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idelin0
朋友,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那是因為大部分家庭都是普通收入階層和低收入階層,他們沒有高消費的能力,所以只能選擇省吃儉用。
人不是天生崇尚省吃儉用,人都有追求高檔享受和榮華富貴的慾望,而省吃儉用是一種只能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和收入能力採取的迫不得已的生活方式。在中國中高收入家庭只是少數,只有他們才能追求高檔生活享受和娛樂的能力。
據社科院2017年一份報告顯示中國中高收入群體家庭人口占全國37.4%,其中最高收入家庭只佔10%;資產最多的10%家庭佔全部家庭總資產的比例高達84.6%,其金融資產佔家庭金融資產總額的比例也有61.01%,非金融資產佔家庭非金融資產總額的比例更高達88.7%。還有,中國收入最高10%的家庭,其儲蓄率為60.6%,其儲蓄佔總儲蓄74.9%,城市家庭平均資產247.6萬元,從數據中發現有0.5%的中國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過100萬元,有150萬中國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100萬元。
所以就目前而言,中國大部分家庭都處於一種“窮人”家庭地位。尤其是社會基尼係數表明中國貧富差距呈拉大之勢,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和家庭只能苦於自己的經濟能力和收入狀況,過著省吃儉用的生活。
同時,目前購房、醫療、教育和養老,被稱為壓在廣大普通人及家庭頭上的“四座大山”,成了絕大多數家庭難以承受之重:購房讓不少人掏空了“六個錢袋”,按揭讓不少人成了房奴;醫療支出讓不少人陷入經濟困境,不少家庭因病返貧;教育讓一個家庭從小孩上幼兒園開始就為了不輸在起跑線,開始比拼,學這學那,上這學堂那學堂,直到大學畢業,每一個小孩都成了普通家庭的巨大支出,不少家庭因為學費讀不起書而輟學,不少家庭因為無錢而上不了大學;養老也即將成為普通家庭越來越大的負擔,隨著老年人增多和中國老齡化高峰到來,需要由家庭承擔的養老支出也會越來越多。在這樣一種現實語境下,大部分家庭不省吃儉用,又能怎麼樣?
所以,要改變中國大部分家庭省吃儉用的狀況,需要國家採取過硬措施有效調節社會收入分配結構,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消除社會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現象;同時,加大社會保障力度,讓大部分家庭在住房、醫療、教育和養老上沒有太多、太大的壓力,民眾才能敢消費,才能有能力消費,內需激活才能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石才能進一步夯實。
財經深思
這是一個常問常新的問題,來認真回答一下。
財智成功看來,之所以大部分家庭都會省吃儉用,有兩方面的原因:
1、生活成本高,但是收入低,必須省吃儉用才能攢錢預防未知風險;
2、社會保障不足,顧慮的方面太多,花錢的地方多,必須省吃儉用攢錢;
財智成功在一線城市生活過,實事求是的說一線城市的消費水平並沒有比三四線城市高多少。如果確實想省錢的話,很多日常消費可以通過網購和避免去高消費場所降低支出。
但是不管是一線城市還是四五線城市,現在人們最大的的消費是房子。買房也好,租房也好,居住成本往往佔了家庭收入的30%以上,甚至有些家庭的居住成本佔到了月收入的60%左右。
過高的房價,絕大多數家庭都需要揹負20年以上的房貸才能還清。漫長的還款時間,不僅僅增加家庭經濟壓力,還會附帶沉重的心理負擔。
一個家庭如果還完房貸剛夠吃飯穿衣,顯然不會再去增加消費;
而多數家庭還完房貸,交完房租後,必需的消費支出再用去部分收入,剩下的就得考慮防範未知風險和未來的硬性支出了。
1、子女教育是要花錢的,幼兒園比大學貴,高中也不便宜,大學四年十萬元不一定夠;
2、生病了是要花錢的,一場大病消滅一箇中產,商業保險往往不靠譜,生病姿勢不對就不幫忙;
3、孩子大了要結婚,買房往往要啃老,幫著付全款吃不消,往往要幫著付個首付。不僅僅買房要花數十萬,結婚彩禮,婚宴,到處都要花錢。女兒還好,兒子結婚,父母脫層皮;
4、不是每個人都有養老金,也不是每個人的養老金都夠生活,養老金的巨大差異,兒女又指望不上,使得多數人要為養老做儲蓄。
最後總結,房子貴是老百姓減少消費的根源,而教育、醫療、子女婚姻、養老等則是老百姓節衣縮食進行儲蓄的四大原因。
如今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並存,消費升級與消費降級同在,也可以用上述內容作為解讀,當然背後還有貧富差距的原因。
財智成功
一、房產與電商衝擊傳統行業導致一些人不敢消費
隨著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 銀行對貸款的控制,抑制房地產可能產生的泡沫經濟,導致現在房地產業低迷,也影響了許多相關的行業發展,如鋼材、建材類及其相關的裝修等附屬行業,同時地方的稅收也吃緊。一系列的反應使許多行業受到影響,另一方面許多實體店主受到電商的衝擊,以前一個實體店主代表著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但互聯網商城初期,為了掙奪市場,許多網商店主惡意壓價,刷人氣,用假冒偽劣產品佔領市場,近兩年雖然有所改觀,但對實體衝擊較大,使大量實體店主虧損或者經營倒閉。這樣就導致一大批社會的中層不敢消費而帶動整個社會人群購買力下降。
二、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繳納費用逐年提高導致一些人不敢消費
我國現在在醫療與養老方面也面臨著較大的問題,隨著老齡化日益嚴重,年輕人負擔越來越重,所以繳納的醫療保險與養老保險的費用也越來越高,雖然說社會平均工資越來越高,但由於社會貧富差距,許多年輕的打工一族本身工資不高,三四線城市的打工人員的年收入不超過三萬元錢,甚至有一些四十五歲以上的原下崗工人從事技術含量低,如保安、打更、保潔等工作,每月工資才一千多塊錢,如果讓這部分人繳納近萬元的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甚至有許多人已經承受不起這兩方面的保險費用,更別提消費了。
三、子女的教育費用支出的增大導致一些人不敢消費
現在是知識決定命運的時代,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年輕人就業壓力大,只有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為自己爭取一個良好的平臺,才會為將來的生活打下基礎,許多家長們深知這一點,所以都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投資教育,不捨得吃不捨得穿,幾乎將家庭一半的費用都用在孩子的各種特長班、補課班上,以三四線城市的初中為例,補課費每月都在一千多元錢,高中更多,據說孩子一個假期需要花費上萬塊錢補課費,當然補課是自願的,但大家都補,如果不補很有可能就輸在起跑線上,並且現在都是獨生子女,每個家庭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生活得更好,而實際上社會崗位就這麼多,大家都在學,仍然也有學習成績優劣這一說,能通過重點大學的獨木橋仍佔少數,許多孩子即使學習不好,一些家長仍然努力在精神和財力上支持孩子,同時也是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但大有仍然紛紛感嘆,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太大了,這也是一些人越來越不敢消費的原因之一。
坤鵬論
中國的大部分家庭都有勤儉節約的美德。多數人認為,有錢的時候留一點,積攢起來,以後萬一需要派用場時再拿出來,這樣比向親戚朋友借錢更加實際一些。中國人不敢消費有歷史原因,還有新增加的原因組成,而且每個家庭不敢消費的原因也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買房還貸者不敢消費。你想,首付是長輩們湊錢給付掉的,剩下就是靠自己的工資來還貸了,而且房貸利率都在上漲,都在擠壓著購房者的生活成本,所以通常房奴也只能走低端消費的路線了
第二,很多生意人明顯感到近幾年生意越來越難做,競爭越來越激烈,過去擺個水果攤,或者開個雜貨鋪,怎麼樣都可以餬口,現在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人們都跑到網上去購物了,開線下商鋪的人虧損慘重。上回我坐地鐵去上海的科技會館地下室,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小商品市場,但是卻非常冷清,一個吃著簡單盒飯的小老闆告訴我,2007年時這邊生意好做,現在一天也沒多少客流來逛商場,但即使這樣,這些商戶們還是挺撐著,每天午飯一個盒飯,一瓶脾酒就打發了。
第三,中國人還要積蓄一些養老錢,當然,現在我國城鎮職工都有退休金,社保體系比過去完善許多,但是老年人平時要看病,晚年要有護工照料,這都要用錢,而且國內貨幣貶值得很快,你要是不點錢也不存,等到年老多病時,真的只有束手無策的份了。
第四,過去生個子女多雙筷子,現在要生孩子或者再生二胎的教育成本急劇上升,有些家庭覺得自己這一代沒啥出息,就做個普通小職員,但是一定要讓子女有前途,最好能到海外出國留學,並且定居在國外,所以這些家庭也要拼命為孩子成長、教育積蓄資金,所以對於日常消費就能儉就儉了。
總之,中國人不敢自由消費,對於經濟增長來說不是好事,而要讓中國人像國外發達國家的消費方式,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的生活,恐怕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不執著財經
這個問題,太簡單直白!
我與愛人在西北一個總人口一百多萬的省會城市,雙方父母都不在身邊並且都是農民。兩人月平均收入一萬多一點。工作整六年,有一套房貸,月供2000,車貸月供2000,有一個半歲大的孩子。
論起收入和現有的支出,我家的情況我還算可以了。身邊的朋友一有時間就出去旅遊,朋友圈各種曬吃喝玩樂。
可是,我們過的,比較清苦吧。
我說,媳婦我們今天中午去吃火鍋吧。媳婦說,在家做了吃多好,衛生乾淨而且划算!算一算,還真的能省六七十!於是乎,在菜市場買菜,在超市買水產,自己做了吃。
至今為止,我穿過最貴的鞋,是一雙阿迪屌絲,商場打折的時候媳婦偷偷給我買的,還騙我是淘寶貨。六百。拿回家被我看到了商場小票,我藉口說鞋不合腳,給退了。
剛畢業的時候,花了一個月工資給媳婦買了當時最貴的蘋果4s,她用了兩年,說實在不能用了,閨蜜都換了大屏。於是乎,給她買了個6s,4s我用,一年後,在移動營業廳寸一千元話費,送了一部華為。
作為女人,都喜歡買點化妝品啊小飾品的。辦公室的女同事基本都用進口的,可是我媳婦的,最好的也就是商場買的,一般都在屈臣氏,一瓶一二百都要斟酌好久。
誰不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呢?從農村考出來的孩子,都希望生活可以有一個質的飛躍。可是,我們的生活永遠比不過身邊人!但是,仔細算一算,這是我今生所能見的最美好的生活了!為什麼呢?
很簡單,我們這樣的收入,維持一個小家,可以過得稍稍任性一點,但我們背後,是兩個即將喪失勞動能力並且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的老人家庭啊!
一年後,車貸還清,月固定支出2000,孩子花費還不會太高。
接下來這三年,我必須每年攢夠將近80000,平均每月7000。
給自己定的目標,三四年後換個大房子,因為要二胎,每個月兩個房貸。其中一個房子出租,加上公積金,可以夠一個房貸。大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一個月1000(單位幼兒園,基本不收費)。算下來,月固定支出3000。
五六年後,父母幹不動活了,雙方父母的生活費由各自子女平攤,一邊算500(80後的這一代,基本都是兄弟姐妹2-3人吧),病災另算。大孩子上小學,一個月1000,小孩子上幼兒園,一個月1000,房貸一個月2000,固定支出一個月5000。
這樣算,有點太天真,因為沒有算進去意外,比如疾病,比如晉升漲工資,等等。
但就是這樣天真的算,也是各種壓力。往前頭看,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漸漸多病,我們身體慢慢老化……恐怖啊!
在沒有保障的社會,誰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特別是當父母子女需要你在金錢或能力方面幫助他們的時候!
總結一下,這樣節儉這樣“摳摳索索”的原因吧:
1.父母沒有基本生活保障;
2.家庭固定支出太多;
3.子女花費太多;
4.……
5.……
費什麼話,一個字,沒錢!你不得不這樣!
所以,再節儉一點,再努力一點。再苦再累,為了這個家,都值了!至少得保證我們的父母比他們的父母晚年更幸福,保證我們的子女比他們的父母條件更優越!
拾塵小語
我們家就是普通職工家庭,夫妻月總收入一萬不到,兒子今年考上大學,房貸還有兩年還請。大部分的支出在房貸和兒子教育上,特別是到了高中,補習費貴得嚇人,班裡人人都補習,擔心兒子被落下咬緊牙關也得送兒子上補習班,兒子還算爭氣考上了一本,然後我們還得繼續供兒子四年大學,自己不捨得吃不捨得穿,都想多給兒子點生活費讓他吃好一點。雖然考上大學我們很欣慰,但是兒子以後還的買房還的結婚,特別是面對高房價,很無奈又不得不努力掙錢,光靠兒子自己的能力真的很難買得起價格高昂的房子,心想能幫一把是一把,所以還是不敢放開手消費。估計以後兒子成家立業了,我們完全沒負擔了,兒子有自己的生活,我們也差不多退休了,到時又得為自己準備養老錢了。普通家庭不比有錢人家,衣食無憂,普通的收入有限,不得不時時刻刻為將來做打算,總是過著未雨綢繆的日子。
用戶5870084562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和田玉)猜題主應該是北方人,因為目前南方的消費觀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省吃儉用在城市在不多見的,反觀我們北方人會常常把勤儉持家掛在嘴邊;相信很多看到這個問題的同齡人會嘀咕:能不省吃儉用嗎,房價這麼高,不節儉什麼時候能付上首付,什麼時候能還完貸款啊!不過房價飛漲影響到我們的消費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我還想到的另外一些影響因素:
1、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吧,從上學開始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這句話出現的頻率可是相當高啊;另外,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受孔子思想影響深厚,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意思是說,“生活奢侈就傲慢不謙虛,節儉就顯得孤陋固執。相對比較,寧可孤陋固執,也不要傲慢而不謙虛”,也就是節儉能養德,奢侈則敗德。所以,就像國歌一樣,節儉從古至今都快被寫入我們的基因了。
2、收入和物價不成正比。
說完思想傳統的原因,再來說點實際的,我們的收入上漲的速度遠遠沒有追上物價上漲的幅度;房價會出現一年翻番的漲幅,我們生活必須的蔥薑蒜漲價漲到“蒜你狠”“姜你軍”的程度,可從來也沒見過咱們的月收入一年翻倍哦;所以對我們靠工資吃飯的工薪階層來說省吃儉用也就成為一種習慣了。
由於上述幾個原因,往往我們收入提高後,手頭不再那麼緊的時候,也會省吃儉用,感覺花的多了就會有負罪感了,最終這種思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下一代;沒有人天生就是節儉的,都是在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的結果!
首席投資官
網友們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居民不敢消費的情況,事實上忽略了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就是通貨膨脹與收入的關係。通貨膨脹最先表現在生活層面,就會吃喝,老百姓對這個最敏感,也最實際。我們知道,從80年的10元錢消費,到今天100元的消費,通脹係數有多大,換句話說,就是能買多少東西?再比較80年和今天的收入比例係數,這讓老百姓感到憂慮,未雨綢繆,這是老百姓普遍心態。第二點就是額外消費增加。這點表現在各個方面,比如醫療,教育,住房等,這些仍與通脹有關。老百姓除了要生活,這些方面支出就很大了,基本上要耗盡一代或三代人的儲蓄,大家想想:支出大於收入,不省省能做什麼?第三點就是社會保障不健全,需要不斷完善。國家層面對百姓的保障,只是基礎保障,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要想提高生活質量,需要老百姓自刀更生,大多數老百姓,除了省吃儉用,難道他們還有閒錢搞投資,理財?最後強調的是收入。儘管幾十年來,居民收入在不斷提升,但總的來說,只能稍跑過通脹。我國的經歷總量很大,但貧富差距也在增大,扣除通脹,居民收入渠道很窄,收入不變或提高有限,這極大限制了居然消費。老百姓在總的宏觀環境下,思想也屬保守狀態,超前消費不符合我國國情,百姓省吃儉用既是傳統,也是無奈的表現。
區別待
這個現象我在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發現了,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的。
我自己來看主要的原因,有三點:
1. 房價高:目前,中國的傳統思維裡面還是結婚了,或者成家了,需要有一套自己的住宅,而一線城市的房價普遍已經到了5萬以上,或者好一點的小區,甚至要8到10萬。而往往在一線城市裡,年薪能夠到20到30萬,已經算一份不錯的工作,只要購買一套房子,要不吃不喝20年,確實是十分吃力的。
而二線城市,比如像成都這樣的城市,房價已經在2萬左右,而二線城市的收入往往比較低,可能年收入在15萬也算不錯了。這樣算來,也需要大概20年的時間才能夠買起一套房子。
高房價往往導致,一個家庭大部分的開銷都會,給支付方房貸,而其支付比例往往超,過家庭,每個月可支出的50%以上。
2. 教育:
優質教育資源永遠都是稀缺的,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小就需要去參加各式各樣的培訓班,這也使得,家庭的壓力在教育支出是比較大的。
往往一所國際學校,一年的費用就是十幾20萬,而普通的很多公立學校又要求學區房,這似乎是一個悖論。
而中國家長往往給孩子在教育方面也是十分捨得花錢呢,所以我們也看到,學而思這樣的校外,輔導機構,利潤,市值都很高。
3. 醫療:醫療費用對於年輕人來說似乎是一個不可知的,未來的大開銷,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更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購買保險。
而正因為這個不確定,所以使得人們也被迫的需要去存錢或者購買保險,這也使得,年輕人的可支出收入變少。
總的來看,就是由於一線一二線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斷的提高,而工資的漲幅往往卻有,到不了這樣的幅度,所以使得了很多人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在減少。
但當然我們也看到,仍然有很多人願意留在一線城市,畢竟那裡的機會更多。既然選擇留下,我想省吃儉用一點也算是為夢想的支付。
錢真理
主要原因是覺得掙得少,我和我愛人都是基層事業單位職工,每月扣除所有費用倆人能到手5000塊,是不是覺得很少?
08年結得婚花費都是父母出的,09年生一個男孩,早產59天,生下來就住在暖箱裡,住了35天,回家後一直髮燒,去醫院輸液有所好轉,三天後繼續發燒,在縣醫院住院一個月沒有明顯改善後,去了市級醫院,經查為先天性腎盂阻塞,做了手術花費5萬左右,手術很成功,手術一週後醫生告訴我孩子有神經協調中樞障礙,就是俗稱的腦癱前兆需要住院觀察,當時聽到這個消息,腦子都快炸了,聽從醫生的安排又在醫院康復了90天,花費6萬多,孩子花的這些醫療費沒有保險沒有農合都是自己承擔。在孩子逐漸康復後,我的父親被查出肺癌,在省會醫院住了半年花費將近10萬,實在住不起後回到市級醫院又住了差不多半年,相對花費較小最後老人還是去了。
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收入和支出是不敢成正比的,我們的收入首先要顧著嘴,然後是老人,孩子,最後是自己,如果老人孩子健康,三五年也許會存下幾個閒錢,一旦有事,立馬就覺得捉襟見肘了!
雖然,家裡遭遇了一些不如意,我們夫妻二人沒有氣餒,前年貸款也買了車,我覺得,人生沒有書裡寫的那麼浪漫,也沒有電視裡演的那麼風光,生活本來就是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