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二)

番茄病害

病害的识别

植物病害有植物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识别,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两类。

在外部症状中,按照有无病原物于实体显露可分为病征与病状两种。

病征(sjgn)是指病原体在植物上表现出来的特殊结构。例如有真菌的苗丝体、菌核、孢子器、黑粉、白粉、锈状物霉状物,细菌的苗脓,线虫的虫体,寄生植物的个体等。

病状就是在病部所看到的状态,如褐色的斑点,透明的条纹,枝叶萎蔫或肿瘤等;是发病植物本身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

真菌性病害之病状

坏死

在叶片上表现为叶斑和叶枯,叶斑因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可分为轮斑,即病斑上有清晰轮纹,如番茄早疫病、炭疽病等;叶斑的坏死组织可以脱落而形成穿孔,如炭疽病;病斑形成角斑,如黄瓜霜霉病,颜色以褐色为多,像茄子褐纹病、芹菜斑枯病等;幼苗沿地面茎坏死,缢缩成线状,迅速倒伏,如蔬菜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

腐烂

腐烂是植物组织大面积被分解和破坏。根、茎、花、果均可发生腐烂,幼嫩和多肉的组织更容易发生。腐烂分软腐,如大白菜软腐病;湿腐,如黄瓜疫病;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如菜豆等的根腐病;基腐,如番茄茎基腐病;果腐如黄瓜灰霉病;花腐如番茄花腐病等。

萎蔫

萎蔫是植物的维管束病害,如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三种病害的维管束即茎基部横切可见变为黑褐色。青枯病茎橫切可见白色菌脓溢出是区别黄萎和枯萎病的症状。

真菌性病害之病症

粉状物

分白粉,如黄瓜、番茄白粉病;锈粉,如菜豆锈病等;黑粉,如洋葱黑粉病等。

霉状物

霉是真菌病害常见的症状,可分为霜霉、黑霉、灰霉、青霉、绿霉等。如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葱紫斑病黑斑病等。

粒状物

在病部产生大小,形状、色泽、排列等各种不同的粒状物。有的粒状物小,不易组织分离,包括分生孢子等,如蚕豆褐斑病。有的粒状物较大,如蚕豆白粉病等。

绵状物

多呈绵絮状,如茄绵疫病、番茄疫病等。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二)

白粉病

白粉病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初现白色霉点,散生,后逐渐扩大成白色粉斑,并互相连合为大小不等的白粉斑,严重时整个叶面被白粉所覆盖,像被撒上一薄层面粉,故称白粉病。叶柄、茎部、果实等部位染病,病部表面也出现白粉状霉斑。白粉状物即为本病病征(分孢梗及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1、注意选育抗病品种。

2、保护地栽培宜加强温湿调控,主要用粉尘法或烟雾法防治(10%多百粉尘剂15千克/公倾·次,或45%百菌清烟剂3.75千克/公倾·次,暗火点燃熏一夜,1~2次);露地栽培于发病前或病害点片发生阶段及时连续喷药控病(15%粉锈宁可湿粉1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500倍液,或5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或2%农抗120~15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粉1500~20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隔7~15天1次,前密后疏。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二)

茎基腐病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二)

茎基腐病

茎基腐病症状:主要危害茎基部或地下主侧根,病部开始为暗褐色,以后绕茎基部扩展一周,使皮层腐烂,病部以上叶片变黄褐色,逐渐枯死,叶片多残留在枝干上不脱落。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

药剂防治:可选用金雷多米尔-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等喷雾或淋灌。配方:33.5%喹啉铜加甲霜灵霜霉威加普力克混合,防治番茄死棵。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二)

灰叶斑叶片病背面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二)

灰叶斑病叶片正面

灰叶斑病症状:番茄灰叶斑病只为害叶十片,发病初期叶面布满暗绿色圆形或近圆形小斑点,后叶面向四周扩大,呈不规则形,中部逐渐褪绿,变为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稍凹陷,直径2~4毫米,极薄,后期易破裂、穿孔。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3.5%喹啉铜800倍液加爱可(20%烯肟菌胺·戊唑醇)水悬浮剂800倍液加百泰800倍液配合喷施,或77%可杀得叁仟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加16%咪酰胺·异菌脲1000倍液加百泰800倍液加10%苯醚甲环唑800倍液配合喷施,125%戊唑醇1000倍液隔4-5天左右1次,连喷2~3次。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二)

根腐病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二)

根腐病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二)

根腐病

根腐病症状识别:根和根颈(地表以下的茎)是主要受害部位。病部初为水浸状,后呈浅褐色至深褐色腐烂。根颈不缢缩,其维管束变褐色但不向上发展,区别于枯萎病。后期病部多呈糟朽状,仅留丝状维管束。病株地上部初期症状不明显,后叶片中午萎蔫,早晚尚能恢复。随着病情发展,因不能恢复而枯死。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若混生有疫霉菌时,可再加入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如果同时发现继发性细菌侵染,可加入33.5%喹啉铜800倍液。在药液中添加“天达2116”1000倍液,或爱多收6000倍液,可促生新根,加快康复。发病植株可用上述药液每株250毫升灌根。40%乙膦铝锰锌200~400倍液作定植活棵水;连续低温阴雨后,抢晴用甲霜灵700~1000倍液灌根,每株浇药液50^100克。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二)

褐斑病病叶

褐斑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为害茎和果实。叶片受害现近圆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大小不等,灰褐色,边缘明显,直径1-10mm, 较大的病斑上有时有轮纹。病斑中央稍凹陷,有光泽。高温高湿时,病斑表面生出灰黄色至暗褐色霉,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时密如芝麻点,因而称芝麻瘟。茎受害,病斑灰褐色凹陷,常连成长条状,潮湿时长出暗褐色霉。果实上病斑圆形,几个病斑连合成不规则形,初期病斑水浸状,表面光滑,后渐凹陷成黑色硬斑,有轮纹,潮湿时长出暗褐色霉状物。 叶柄、果柄受害症状与茎相同。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如早雀钻较抗病,另外一些杂交种病害较轻,如粤农2号、农交1代等。

2、加强栽培管理。

①低洼或易积水地应采用高畦深沟种植,不宜过密,改善田间通透性;

②科学肥水。采用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健全排灌系统,做到雨住水干。

③及早打去底叶老叶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清洁田园。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0.5:0.5:100倍波尔多液(苗期使用时浓度要低些,用0.5:0.5:200)、或50%混杀硫(甲基硫曲灵·硫磺)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一般每10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二)

健康的番茄植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