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輔食對於寶寶,只會越吃越瘦,營養不良!

一些媽媽很是疑惑:我們很少給寶寶吃零食,也不會亂吃那種高鹽多糖、高熱量、難消化的輔食,為什麼我的寶寶總長得比別人家的寶寶落後一些?

求放過再喂寶寶這幾種輔食,只會越吃越瘦,營養不良!

米湯或清稀飯

米湯、清稀飯被許多老一輩視為最佳輔食,寶寶上火了,消化不良了,厭食了,絕對不可錯過米湯或清稀飯。

然而,米湯或清稀飯在兒科醫生眼裡,是糟糕輔食的代表!

它們的糟糕之處在於,營養密度非常低,不過是一點澱粉+一點水,難以滿足寶寶生長髮育的需要。

另外,由於寶寶胃容量特別小,而米湯和清稀飯含有大量的水,寶寶吃了以後容易產生飽腹感,必然會影響奶量的攝入。如此一來,寶寶長期以米湯或清稀飯為輔食,就有可能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建議

別再給寶寶只喝米湯了!同時,應把稀飯煮成厚粥,加入不同的食材,例如禽肉末、魚肉、蛋類、各種時令蔬菜等,熬煮成輔食粥,從而提高它的營養密度。

如胡蘿蔔牛肉粥、魚泥粥、肉蛋粥、香菇肉末粥、菜末雞肝粥等……

光看名字就知道比清水稀飯要好得多了!

而且做起來也不會很難,稍微變換一下食材,又是一種新口味了。

這幾種輔食對於寶寶,只會越吃越瘦,營養不良!

自家研磨的米粉

同樣道理,家庭研磨的米粉,主要成分也是澱粉,營養密度非常低。

但在絕多數很多媽媽眼裡,市面上能買到的嬰兒米粉,總是不如自己親手做的。因為自己做的自己盯著,總比外面的安全衛生。

不可否認,媽媽煞費苦心地給寶寶做米粉,每一口都灌注了濃濃的母愛。然而,愛意是滿到溢出來了,但營養卻不夠啊!

嬰兒胃容量非常小,每天能攝入的食物量就這麼丁點,但處於身體和大腦發育關鍵期的他們,對營養的需求又是非常大的!因此,好的輔食必須滿足“營養密度高”的要求,尤其是不能缺少鐵元素。如果寶寶吃的輔食中缺乏鐵元素,那麼寶寶就可能會因此出現缺鐵性貧血。

所以說,媽媽們為了所謂的衛生安全,就放棄強化鐵的嬰兒營養米粉,實在是捨本逐末。

況且,如果我們不懂得必要的消毒措施,那麼家庭自制的米粉,也不見得就比外面賣的要乾淨衛生。

建議

選擇市售的強化鐵營養米粉,這種米粉經過科學的營養配比,除了含有足夠的鐵,還添加了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DHA、維生素以及其礦物質和其他微量元素。

如果堅持給寶寶吃家庭自制的米粉,那就要注意及時添加富含鐵的其他食物,如禽肉、魚肉、蛋黃等,以保持營養均衡。

菜水

很多媽媽考慮到菜泥較難消化,或寶寶不喜歡吃等緣故,會把蔬菜加工成菜水,即把蔬菜放到水裡煮幾分鐘,然後餵給寶寶吃。在她們眼裡,換個方法讓寶寶多喝水總是好的吧?

然而用水煮蔬菜,實際上就是燙焯蔬菜的過程!菜葉上殘留的農藥、草酸等,都會溶解在水中,這樣的菜水不僅沒營養,還有可能危害到寶寶的健康。

另外菜水容易佔據寶寶本來就小的胃,影響寶寶的奶量或對其他輔食的攝入量,進步一影響對其他營養物質的攝入。

最後,無論是菜水還是果汁,都是有味道的食物,寶寶一旦習慣這種味道了,往往就不接受喝白開水了。

建議

把蔬菜煮熟加工成菜泥或碎菜,再加入到厚粥或米糊中,或讓寶寶直接抓著吃。

肉湯

還有一些媽媽,深信湯湯水水能滋補寶寶的身體,為了讓寶寶長得更好,經常給寶寶熬煮各種肉湯。

實際上肉湯中含有的營養物質非常少,大部分還是保留在肉裡面。媽媽以為喝湯能讓寶寶獲取到肉裡面的營養,其實寶寶喝到的大部分都是水。

此外。如果我們煲湯的時間過長,會導致湯中嘌呤含量太高,不利於寶寶生長髮育。

建議

想給寶寶補充營養,喝肉湯並不科學,不妨把肉加工成肉末、肉糜,或根據寶寶的長牙情況、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把肉切成薄片或小肉塊,再蒸熟給寶寶吃。

寶寶輔食添加的四大秘訣

這幾種輔食對於寶寶,只會越吃越瘦,營養不良!

有溼疹(過敏)的孩子如何添加?

1歲之內的孩子,特別是目前患有溼疹的孩子不應添加牛奶和相關食品,如:雞蛋蛋白、帶殼的海鮮、大豆、花生等容易引發孩子過敏的食物。

溼疹的孩子要晚些(至少8個月)才能開始嘗試蛋黃。如果蛋黃不耐受,就要堅決停掉。黃豆漿不能給1歲以內的孩子喝,這樣可能會加重過敏——溼疹。

4~6個月的寶寶,嘴唇肌肉和舌頭的運動能力已經比較靈活,這時候家長可以開始訓練他們吃米糊、果泥、蔬菜泥等輔食。

不過,開始添加輔食時,寶寶會有習慣性挺舌反應,會顯得不耐煩,並用舌頭將食物往外頂。如果發現寶寶有這種表現,可以用勺子耐心多喂幾次。只要給寶寶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鍛鍊,寶寶會漸漸習慣用勺子進食的。

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注意事項

1、要根據寶寶的月齡按期添加。

2、添加的量要由少到多。如4個月時添加蛋黃,開始時是蠶豆大小,服3-4天后,未出現消化功能紊亂,可增添至1/4個,以後每週增加1/4個,滿4個月時可增加到1個。

3、添加輔食後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皮膚,看看有無過敏反應,如皮膚紅腫,有溼疹,應停止添加這種輔食。此外,還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大便,如大便不正常也應暫停添加這種輔食,待其大便正常,無消化不良症狀後,再逐漸添加,但量要小。

4、注意衛生。給寶寶添加的輔食最好現吃現做,如不能現吃現做,也應將食物重新蒸煮。添加輔食的用具要經常消毒,以防病毒侵入寶寶體內引起疾病。

5、乳類食品是嬰兒的主要食品,但隨著嬰兒機體逐漸長大的需要,應及時添加輔食。嬰兒消化道嫩弱,若不根據孩子的月齡大小以及實際需要,添加過量的輔食,或在嬰兒患病時仍照常飲食,都會造成嬰兒消化不良和吐瀉等現象。因此,在添加輔食時要十分小心,不宜任意從事。

6、根據嬰兒消化力及營養需要,添加輔食應逐漸增加品種。先試一種,待3-4日或一星期嬰兒適應後,再添加另一種。量由少到多,由淡到濃。遇天氣太熱,嬰兒易患消化不良,可暫緩添加新食品,待天氣稍涼再逐漸添加。每次添加新食品後,應密切注意其消化情況,如發現胃呆、嘔吐、大便反常或其他情況,應暫停喂此種輔食。當腸胃功能恢復正常後,再從開始量或更小量喂起。如遇小兒患病,應停止各種輔食(果汁例外),等到病癒後再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