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國產電飯煲999元!竟然還賣出100萬台!憑啥這麼牛?!

一臺國產電飯煲999元!竟然還賣出100萬臺!憑啥這麼牛?!

一臺國產電飯煲999元!竟然還賣出100萬臺!憑啥這麼牛?!

“楊華你現在做什麼?”

“我做鍋去了。”

曾經一起在摩托羅拉的前同事問楊華幹什麼去了,他這樣回答。

比起前同事們有的被蘋果收編,有的被谷歌納入麾下,同為通訊出身的楊華,怎麼跑去做鍋去了。這讓很多人不解。

但在楊華看來,做鍋並沒有什麼丟人的,能做一口好鍋,一口頂級的鍋,才是楊華的目的。

在中國,小家電已經是紅海市場,在紅海市場裡分一杯羹已經很難了,但是楊華打造的這口鍋,不僅在紅海市場裡分到了一杯羹,還成了小家電行業中的爆款。

它就是小米生態鏈裡的真智能的壓力IH電飯煲

現在,當你在電商平臺上輸關鍵詞“IH電飯煲”,小米電飯煲就會出現在首頁上,且定單量最高。

小米IH電飯煲的創始人——純米科技CEO楊華,在50期爆品總裁營上,分享了他做這款電飯煲的故事。(未經本人審閱)

1

國人愛買日本電飯煲,

那就搞定日本電飯煲之父

前些年的時候,中國人在日本鍾愛兩樣東西,一是馬桶蓋,二是電飯煲。

一臺國產電飯煲999元!竟然還賣出100萬臺!憑啥這麼牛?!

中國缺電飯煲嗎?當然不缺。在中國,電飯煲的種類高達1349種。一代和二代的電飯煲一共有965種。

但中國缺優質電飯煲。IH電飯煲只有69種,壓力IH電飯煲沒有。因此,中國人想做出最好吃的米飯,只有去日本買電飯煲。

1992年的時候,日本人發現,在電飯煲的基礎上施加一個壓力,讓米飯到105度的時候,煮米飯的色澤和口味是最好的,吃起來又微甜。這是因為此時米飯中的還原糖含量最高。

日本第四代的電飯煲在中國賣得非常非常貴,8千塊錢起步,我們那款電飯煲對標的是日本的象印、虎牌電飯煲,在中國行貨價格是39999,有保修,能插220V電源。

一臺國產電飯煲999元!竟然還賣出100萬臺!憑啥這麼牛?!

同樣你去日本買一個水貨是4千塊錢,搬回家需要買兩千瓦的變壓器,那個變壓器和電飯煲差不多大,所以你的廚房就變得特別難看。

有些人根本不知道這些問題,買回去直接插電源使用,一插不要緊,4000塊沒了,還沒辦法保修。

在中國,第三代電飯煲佔15%,剩下的85%都是第一代和第二代電飯煲。為了做一口好鍋,我去日本請了第四代電飯煲之父——內藤毅先生

一臺國產電飯煲999元!竟然還賣出100萬臺!憑啥這麼牛?!

在中國,小家電行業幾乎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一味的照搬。

舉個例子,電飯煲的蓋子上有個鉤子,這個鉤子的角度是87度。我就想問:要是86度是不是會扣的更緊呢?如果是88度會不會開蓋子更流暢呢?

我跑去問一個工程師,他給我的答案是:因為日本是87度。

再舉例子,電飯煲的內膽,達到3.0的厚度是最好的。我去問咱國內的頂尖設計師為什麼?他給我的答案是:因為日本電飯煲的厚度是3.0。

同樣的話題我問內藤毅先生,他會從1978年講起,不斷的更新迭代,可以講一黑板。

所以什麼是技術壁壘,這就是技術壁壘,你只能一直不斷抄別人的,而不能革了人家的命。

小米電飯煲為什麼能打動內藤毅先生,就是因為我們有創新、大膽的想法注入進去,他當時覺得讓電飯煲連上網,就會有無限的可能,這讓老人家覺得很有意義,又酷。

用他的話講:“我想做更好的電飯煲,再賣回日本去!”

2

連續煮2000鍋大米不掉漆,

實驗18個月練就一口好膽

小米電飯煲從研發到面世,整整用了兩年半的時間。

有些人很不理解,不就是做個鍋嗎?這很難嗎?這很難。尤其是這口鍋的內膽。

我們的鍋是由灰鑄鐵打造的,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灰鑄鐵的特性就是蓄熱高、散熱慢、受熱均勻,讓每一粒米飯噴香有味。

特別的是我們這口鍋的塗層。

市面上普通的電飯煲是用的水性塗層,而小米電飯煲是粉體塗層。兩者的區別跟你的健康息息相關。

因為鍋的內膽跟食物直接接觸,水性塗層的內膽一般煮300鍋就開始掉漆,跟食物粘連被你吃到肚子裡。而粉體塗層2000鍋才脫落,2000鍋意味著你天天煮米飯吃,用3年以上都不會掉漆。

有人可能會問了,我們這2000鍋的數據是從哪裡來的,很負責任的說,是我們24小時不間斷煮大米,用實驗結果說話。

對這個內膽的要求,我們一開始就定了明確的標準:要求連續煮2千鍋大米不脫落塗層。

1個小時只能煮1鍋,1天只能煮24鍋,一個實驗做下來快2個月了。

當時我們就10個方案,工人24小時連軸轉,天天在那煮大米飯。這個800鍋不行了,那個到了1200鍋了,然後趕緊改方案,達到了1800鍋,最後有幾個都突破了2000鍋了,那麼這2000鍋的工藝流程就制定出來了,現在說起來貌似挺輕鬆的,但實際上是相當艱難的,因為這個實驗我們用了整整18個月的時間,煮了20噸大米。

一臺國產電飯煲999元!竟然還賣出100萬臺!憑啥這麼牛?!

每一粒大米都不與鍋粘連

中國家庭裡,電飯煲的換代週期基本上是2-3年,一般情況下,家裡的電飯煲如果不壞的話,是不會想起來換的,但是如果壞的話,小米電飯煲就會被第一時間想起,為什麼?八個字:質量取勝,口口相傳。

我們的用戶只要用了我們的電飯煲,用了3年還沒發現有塗層脫落現象時,用戶就會認可我們的產品,種草給周圍的人。

所以我們前面賣出的這一百萬臺,進展是很慢很慢的。但是銷售數據顯示,越到後面,出貨速度越快。

3

精細到0.1毫米,

極致到變態的工藝

我們做的產品形態基本上都是隨著潮流走的,潮流的趨勢是什麼?大部分的人受到智能手機迭代的影響,審美迅速提高。

蘋果公司在品牌風格統一化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

蘋果的產品,不論是iPhone, iPad, Mac以及 Apple Watch,它們在產品風格上都能高度統一,所以打起仗來非常容易。

但是小家電的迭代卻慢了好幾拍。現在市面上的家電審美依舊很low,花裡胡哨、大金大銀。

米家生態鏈裡,最開始做開關面板就已經做到了極致,我們覺得電飯煲、電磁爐等等家用小電器,甚至是大電,都應該外觀變得越來越簡潔。

基於此,我們將小米電飯煲的外觀極簡化,以白色作為主色調,打造一款高顏值的電飯煲。

但是要做一款純白色的電飯煲也是極不容易的。

3C產品裡,蘋果筆記本精度是0.03毫米,手機的最低精度是0.1毫米,這對技術工藝的要求是極為嚴苛的。

不同於3C產品,電飯煲的精度要求是1毫米,由於成本、利潤的限制,市面上很多電飯煲做的花裡胡哨,其實是為了各種配件更高效的銜接在一起而做出的顏色區分。

因此,小米電飯煲為了追求極致的美感,零部件統一色調為白色,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這款電飯煲的生產難度。

所以,我們就按照3C的標準去做了,精度要做到0.1毫米。這是一個極其熬人的過程,不但要跟供應鏈的配合,甚至你要對供應鏈進行深度改造。

一臺國產電飯煲999元!竟然還賣出100萬臺!憑啥這麼牛?!

小米電飯煲拆卸圖

有一次,我專門跑去佛山,跟打模的師傅聊了一下。師傅哭了,因為他已經打了7天的底殼了,廢了將近5000個底殼,他說這是浪費,浪費就是犯罪,我們之前做電飯煲基本200個就定型了。

而小米的這款電飯煲,工藝卻極其複雜。首先它用的材料是高溫塑料,所有打出來的配件必須在48小時裡組裝完畢。而後組裝好的電飯煲會有一週左右的時間後收縮,整個電飯煲就會變小2-3毫米。

在後收縮之後,還要保證局部的精度在0.1毫米,這個尺度是很難拿捏的,就意味著師傅要砸出很多不同尺寸的殼,一點一點的改良,不斷地修改參數,最終敲定出一個近乎完美的殼。

蘋果的工藝為什麼在全球被公認為好產品,其實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就是做到了極致。蘋果電腦在量產之前,廢了將近30萬臺。

儘管生產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是後續這個仗打起來非常地容易,因為所有的產品都是一個色系,品牌認同感就會很強。

一臺國產電飯煲999元!竟然還賣出100萬臺!憑啥這麼牛?!

小米生態鏈裡每件產品的色調都一致

刀哥點評:

雷軍說過,在米家生態鏈的產品,消費者是可以閉著眼睛去買的。小米電飯煲也不例外,在顏值、性價比、質量上都做到了極致。

我們一直強調:好的產品是用心打磨出來的。

但是反觀國內市場,同質化現象和惡性低價競爭嚴重製約著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在這種大環境下,小米電飯煲作為新國貨力量越來越被國人所青睞,甚至被譽為:“送給丈母孃最好的見面禮”。

但是,小米電飯煲在現階段的家電領域能夠成為佼佼者,但是並不代表以後就一直是行業佼佼者。

爆品就是不斷革自己的命,不斷的升級、迭代!才能實現把電飯煲賣回到日本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