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爲本」的高質量發展,不應出現「假疫苗」類似事件

“以人為本”的高質量發展,不應出現“假疫苗”類似事件

高質量發展,涉及範圍廣泛,是時下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我以為,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以人為本”,讓人能夠充分享受經濟社會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比如優美的人居和生態環境、更高的收入與更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你好好活著、健康地活著,沒有遭遇令人鬧心的“假藥”比如“假疫苗”。

對每個人而言,不遭遇“假疫苗”類似事件,才能享受到高質量發展成果。我思量再三,沒有用“儘量減少”或者“儘量避免”這樣的詞語,而是用了絕對的說辭。因為疫苗這類事關下一代健康成長的事情,不容摻假、妥協,是要實施“零容忍”的,否則就有亡國滅種的危險。

而要做到這一點,離開高質量的政府,卻是沒法實現的。加強藥品、食品、糧食等涉及公眾利益各領域的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實施“零容忍”,確保不出現“假疫苗”類似問題,成為新時期人民群眾對政府的新期待。

這對政府的監管能力提出了高標準高要求。一方面,政府必須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警鐘長鳴,確保監管幹部隊伍廉潔有力;另一方面,政府還必須創新監管方式,加快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對市場經濟大潮中千萬企業的日常監管,讓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市場發展、讓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退場,以維護良好的法治市場經濟秩序和發展生態。這些,離開乾淨忠誠擔當的幹部隊伍、離開基本的監管能力建設將無從談起。

而“假疫苗”給我們的提醒是:儘管近年來中央已開始強化新型監管機制建設,但時下政府監管能力亟待加強的現實問題無法迴避。政府扛起監管主體責任,有效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仍然任重道遠。責任擔當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依然在路上,還得不鬆勁、加把勁。

注重“讓群眾少跑路”改革提高行政服務效能的同時,“讓群眾吃得安心、醫得放心”的政府監管能力建設必須予以高度關注。國外對那些生產製造偽劣產品、偷稅漏稅者一經發現就罰得其傾家蕩產的做法,國內一些專家提出“讓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市場監管”的提法和實踐諸如治安領域群防群治的“朝陽群眾”經驗,我看可以適用。該硬的硬起來,政府的監管主體責任才能落到實處,強烈震懾擾亂市場和法治秩序者,進而維護公眾利益。

做到這些,糧食、藥品等重點領域的風險隱患才可能被及時發現、被及時消滅於萌芽狀態,做到防患於未然,從源頭杜絕“假疫苗”類似事件的發生。人們才能在身心愉悅中充分享受生產力顯著提升帶來的成果、才能在解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中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

否則,吃出了毛病、醫出了毛病,再豐裕的物質、豐富的精神文化,個體都無福消受了。

“以人為本”的高質量發展不應如此。

(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