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王傳福:創業夢想從研究生就開始,放棄出國機會潛心創業

1987年,王傳福從中南大學畢業後考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創建於1952年11月的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是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中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王傳福的導師是著名專家李國勳。當時他正在主持“熔鹽電解鋁新型惰性陽極”課題研究,這是國家“八五”計劃的重點攻關項目。為得到電解鋁自動加料時鋁電解質中氧化鋁濃度的精確數據,王傳福所在課題小組克服高溫環境下的種種不利條件,在經歷了數千次實驗,最後不但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還形成了一套科學的測試方法。這個研究成果被譯為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專業雜誌和學術會上交流。

據王傳福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攻讀碩士時最親密的師伯董俊卿教授回憶,當時的王傳福明顯比其他學生穩重成熟。在大家進行學術問題討論時,王傳福的觀點不少,而且往往有出語驚人的新見解,尤其是課題進展中遇到難題困擾時。“他不但勤奮,更善於思考,是難能可貴的學者型人才!”董教授這樣評價王傳福。

王傳福的導師李國勳非常器重他。李老師他回憶說:“他對專業知識抱著追求到底的精神,每次研究都弄到半夜;他學習成績很好,是很聰明的人。一畢業,我就問他願不願意留下來和我一起做研究。”王傳福答應了,此時他已經決定將一生的奮鬥奉獻在電池事業上。

比亞迪王傳福:創業夢想從研究生就開始,放棄出國機會潛心創業

1990年研究生畢業後,在導師李國勳的推薦下,王傳福留在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301室工作,主持鹼性鎳鉻鎳氫二次充電電池的課題研究。經過刻苦研究,王傳福突破了電池電極的利用效率和電池容量的技術瓶頸。之後又在電解質惰性陽極的優選研究中不斷探索,取得了可喜突破。他的“稀土金屬釹做電解陽極”和“影響金屬陶瓷結構的氧化釔(Y2O3)”的研究報告又一次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在一次實驗中用山東藍色不透明寶石提取電極原料時,王傳福發現寶石中摻進不同的金屬離子,會使得寶石不但透明而且可以變幻出無窮的色彩。於是王傳福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反覆地試驗,一本《寶石手冊》

就這樣誕生了。這種用熔鹽電解方法進行寶石改色的工藝當時可謂絕無僅有,其成果發表在英國權威刊物《寶石雜誌》,並先後在全球各地的專業刊物上被廣泛轉載。

由於做出這項研究成果,這時的王傳福在世界上就有一點兒影響了。這時如果王傳福選擇出國,會比較容易,但王傳福選擇留在了國內。王傳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