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五中学推进科学实践教育,促进科普教育进课堂、进头脑

献礼省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

惠州市第五中学推进科学实践教育

促进科普教育进课堂、进头脑

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粤科普)去年以来,惠州市第五中学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艺体+科学”为发展特色,着力培育科普教师队伍,坚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和科技实践活动,促进科普教育进课堂、进头脑。由此,该校推进科学实践教育工作也入选“2017年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优秀典型案例”。

营造浓厚科普氛围

惠州市第五中学依托学校现有的网络、阅读终端、活动场所等科普设施,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活动,实现科普信息在线进课堂。如科学+科普,以及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均可根据学科知识需要引入科普中国的V视快递服务课堂教学。由此,该校根据校情,编印科学教育校本教材,由科普辅导员、班主任在综合实践课、班会课、第二课堂讲授,每班做到四个“一”——出好一期科普宣传黑板报、开一次科技信息发布会、布置一个科技角、听一次科普讲座;要求每个学生做到多个“一”——观看一次科普录像、阅读一本科普读物、制作一件科技作品、了解一名科学家的简历、提出一些有关科学方面的问题。

同时,该校也多举措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通过科普社团以点带面,定期举办科普知识展。每学年一开学,校团委就根据该校“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这一殊荣,结合中小学实际,在全国科普日前一周(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把上一年在科学教育开展的一些活动以及取得的可喜成绩、科普法有关内容、科普基本知识,通过展板向学生宣传,让科普社团发展壮大,实现科普社团成员涉及各个年级,有专门的辅导教师,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同时,根据每个年级不同智力开发的需求,开设“玩着学科学”的校本课程,配套科技创新工作室——低年级“玩一玩”,中年级“做一做”,高年级“装一装”“动一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启迪好奇心、培育想象力,真正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培育科普教师队伍

惠州市第五中学每学期均联合市区科协开展老科学家进校园宣讲活动,通过专家与师生的互动,把最新的一些科学教育理念传授给老师和学生,由此培养了师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该校也成立了科普宣传队伍,配备了专门的科普信息员。

此外,该校也通过“走出去”的形式,组织科普队伍培训学习与观摩。去年,组织科普辅导员外出学习求经,先后参加了2017年惠州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2017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组织工作者培训班、2017年惠州市中小学创客教育指导老师培训班,以及2017年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骨干教练员培训班等,提高科普辅导员的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科普活动

惠州市第五中学也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该校科技馆向各年级学生全天开放实验操作室,由科普辅导老师组织学生合作进行实验操作体验。每年春季则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科普竞赛活动项目丰富,有科幻画比赛,电脑科普小报制作,WORD英文、汉字输入比赛,探雷接力赛,滑坡车比赛,橡筋动力飞机,纸筒承重,“金点子”创意大赛,废旧物品与再生资源的动手实践,科幻画比赛等。

此外,学校还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网络在线行动。全体师生,特别是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全国科普日活动,积极参与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在线学习宫”“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公众创新大擂台”等网络活动,体验科学的无穷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