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濟南的「四關」?它們周圍出現那麼多奇怪的地名是有原因的

什麼是濟南的“四關”?它們周圍出現那麼多奇怪的地名是有原因的

(明朝崇禎年間繪製的《濟南城圖》)

“關”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幾千年前。當時群雄四起,各自獨霸一方,執政者為保護自己的一方領土,各自築牆修壘,有士兵日夜巡邏,以防不測。城牆外挖溝注水,為保護城裡人安全,防止外來人侵犯,形成一道水上屏障,稱為護城河。城府一般設有東西南北城門,進出城要過橋,城門也有專人把守,檢查過往行人,按時開關城門。有的城池還有二道屏障稱為圩子牆,城門外圩子牆裡俗稱“關”。

什麼是濟南的“四關”?它們周圍出現那麼多奇怪的地名是有原因的

(1929年南門附近的民居)

老濟南府南面環山,北面地下結構有石灰岩,地勢低窪,地下水噴湧而出,形成三大泉群: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藉助地利優勢,護城河的水有泉水流入,常年不幹涸,清徹見底,不單是護城的屏障,更是國內少有的一條美麗風景線。(現在建成環城公園。)

在明朝時濟南府有四個城門,但是四個門不對稱:東門偏北,稱齊川門;西門偏南,叫濼源門;北門是水門,偏東,稱匯波門;只有南門基本居中,叫舜田門(也有稱歷山門)。隨著時代發展,城裡人口的增加和為了交通的便利,城門逐漸增加:在圩子牆開了普利門、小北門、海晏門等通道。至濟南解放時,府城門和圩子門已經有近二十個門,但是濟南人還是隻有把老城門外稱為“關”。

什麼是濟南的“四關”?它們周圍出現那麼多奇怪的地名是有原因的

(如今的東門橋)

濟南的東關,解放初期沒有什麼特殊的建築物。除東關大街外,很多地方還是園畦地,屬於城鄉結合部。出了花園莊,基本上都是農田村莊了。在東關大街路北有一個俄雅坊小學,歷史久遠。在奎垣街一帶,有幾十戶人家,大都是靠大明湖為生,如撐船、養藕採蓮等營生。人們稱這片地段叫北城上。

北關就在北護城河以北。濟南府北面沒有圩子牆,東西城圩子牆直接連接北城牆。北關和北園連接之地也是以農業為主,沒有什麼有名的建築物和大商鋪。膠濟鐵路線上有一個站臺設在角樓莊邊,因地起名字北關車站。

什麼是濟南的“四關”?它們周圍出現那麼多奇怪的地名是有原因的

(北水門上的匯波樓)

南關指的朝山街、佛山街、南馬道、小南營一片。解放初期這些街道也是崎嶇上崖,交通十分不便。只有每年千佛山會期間,在南門外到千佛山之間舉辦藥市會時,才會吸引八方來客。

濟南西關在老濟南人心裡指的城頂永長街、西雙龍和飲虎池一帶。這裡是回民集中聚集地,有名的清真南大寺就座落在這裡。

南大寺歷史悠久,始建於明朝,後經各朝代改造修建,成為具有中國伊斯蘭教特色建築群體。文革期間曾一度遭到了和廢棄破壞,改成了地方小工廠車間。現在已修茸一新,成為省級保護文化建築和宗教信仰聖地。

什麼是濟南的“四關”?它們周圍出現那麼多奇怪的地名是有原因的

(清真南大寺)

西關因為和商埠接壤,居民也多以小商小販為主體,經濟也相比發達。這裡商鋪林立,瑞蚨祥、普華、北厚記、文升園、草包包子鋪等都在西門外估衣市街和普利門開店。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老東門外仍保持著叫東關大街,原北關車站往北叫北關。圩子牆早已經沒有了蹤影,老城牆也只留有東南一角(現解放閣)。原來的四關已不復存在,到處高樓林立,四通八達。

濟南正在向現代化城市發展,原來城牆圩子牆等關隘將一去不復返了,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只有往事回憶。

什麼是濟南的“四關”?它們周圍出現那麼多奇怪的地名是有原因的

(拆除城牆實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