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中有哪些看起来轻描淡写但品味起来很残酷的话?

南胖挖坑


在史书上有很多记述看起来轻描淡写但,细品味起来,那背后可能是成千上万的生命,甚是残酷。这其中有很多我们可谓耳熟能详,但却往往忽略其中背后的历史真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那些看起来轻描淡历史记述背后的秘密。


一、京观,就是骷髅台,具体做法是把战败的敌军尸体全部堆积在道路的两旁,然后用土把这些尸体夯实,筑成巨大的金字塔形的土堆,以表军功。历史上隋朝三征高句丽失败,高句丽统治者便将战死隋军的尸体筑成“京观”。后来高句丽向唐朝交好,唐太宗便派人毁掉了高句丽的“京观”。京观,对于胜利的一方是为了炫耀战功,而对于战败的一方却是无数的生命,细细品味,太过于残酷了。

二、族灭、灭三族、灭九族。翻开史书,我们经常会看到的记载就是族灭。在封建社会,君权至上,古代的统治者视人命为草芥,动不动就搞株连,一句“族灭”看似轻描淡写,但翻阅史料,细细品味,背后却是无数血淋淋的人命。例如,方孝孺宁死不降明成祖朱棣,惹怒了朱棣,朱棣下令灭十族。“灭十族”可不是三个人,那可能是成千上万的生命,血流成河,这是多么残酷的一句话呀!



三、《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一》中记载:“关东蝗大起,飞西至敦煌。”看起来只是在写蝗虫在关东肆虐,实际上是蝗虫满天飞,遮天蔽日的蝗虫过后,老百姓地里的庄稼是是什么也不剩,颗粒无收。这些百姓所要面临的是大饥荒,是百姓吃观音土,甚至是饥民相食。这背后是无数的饥民在挣扎,是累累白骨呀!



四、陕甘起事,同治年间,白彦虎发动了陕甘起事,在史书对其记载真的可谓轻描淡写,甚至被刻意地低调处理,但背后却是无数汉人的生命呀!



最后这个最狠了——“我们走了一些弯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我们走了太多的弯路,当然背后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史书中真正的残酷,是数以万次反复发生在历史中,而完全不需要描述的惨剧,只需要寥寥几个字足矣!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古代历史中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为了突出名人贤士在面临危局时的临危不乱,往往主动或者被动的牺牲他人。

以史为鉴在读到这样的情节时,一方面为古人的心态点赞,一方面又为被牺牲者不值。以史为鉴下面要说的故事比较残忍,不愿意看的人可以就此略过。。。

一,张巡


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以一介县令,几千残兵打的数万叛军无可奈何。

后来张巡死守睢阳,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血战,在其中涌现出来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读者每读到此处,都为张巡感天动地的操守感到尊敬,为其智计百出的战法感到钦佩。

但是在睢阳之战中,更多血淋淋的伤痛被忽视了。旧唐书中记载了睢阳之战的一个情景:

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 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 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 口二三万,人心终不离变。

张巡被数万大军困在睢阳,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在这样的绝境下,张巡为了激励士气,把自己爱妾当着将士的面杀掉,逼着将士们吃。

之后还是没有粮草,有了张巡杀妾的带头作用,守城士兵于是从睢阳城里的妇女开始吃,妇女吃完了,再从不能上战场的老弱吃起,足足吃掉了二、三万人!!!

张巡等人通过血战睢阳名留千古,但是一想起被吃掉的这些人,大家又作何感想?

二,杜畿

杜畿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贤臣。


曹操打败袁绍后,袁绍的儿子和部将为争夺权力空白纷纷互相攻伐。袁绍的外甥高干先投降曹操,后面又阴谋叛乱,河东人卫固、范先打算做为高干内应。

这样的情况下,杜畿被曹操临危任命为河东太守,负责安定河东的大任。

结果杜畿领着随从去河东上任,结果到了河东,范先打算杀掉杜畿,就在官衙门口把杜畿的随从一连杀了三十多个,杜畿的主簿都被杀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历史记载杜畿“举动自若”,于是卫固犹豫了,跟范先说,这个人杀之不详,反正他已经受制于我们了,我们就干脆让他当个架空的太守吧。

后来历史书上表扬杜畿非常聪明的不断分化卫固范先,最后解散了其叛兵,后来斩杀了范先卫固,平定了河东。

但是信任杜畿、不辞辛苦跟着杜畿上任的随从却是永远回不来了。而他们死之前,杜畿甚至都没有正眼看他们一眼。请问你如何评价杜畿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呢?

我是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资治通鉴里面有句话写道:“关东蝗大起,飞西至敦煌”。

描述的是汉武帝时期,关中蝗灾的景象。

这句话乍看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发生了一场蝗灾而已。但是细细琢磨蝗灾的地点,问题就出来了。

按照书上说,这场蝗灾,东至关东,西到敦煌。关东,在汉朝一般指函谷关以东,大约在今天河南灵宝市附近,而敦煌一般就指现在的敦煌市附近。

这段距离有多远呢?我们看一下地图。

两地之间,直线距离,超过了一千公里,而且还经过了汉朝当时的国都西安市。

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从今天的河南,往西一直到整个甘肃,全部遭受了强烈的蝗灾。

这是真正的赤地千里。

作为现代人,很难想象到,在农业技术发展落后的汉朝,经历这么强烈的蝗灾之后会是什么惨状,而且,是发生在农业较为发达的河南以及关中地区,这两个地方,可以说是汉朝农业的根基。

最终的损失,没有在史书中找到,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到,灾害过后,必然是饿殍遍野和背井离乡,以当时的农业技术手段,这么大规模的蝗灾,对百姓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无数人的死亡,无数人的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无数的白骨露于野,国家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被缩写成这短短的十个字:

关东蝗大起,飞西至敦煌。


姜小姐的浪漫满屋


一、我们少走了一些弯路。

译:这个就不翻译了。尽在不言中。

二、“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蔫.”

译:杨广逼死杨坚后,派使者给杨坚的妃子陈氏送来几枚同心结。陈氏很不高兴,不肯答谢,但宫中的女子都逼迫陈氏,陈氏没办法只能向使者答谢。当晚,杨广就和陈氏发生了关系。

陈氏当时的心情肯定非常难受,老公死了,还要和非亲生儿子发生关系。杨广这个禽兽。

三、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燕归,巢于林木。

译:宋文帝元嘉之役,北魏军队撤退时对所经地区进行惨无人道的扫荡。春天燕子归来的时候,在树林里筑巢。(燕子在屋檐下筑巢,因为房子全被烧毁了,燕子归来的时候只能去树林里筑巢。)

四、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译: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后,不禁感慨“禹和舜禅让的故事,我算是知道是咋回事了。”估计曹丕也不会想到后来曹奂又把帝王禅让给了司马炎,毅种循环。

五、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

译:汉末名将皇甫嵩在下曲阳屠杀黄巾军十万多人,之后在城南用十多万黄巾军的尸身筑成了京观。京观,就是把尸身一层一层垒起来,然后盖土夯实,像金字塔形状的土堆。

后来司马懿和邓艾也修筑过京观塔,人数不过数千人罢了。很难想象这十余万尸首的京观塔到底有多高。皇甫嵩真是脑洞大开。

六、五官将知忠尝噉人,因从驾出行,令俳取頉间髑髅系着忠马鞍,以为欢笑。

译:曹丕(五官中郎将)知道王忠曾经吃过人。一次在王忠随驾出行的时候,曹丕命令下人把路边墓堆的骷髅栓在王忠的马鞍上,取乐做笑。

王忠是扶风人,也就是关中地区的。东汉末年,关中地区大旱又遭蝗灾,百姓相食,不少地方人烟断绝,王忠就是靠吃人活下来的。王忠吃人是无奈之举,但曹丕拿这个事情取乐就是丧心病狂了。也许在帝王眼里,老百姓的命不过是草芥罢了。


石头说历史


封建王朝,不管是张居正还是严嵩,百姓都只不过是他们博弈的棋子,一串冷冰冰的数字。庆幸我们活在现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0, "file_sign": "d5001bda02a98e24611745b75abad642\

饭叔爆笑评论


史书上一句话,甚至几个字,轻描淡写,风轻云淡,但背后就是一本书,几十本书的故事,不缺乏残忍。下面分享三句话。

一、大饥。我认为这两个字最风轻云淡,描述尽人间地狱。周期性的气候变化或人为的战乱会出现饥荒,一旦出现,史书上记载就是某某年间,某某地,大饥。基本上成了固定格式。后面常常伴随“某某相食”,比如常出现的人相食,父子相食,民相食。

无力感,绝望感,煎熬感……骇人的悲惨,尽在“大饥”之中。

二、以试人。这三个字来自荆轲刺秦王,在荆轲刺秦王前,太子丹求天下锋利的匕首,求到了徐夫人的匕首,用厉害的毒药淬炼匕首,然后“以试人”,结果是人无不立死。



三、乃挟诈而尽坑杀之。这就是白起的成名之战—长平之战,一句话,四十万赵军没了,而且还是哄着把他们坑死的。在读白起传时,出现了很多次“斩首+数学”固定格式,仔细统计总人数,至少一百五十万,“杀神”二字,不是浪得虚名。



类似,还有很多,比如同治回乱,某某浩劫,又比如遂屠其城。等等,几个字,一句话,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