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會閱讀不等於會積累,你真的會閱讀嗎?

大家好,這是一個新開的固定欄目【24堂寫作必修課】,我將每週為大家講一堂課,課程結束時,我會給大家佈置課堂作業,並將作業展示在下一堂課裡。

很多熱愛寫作的同學會有這樣的困惑——

“我是個一文不名的小作家,就是想要通過寫作養活自己,為什麼我離暢銷還是那麼遠?

我一直有寫作的夢想,可剛寫幾行,靈感女神就離我而去,難道我活該寫不出好故事?

我其實不想成為作家,我只是想讓作文的分數好看一點;

我甚至也不喜歡寫作,我只是希望自己的文案拿得出手;

……”

其實你需要的就是創作能力,那麼跟我一起學習寫作吧!

【適合誰看】

√ 想通過寫作全面激發靈感的創意人士

√ 對寫作行當充滿好奇的“門外漢”

√ 苦於靈感蒸發的寫作菜鳥

√ 懸疑小說狂熱愛好者

√ 懸疑影視作品重度食用者

√ 蔡駿老師“腦殘粉”

【你將獲得】

真的技巧:是聯想不是胡思亂想,是結構不是套用模板,從開頭到結局,煉詞句、控節奏,寫作從此有了章法。

好的經驗:閱讀也有講究,敏感大有裨益,聽蔡駿如何處理寫作和生活的關係,不僅是寫作課,更是無所不包的生活箴言。

妙的見識:一條絲巾也能寫成一本小說,一首流行歌引發巨大創作衝動,從此一起做天馬行空、旁徵博引的文藝青年。

如何閱讀一本書|會閱讀不等於會積累,你真的會閱讀嗎?

第十三堂課

多積累:會閱讀不等於會積累,你真的會閱讀嗎?

大家好,我是蔡駿。

這是我們的第13節課,學習寫作就需要學會閱讀,但是你真的會閱讀嗎?

我之前的課程裡,我們談過怎麼開頭、怎麼結尾、怎麼渲染氣氛,還談過怎麼處理寫作的素材。對於我來說,寫作算是一種出自於本能的習慣,幾乎是每時每刻,我的大腦裡都在思考著故事。

很多讀者可能會奇怪,作家腦中的故事都是從哪裡來的?作家真的有這麼多神奇的經歷嗎?其實,作家的寫作靈感除了來源於個人的生活體驗,還有一個重要的來源就是閱讀。

有一句話說:“閱讀,改變人生的厚度與寬度”。意思很簡單,通過閱讀不同的書籍,我們的視野會更加廣闊、見識會更加深刻。而這些,最終都會幫助到作者的寫作。

可以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世界上所有偉大的作家,無一例外都是高明的、獨特的閱讀者。像餘華對魯迅的解讀、昆德拉對陀思妥耶夫斯作品裡復調的論述、博爾赫斯對托爾斯泰的推崇、張愛玲對《紅樓夢》的解讀、馬爾克斯在胡安·魯爾福的長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裡發現時間的秘密,然後寫出了“多年以後,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個著名的開頭。

閱讀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到底應該怎麼閱讀?

可能是縈繞在許多人腦中的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大部分人一開始的閱讀,都是自發的、隨意的。在小學的時候,我接觸到《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三個火槍手》、《三國演義》、《福爾摩斯探案集》等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閱讀經典的最大好處就是,它們從來不會讓你失望,而且會隨著閱讀的增長,會有著不同的收穫。

一本書、一篇文章反反覆覆地閱讀,這就是文本精讀。在閱讀之中,文本精讀是一個看似粗笨,卻又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一本長篇小說,我們通過文本精讀,可以梳理人物關係、小說佈局、寫作技巧等。

爛書也要讀。美國作家史蒂芬·金有一本書叫做《寫作這回事》,裡面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史蒂芬·金認為,除了優秀作家的書之外,我們還要讀爛書。

對於爛書,我們不是避而遠之嗎?為什麼還要去讀?作家筆下的故事,最怕被讀者認為老套、語言矯情、情節雷同等等。一部作品之所以糟糕,那就是它犯下讓讀者不能原諒的錯誤。

其實,通過讀這類書,我們在寫作之中,可以避免同樣的錯誤。當然,若是認真地閱讀爛書,精神上未免會遭受折磨。史蒂芬·金的建議,大家可以謹慎實踐。畢竟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必要為了糟糕的作品,而破壞了自己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