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漲到零上漲,房價失去上漲預期,炒房者成了自己的接盤俠

一提起調控,大家可能很難與房價下調聯繫到一起,總結過去的經驗不難發現,過去每一次調控都似乎沒有根本解決房價問題,反而積攢了大量由於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而不能買房的需求,所以每次放開調控,需求就會噴湧而出,房價則快速飆升,比如2009年,2012年2015年三次放開調控。

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對樓市政策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從鼓勵變成了抑制,截止到目前調控樓市的政策打壓已經有一年多了,各地的限購和管控政策層出不窮,更重要的一點是以前可以容忍的“微漲”變成了現在的“零上漲”。

從微漲到零上漲,房價失去上漲預期,炒房者成了自己的接盤俠

事實也是如此,經過一年多的政策調控,各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多數熱點二線城市房價都有小幅下調。可要想從根本上實現“住房不炒”,一方面要擺脫對房地產經濟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從源頭出發,解決房地產上漲空間的問題。

房地產是典型的預期經濟,炒房也好,買房理財也罷,歸根結底是看好了房地產增值和保值,那些高槓杆的炒房客,希望房價短期暴漲,快入快出,實現資產升值;買房理財的剛需客,則希望房子長期保值、增值,用以養家餬口,填補生計。

在調控政策如此嚴苛的背景下,可以做一個初步判斷,如今的房價處於高位,也就是說如果從源頭上解決房地產預期問題,房價沒有上漲空間,高槓杆購房的炒房客就會兜售一部分房源迴流資金,宏觀上就會解決去庫存的問題,從而使炒房需求和理財需求更多的向剛需和改善需求轉變。可問題是,限售之後,沒人接盤,房價漲不了,賣又賣不掉。

從微漲到零上漲,房價失去上漲預期,炒房者成了自己的接盤俠

這裡還是要解釋一下,宏觀上來說,調控政策出發點是解決更多人城市生活安居、宜居的問題。如果是剛性需求手裡又有資金,有能力買一線,購買力不足的買二線,以此類推,根據自身情況而定,政策對剛需影響不會很大,而且對於剛需和改善的合理需求,不管一線還是三線,調控都會逐步定向放鬆。

綜上,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房價下跌短期來看對個人可能是利好,但從長期來看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全局來說都不是大家期望預見的結果。所以,解決房地產問題要從長計議,就目前來說調控的目的性很強就是保證房價不能漲也不能跌。在住房需求上一方面保障剛性需求得到滿足,優先扶持首套房。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房產租賃產業,調整租房價格,鼓勵企業自持房源投入租賃市場,升級品牌公寓,通過58同城安選房源,改善租賃性價比。讓更多居住方式規範、透明、合理,為剛需提供多種選擇,減少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才能讓更多的人在城市安居、宜居。

從微漲到零上漲,房價失去上漲預期,炒房者成了自己的接盤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