的時候他的創作方法也與眾不同,在似與不似之間切入,他的詩近似於寓言和明清筆記體小說——角度奇特,立意新奇,筆法不同尋常。他總是給我們提供了多種認識生活和現實的獨特的角度。從這一點來說,湯養宗是一個方法論意義上的詩人。湯養宗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詩歌的自審意識和時間焦慮也在不斷增強,最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沉穩、老辣的寫作者。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杜涯

《落日與朝霞》

平心而論,杜涯是一個社會關注度不高的詩人,但是她一直保持了比較高的寫作水準和詩歌品質。這一點非常值得當下的詩人同行們學習。她一直默默地在詩歌之路上行走,從未悖離寫作的初心。杜涯是一個來自基層的中原詩人,她的寫作像秋日暮晚或春日朝霞暈染下的大平原一樣開闊而平靜。她是孤獨而敏感的,又對鄉土和蒼生懷有悲憫之心。杜涯曾經在一個醫院工作了十年之久,她的性格沉穩、內向,這也是她基本的詩歌品質——內在、深入、耐讀。與此同時,工作的原因和兒時的家庭命運以及自身性格又使得她對世界保持了足夠的敏感和多思。

她的詩歌處理的是生命體驗和時間意識,其作品中出現最多的情景就是秋天和黃昏,其中有一種深沉的想象。她對朝霞和落日都保持了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因為她深知時間意識是一個詩人必須面對的終極話題。她的詩歌中出現最多的是樹木和自然環境,也頻繁出現了鄉下、郊區。這是一個寫作者與世界和現實的深入對話。她的一部分詩是面對鄉村經驗和當下的日常生活的,這些詩體現了一個生存者的立體世界,體現了一個詩人的現實關懷,也體現了一個詩人的價值訴求。杜涯的寫作能力是很突出的,無論是一般的抒情短詩還是長詩的寫作,整體構架能力都是突出的,尤其是她深沉的情感在事物和場景中得到了深入的對應和揭示。

這是我對此次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五位獲獎詩人的閱讀感受,他們各自代表的多元化創作方向也給當代中國詩歌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示和思考。時間所限,本文沒有來得及對詩人的具體文本展開深入探討,期待在今後的文章中予以詳細解讀。

閱讀好詩,是快樂的!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評委會主任)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吉狄马加: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诗人的阅读印象

文學照亮生活

公號:iwenxuebao

網站:wxb.whb.cn

郵發:3-22

掃描左邊可進入微店

文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