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環保產業一份兒賺錢信心

“西方發達國家的環保已達到了環境政治與環境倫理層次,我們還在環境專業層次徘徊,現在才猛然上升到環境經濟層次,但相應制度沒有跟上……”,這表明了政府高層對環保的深刻認識。作為從事太陽能研究推廣的一家環保企業,我們對此深有同感,同時也認為,環保產業本身是能夠可持續的。如果建立可持續的機制,環保事業就更能健康長久地發展。

環保產業能夠找到市場的需求點、利益點和創新點

國外的太陽能產業如美國是在國家法規政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產業本身是脆弱的,在石油危機時國家出臺一些激勵政策產業迅速發展,等石油危機過了國家政策一放鬆,產業發展馬上滯緩。而我國的太陽能產業則不同,是主要依靠市場的力量成長起來的,這一點我們給國際可再生能源產業做了一個示範。我們的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做出了適合公眾需求的太陽能產品,我們的企業通過路演、科普、公關活動等創新推廣啟蒙了市場。在99%的國人不知太陽能為何物的情況下,經過僅僅十幾年的發展,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產業就成長了5000多家企業,產業銷售額從無到有發展到了130億元,而且每年還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現在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總保有量6000多萬平方米,相當於全球總和的76%。從我們的客戶來看,很多消費者講我購買了太陽能替代了煤,減少了煤汙染,就是對社會環保的貢獻。而安裝太陽能集體工程的團購客戶,偏偏以是電力企業和煤礦企業居多,他們越是從事傳統能源系統的工作就越是知曉環保節能的重要性。這表明,環保是社會的巨大需求,是市場的巨大需求,環保產業本身是可以賺錢的。只要我們的環保產業不對國家有依賴,不急功近利,只要產業針對市場需求進行創新,找到利益點和創新點,以市場化的手段謀求產業自強自立,環保產業是完全可以找到買單者的,是完全可以盈利的、市場化的和可持續的。

節能社會讓環保產業如虎添翼

給環保產業一份兒賺錢信心

國家提倡節約型社會和科學發展觀,在強大的號召性背後都有一系列的強制性法規和措施作保障。我們有必要把環保節能當作我們的第二基本國策,為環保產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宏觀環境、強勢環境。在具體措施上,需要在如下幾個方面加以改觀。其一,現在不缺對汙染的預防,而是缺少強有力的有效治理。對汙染企業、劣質工程治理之後的收益要明確,國家要讓投資環保事業的組織和個人獲利,讓良幣驅逐劣幣。其二,城市和企業的環保信息透明化要和產品質量報告有一樣的力度。政府和媒體能夠做到這一點,城市和企業的環境報告和質量報告一樣,對當事者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這一點比罰款力度更大。罰款交上錢過後就沒事了,而環保信息的社會公開會影響到企業品牌和官員的烏紗帽。其三,在當下普遍對可再生能源產業和環保企業沒有信心的情況下,國家要有補貼。國家財力有限,不必多掏腰包,可以加大對高能耗企業的稅收,提高的這一塊兒補貼給環保企業。另外這類資源消耗企業多是壟斷行業,不能讓他們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中佔主流位置,要削弱他們的發言權和影響力。其四,要讓國家的各個地區和各個行業處在同一個環保起跑線上,絕不能此地區、此行業不能有汙染彼地區、彼行業可以放鬆限制。環保應是全國和整個社會一盤棋,這樣才會高效推動不留死角。上述幾方面國家已經、正在做,或將來一定會做,節能社會正為我們環保產業錦上添花。

順民心應天意,得道多助。環保產品品牌有極高的美譽度,環保產品營銷有極大的公關力,環保事業有極高的人氣,環保產品有極多的受眾。是故,環保產業是可以賺錢的,環保事業是能夠可持續發展的。所以,我們不僅要有環境經濟、環境制度、環境政治和環境倫理,更要有可持續的環保哲學。而且,前者是分階段分層次的,而可持續的環保哲學觀念則是指導性的、基礎性的和貫穿始終的。只要我們從業於環保事業的人們,建立起這種可持續的環保哲學觀,我們的環保事業就能真正有一個科學發展的思想保壘,就有一個無限廣闊的市場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