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姓名出身趣谈

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 (fú)祖居太原,生于襄阳,后迁居润州(今镇江),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艺术成就很高。

米芾姓名出身趣谈

米芾像

米芾五世祖是宋代开国将军米信,而且从米芾以上,世代都是武将。

米信在宋史中有传,原名海进,在契丹为将,五代后周时归顺周世宗,任御林军头领,并多有战功,受到后周禁军总司令赵匡胤的提拔,成为其心腹干将之一,在陈桥兵变中,应该也出力不少。宋开国之后,米信曾任曹彬副将并在郴州、高州、洮州为官,又先后任保顺军、彰化军、彰武军节度使,封右武卫大将军。但他目不识丁,无治理一方之德之能,肆意妄为,最后被御史弹劾死在狱中。

米芾姓名出身趣谈

代表作《蜀素帖》

米信的名字也是赵匡胤赐予的。据载海进原属库莫奚人。鲜卑宇文部先后被慕容部和拓跋部所破,分裂成为契丹和库莫奚两部分,实为一族。既然另起汉姓,为何不赐姓赵呢?原来海进之姓在汉文中译法早有定论。“米”是一个来自西域古国的姓氏。

隋唐之际,属欧罗巴人种讲东伊朗语的粟特人在索格狄亚那费尔干纳一带(今乌兹别克斯坦及塔吉克斯坦)建立了多个城邦国家,善于经商的粟特人经丝绸之路大量入华,就以其国名为姓,汉人并称其中较大的几个为“昭武九姓”之国:康、石、米、史、曹、何、安、穆、毕。

米芾姓名出身趣谈

昭武九姓国

米信的祖上即来源自米国,即今塔吉克斯坦片治肯特。匈奴被东汉打败后西逃,发源于东北的鲜卑诸部趁草原空虚之际西进,获得大量各族人口,米信的先人大约就是这个时间入宇文鲜卑的。

米芾之父米佐也是将军,在宋朝昌文偃武的风气下,改换门庭,近儒修文,将门终出儒子。

米芾姓名出身趣谈

襄阳米公祠

然而成年之后的米芾不但无法因先祖的战功和官爵引以为傲,反而时时为胡人的出身而自卑,所以一贯讳言自己的族类。直到清代的翁方冈才考证出其是米信的后人。

这是因为虽然从隋唐起就大量任用少数民族武将,但入宋以后,朝中尤其是文官圈子已是汉人的天下,在民族问题上变得保守起来,胡人出身不时会在朝中遭人讥讽。

米芾姓名出身趣谈

米芾拜石图

米佐给儿子最初起的名字是“米黻 ”。黻字虽生僻但相信大家不陌生,《红楼梦》第三回曾入选为高中语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日昭日月,堂前黼黻(fǔ fú)焕烟霞。’

黼黻最初指礼服上的一种华美花纹, 天子的黄袍绣有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日、月、星辰十二种图案,称为“龙纹十二章”。如下图,黻即右下。

米芾姓名出身趣谈

米芾姓名出身趣谈

明孝宗像(台北故宫藏)十二纹章清晰可见

黼黻后也引申指爵禄、华美的文章。可见米佐教子从文之心何等迫切。

米芾二十岁之后为己补字为“元章”就是进一步说明“黻”的图案。

三十一岁在庐山东林寺题刻李邕碑,署名“楚国米黻”,是用籍贯来含糊血统。

四十一岁的一天,米芾忽发奇想,改名为芾字,同时宣称自己是楚王后裔,并自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火正即远古的火神祝融的官职名,为司祭火之职。祝融的后人有鬻 (yù) 熊,芈 (mǐ) 姓,周成王封鬻熊之后熊绎于湖北丹阳,成为楚国的祖先。

米芾姓名出身趣谈

晚年之作《德忱帖》

其实大家都清楚,此芈非彼米。米芾的这些举动都包含洗白出身的深意。

还有更绝的是,米芾一度改署芈芾,在篆书里芈字下面的一横两侧向下弯曲来,就是芾,这样我们才得知他改名的思路:米=芈=芾

米芾姓名出身趣谈

代表作《苕溪诗帖》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松竹留因夏 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 更度采菱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