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地震!大公國際墜落!

金融圈地震!大公國際墜落!

週五(2018年8月17日)下午,證監會召開例行發佈會傳出一則重磅消息:中國證監會決定給予大公評級嚴重警告處分,暫停大公國際證券評級業務一年!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在檢查中發現了大公國際四項嚴重違規:

一是大公國際與關聯公司公章公用,內部管理混亂;

二是為多家發行人發行服務的同時,開展諮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

三是委員資格不符合要求;

四是部分評級項目底稿缺失。

作為一家靠信譽生存的信用評級機構,上述四點錯誤中的任何一點足以讓這家信用評級機構信用破產,從此再沒有任何人會相信由它出具有信用評級報告。

金融圈地震!大公国际坠落!

從此,大公國際信用破產!

信用評級機構,簡單就是說:對資本市場投資產品打標籤。

在資本市場,對於專業的投資品種,普通的投資者是甄別不出該投資的優質程度,也不是很清楚該品種的償債付息能力。這時候評級機構站出來,對每個標的貼上標籤,這個債AA+,還債能強;這個債A,還債能力還行。這個債XXX,估計投資要打水漂了。

國際評級機構三大巨頭:標準普爾、穆迪、惠譽國際。我們熟知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即為標準普爾公司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

國內評級機構有“三大”江湖。

國內本來有全牌照的評級機構合計五家,分別為中誠信國際、聯合資信、大公國際、上海遠東資信、上海新世紀,其中後兩者市場份額較小。

目前國內評級機構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大勢:

1、中誠信 (包括:中誠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和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

2、聯合資信 (包括: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和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

3、大公國際——即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

兩則往事,值得關注:

1,2018年1月16日,中國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決定將美國本、外幣主權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BBB+,評級展望負面,美國所處的等級範圍和秘魯、哥倫比亞以及土庫曼斯坦一列。美國的彭博社自嘲道:“美國的信用評級竟然被下調到跟哥倫比亞一樣了”。

2,在2015年 大公國際信用評級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大公信用數據有限公司對外公佈了一份涵蓋266個互聯網金融網貸平臺黑名單和676個預警名單。陸金所、PPmoney等平臺都被大公國際列入了網貸黑名單,大公信用表示,信息披露不足、出現違規設立資金池等行為、承諾收益率高於實際收益率等,都是列入“黑名單”及“預警名單”的標準。

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直接怒懟關於“大公信用數據有限公司互聯網金融黑名單及預警名單”的聲明,分分鐘教大公做人。

但作為行業裁判員的身份的大公國際,居然做起了運動員,直接參與互聯網金融行業。2017年5月,大公國際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旗下“絲路互金網”正式上線運營。

長期以來,國際信用評級領域被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三家信用評級機構所把持,它們分別是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由於上述三大機構長期壓低中國的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和中資機構的信用評級,導致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對外融資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同時也嚴重影響中國政府和中資企業的形象。

1994年,經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經貿委批准,國產評級機構大公國際橫空出世。

大公國際成立之後,立即將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調高到高出美國的好幾個等級——與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恰恰相反。2018年1月16日,大公國際發佈新的國際評級報告,決定將美國本、外幣主權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BBB+的垃圾級水平,並且評級展望為負面。

不過,20多年來,大公國際的評級結果,除了成為國際市場的笑話,沒有任何國際投資人參考大公國際的評級結果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因此,反擊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歧視中國的霸權行徑,仍然任重而道遠。

信用評級業務,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大類:

1、國家主權信用評級;

2、企業信用評級。

3、證券信用評級,包括長期債券、短期融資券、優先股、基金、各種商業票據等的信用評級,其中主要是債券信用評級。

4、項目信用評級。

除了國家主權信用評級不收費,其他三項評級都是收費項目,其中又以債券評級業務量最大。因此,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大公國際停業整頓一年,等於斷了大公國際的主要財路,是極為嚴厲的處罰措施。

評級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信用評級機構出具的評級報告,決定了市場融資的成本——評級越高的機構、金融產品和項目,越容易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因而融資越容易,付出的融資成本越低;相反,則融資相對困難,且需要支付更高的融資成本。

如果像中國證監會通報的大公國際這樣,評級機構內部管理混亂,評級人員專業知識不足,責任心不強,甚至以評級報告要挾企業,弄虛作假,那麼就會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的公平、公正原則,對投資人造成誤導,嚴重傷害投資人的利益。最典型的就是滬深兩市公開發行的企業債券,今年以來許多發生無法兌付的違約情形,但這些垃圾債券和債券發行人的信用評級,當初發行時卻被大公國際評得很高。

有了中國證監會的正式處罰,無數血本無歸的投資人是否可以找大公國際討一個說法呢?

大公國際近年來行事乖張曾遭市場投資者狂罵!

據悉,在新光控股扣非持續虧損、核心資產抵質押殆盡、當地銀行認可度低、公司債務負擔沉重、短期償付壓力極大、公司再融資渠道受阻、公司對外擔保已出現代償風險各種槽點俱全的情況下,大公逆勢上調新光控股的主體評級,從AA上調至AA+。

僅過4個月後,新光控股發行的兩隻債券均因大跌,而被上交所臨時停牌。

還有五洋債,大公給了AA評級,結果大家都知道。證監會判欺詐發行。

這次大公國際出事,關鍵在於開展評級服務機構同時還提供諮詢服務,並收取高額費用。一併搭售,多渠道賺錢,違背獨立性原則。唯利是圖,為利益使然!

該次暫停業務一年,將對評級市場進行重新的洗牌,新項目的評級業務必然是尋找新的評級機構。

大公國際也必將墜落!信用破產!

滬上金融圈綜合自銳見時評、隨記雜談等

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付稿費,謝謝!

本號長期徵集行業故事類的稿件,歡迎各行各業的作者給我投稿,故事帶有知識,富含哲理。一經採用,即奉上千元稿酬。尤其金融行業的銀行櫃員、理財師、信貸員、房產經紀人、投資人等等,都是故事簍子人群,歡迎你們。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專注於服務金融新媒體

金融投資、財經探索、政策解讀及理財攻略

傳播行業真相,討論金融行業需求痛點

項目對接,合作共贏

按住二維碼識別關注

把握前沿金融資訊

金融圈地震!大公国际坠落!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更多金融圈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