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牛顿炒股狂亏十年薪水,挥泪总结“股市第一定律”

本期话题

投资中不变的人性周期

最近这些年,A股的风格一直在变化。

2012年到16年,大家喜欢炒小盘、成长、题材;17年以后,大家又开始崇尚价值投资。

到了今年,不管是价值股还是成长股都跌跌不休。

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市场非常低迷,包括17年表现很好的蓝筹股、绩优股,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很多投资者自嘲,我这刚刚学会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又不管用了。也有很多人在我们视频下面留言,你老是讲价值投资,可明明我买的股票不错,估值也不贵,为什么也天天下跌?我是不是应该退出股市?

对于这个问题,我最近有一些思考。

在投资中,虽然股市风格时刻在变化,这个阶段市场追逐题材,

下个阶段市场追逐价值,再过段时间成长股被热捧,你很难把握。

但在股票投资中,有一件事情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人性有“恐惧-贪婪”的循环周期。

读懂人性,才能理解股票市场;把握人性周期,投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里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

大家都知道牛顿,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但可能不知道,牛顿也是世界上最早炒股的著名科学家。

1720年,牛顿就开始炒股了,英国的股市可比我们早太多了。

当时牛顿买了个热门的股票,两个月时间股价涨了一倍,他就卖掉了股票,觉得很开心,心想自己就是股神啊。

又过了一个月,股价涨了8倍,看见隔壁老王赚得比自己多得多,牛顿悔得肠子都青了,又杀了进去。

然而一周后,这只股票开始暴跌,很多人血本无本,牛顿也亏了2万英磅,要知道这可是相当于他10年的工资。

即便是聪明绝顶的牛顿,依然被市场疯狂的情绪左右,说出了那句名言,“我能算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算不准人性的疯狂。”

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有个重要基石,那就是假设人都是理性的,整个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厦都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这个假设基石之上。

既然人是理性的,那么股票市场也是理性的,股价都能正确反映基本面。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容易犯错误的。

如果人是理性的,怎么理解很多人不买估值便宜的好公司,反而一窝蜂去追逐估值贵得要命的烂公司?

如果人是理性的,怎么理解5000点的时候大家蜂拥入市,跌到了2700点反而无人问津呢?

几千年以来,人性其实没有发生过根本变化,人往往在顺利的时候会越来越乐观,在不顺利的时候会越来越悲观。

在股票投资中,整个股票市场就是受到这种人性周期的影响。正是这种人性周期,加大了股市的波动,带来了大泡沫。

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在A股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想07年我国股市的红红火火,当沪指冲到4000点以上时,已经有人指出股市市盈率过高,担忧泡沫的破裂带来整个股市的大崩盘。

当股指迅速蹿升到5000点时,大家开始嘲笑那些提出担忧的人是在杞人忧天。

当股市更迅猛地站上6000点后,更多人开始坚信股市站上10000点绝无问题。

类似的故事2015年又重演,沪指疯涨到5000多点,这时候大家都说沪指能涨到8000点,有的甚至看到10000点。

然而是泡沫就终有破裂的时候,当实体经济终于无法支撑过高的估值时,股市的崩盘开始了。

反过来,当股市连续下跌之后,明明股价越来越便宜,股票越来越有投资价值,但老百姓却是越来越悲观。

譬如2005年的时候,市场连续熊了4年之后,大家把股票投资看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那时候有个很有名的口号,叫着“防火、防盗、防股票”,但绝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那时候就是A股历史上最好的投资机会。

我们上面说的现象,就是人性周期、人性弱点的表现。

我们非常熟悉的投资大师,个个都是洞察人性的高手。

巴菲特说,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索罗斯说,投资行为基本上是反人性的。

彼得林奇也说,投资至关重要的是,你要能够抵抗得了你自己人性的弱点以及内心的直觉。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克服,甚至是利用人性周期做好投资?

首先我们要理解人性周期,了解市场的“春夏秋冬”季节变化。

当市场处于癫狂状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酷暑,天气一定会慢慢变凉;当市场极度低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寒冬,天气一定会慢慢暖和起来。

其次,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人性的周期,逆周期操作。

在大家都疯狂的时候,可以阶段性退出市场观望。在大家都绝望的时候,从容选择好公司布局。

现在市场在2700点左右,A股估值已经接近历史低位,但大家都非常悲观,很多人认为股指要跌到2000点。

股市泥沙俱下,很多好公司也被错杀,变得非常便宜,这时候就是从容买入好股票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