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跌落神壇這8年

溫州,跌落神壇這8年

昨日,米宅發佈了《惶惶10年,中國樓市的溫州教訓》

一文,引起全國網友的熱切關注!

今天,筆者接著這一話題,以8月11-14日赴溫州採訪調研的親眼所見和親耳所聞,和大家聊一聊溫州從2011年民間借貸崩盤,房價腰斬以來這些年溫州和溫州樓市的變化,以及溫州本地人對當下溫州樓市和城市發展前途的看法。

1

2010年,溫州創造了一個神話

三線的城市、一線的房價

溫州,跌落神壇這8年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了溫州加工業的發展,加之用工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很多企業經營困難。

當時,溫州市區均價20000元/㎡,受金融危機影響,一度出現了4000元/㎡,跌幅達到20%的鬆動。

但是,2008年的“四萬億”,讓企業資金活絡起來,可惜一部分人沒有及時止損,卻將貸款進一步投入了房地產,於是溫州房價開始逆勢而升。

到了2010年,溫州樓市最瘋狂的時刻,市區“老破小”的均價也普遍達到了30000元/㎡,高於了當時上海、北京的均價。以當時的房價計算,溫州人幾乎人人都是千萬富翁!

2010年,溫州創造了一個神話:三線的城市、一線的房價!

那一年,溫州甌江邊,綠城鹿城廣場配套住宅錦玉園3#樓一套600㎡的濱江一線豪宅,在二手房市場上以10萬元/㎡成交

溫州,跌落神壇這8年

▲曾經突破10萬元/㎡的綠城鹿城廣場錦玉園

那一年,上海黃浦江邊,如今賣到38萬元/㎡天價的豪宅綠城黃浦灣,也才10萬元/㎡。

那一年,廣州珠江邊,如今賣到12萬元/㎡,可俯瞰亞運會開幕式舉辦地海心沙和“小蠻腰”的凱旋新世界,賣6.2萬元/㎡。

那一年,杭州錢塘江邊,如今賣到8.1萬元/㎡,曾發生過“保姆縱火案”的綠城藍色錢江,賣6萬元/㎡。

那一年,北京長安街,中南海新華門對面,如今賣到14萬元/㎡的復地天賦(西絨線26號),賣5萬元/㎡。

那一年,深圳

前海灣,寶安中心區如今賣到12萬元/㎡的熙龍灣,賣4.5萬元/㎡!

2

2011-2015下墜的五年

讓溫州人長記性了!

2010年5月,溫州民間借貸利率最高達到6分,年利率72%

但仍然有大膽的溫州人,為了更大的暴利,使出洪荒之力,在不斷的加槓桿!

然而,到了2011年,一切都結束了!

2011年9月22日,以溫州立人集團為代表的民間借貸崩盤,1天9個老闆失蹤!

2013年7月,溫州法院進入司法處置程序的房產達到的1.8萬套。

2014年,溫州洞頭縣,有著民間互助會性質的6億元標會崩盤!

2015年,伴隨著股市上攻6000點之後的迅速下墜,溫州又出現了一波公司破產潮!

2011-2015,這五年間,所有的溫州房子都無一倖免的房價腰斬,甌江邊的豪宅跌到了4-5萬元/㎡,市中心的老破小,粘到學區房的光可以賣2萬元/㎡,不然就只值1.5萬元/㎡。

2016-2017年,那個舉國如同吃了萬艾可一般的堅挺時刻,溫州樓市卻再也沒能振作起來。

和全國絕大多數城市這兩年近乎翻一番的行情相比,溫州目前的房價也只是企穩微漲,相比2015年時的最低點,普遍有了20-30%的攀升,但遠還沒有撫平2010年時的高位!

當時和溫州一個價位或級別上的城市,如今早已限購、限售又限貸,溫州啥限制條件都沒有,敞開買,新房平均去化率也只有40-50%,二手房價格則穩中有升,交投活躍,相比當下北、上、深、杭房價的高高在上,卻又有價無市,溫州至少房產的流通性還不錯,變現能力強。

筆者是上海人,同時也是溫州女婿。今年,全國尤其一線城市“去槓桿”,信貸收得很緊,筆者要在上海置換一套房,拿著上海黃浦區估價上千萬且還清貸款的商品房作抵押,尋遍滬上各大銀行,批不出一分錢,卻在溫州下轄小縣城的合作信用社利用“溫商貸”,貸到了款!

3

8年換了6任市委書記,

走馬燈式“換帥”傷不起!

今年5月14日,浙江省委常委兼溫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去職,轉任杭州市委書記。

那一天,筆者正好在寧波杭州灣調研,周江勇曾擔任寧波杭州灣新區的第一任黨工委書記。

如今的寧波杭州灣新區,有了大眾,有了吉利,有了30萬產業人口,有了每逢週末一車皮接著一車皮簇擁著來買房的上海投資客,省裡對寧波杭州灣高度重視,把他與杭州江東新區、紹興濱海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並列為“浙江大灣區”重點建設的4大新區之一。

與寧波杭州灣新區差不多同時提出的溫州甌江口新區,目前仍然是一片大工地,一條造了7年,仍未見開通的溫州市域鐵路(輕軌)S1線。甌江口新區所在的靈昆島從“溫州老二”龍灣區“下嫁”到了新成立的“溫州第4區”洞頭區(相當於溫州的崇明島),去年年底,國家一紙“禁圍令”(禁止圍海造地)讓已經進行了一半的甌江口新區填海工程又擱淺了!

今年5月30日,在溫州市委書記一職空缺了半個月之後,省裡宣佈由副省長陳偉俊,兼任溫州市委書記,陳偉俊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曾任湖州市代市長、市長、市委書記。

巧的是那一天,我正好在湖州出差,站在湖州著名的“馬桶蓋”喜來登溫泉度假酒店,我眺望太湖,遙想溫州,突感溫州正站在了新的歷史十字路口,心頭湧上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筆者粗略的算了一算,從2010年陳德榮接棒邵佔維至今,溫州這8年換了6任市委書記了!

溫州,跌落神壇這8年

▲2010年至今的歷任溫州市委書記:邵佔維、陳德榮、陳一新、徐立毅、周江勇、陳偉俊

2010年7月,溫州市委書記邵佔維去職,升任杭州市代市長、市長。原嘉興市委書記陳德榮接任溫州市委書記。

2013年6月,浙江省委常委兼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去職,轉任省農村農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現任中國寶武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原金華市委書記陳一新接任溫州市委書記。

2015年11月,浙江省委常委兼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去職,先後升任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現任中央政法委秘書長。

2016年1月,原溫州市市長徐立毅接任市委書記。

2017年2月,溫州市委書記徐立毅去職,升任杭州市代市長、市長。原舟山市委書記周江勇接任溫州市委書記。

2018年5月,浙江省委常委兼溫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去職,轉任杭州市委書記。浙江省副省長陳偉俊兼任溫州市委書記。

這中間,任期最長的為陳德榮,2年另11個月;任期最短的為徐立毅,1年另1個月。連同邵佔維的兩年多任期計算在內,溫州這前5任市委書記,平均任期約2年。

每次地方“一把手”換人時,新聞裡都會出現“從大局出發,通盤考慮、慎重研究決定的”之類的說辭,可是為什麼偏偏每回“慎重研究決定”的溫州“一把手”,調動就那麼頻繁呢?

這幾年,浙江省培養的幹部,在中央和各省市、部委被委以重任的非常多,大家都有目共睹。

作為浙江第三大市,居前兩位的杭州、寧波都是副省級市,這種特殊的政治地位,使溫州市委書記,成為委以重任、培養幹部的重要崗位,溫州成為幹部的升遷驛站,書記換任頻頻。

市委書記獲進步,溫州人民也高興。但當地幹部、群眾更關注的是政策的連貫性、穩定性,更關注的是生存環境的穩定有序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提高,並不希望一覺醒來,市委書記又換人了,又得重複起跑、重頭再來、重起爐灶。

4

一條輕軌造了7年還沒通!

溫州,你還記得自己是“浙C”麼?

改革開放之初,溫州曾以“小商品、大市場”而聞名世界,被譽為中國市場經濟和民間資本的發祥地。市場經濟風起雲湧,30多年過去了,在互聯網時代,溫州昔日優勢已不復存在。

尤其是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11年溫州民間借貸崩盤後,發展短板已日益顯現。

不要說杭州的G20、亞運、阿里巴巴,也不說寧波、舟山的自貿港,即便是紹興、台州、嘉興、金華這些昔日小兄弟,現在也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筆者在這次溫州調研之前,其實很想知道,溫州這五年變化如何?

然而,百度搜到的溫州2017年市十二屆黨代會報告節選,是這樣描述溫州5年來的變化的:“大拆大整”、“大建大美”,這5年,市區拆了96個城中村;“五水共治”,讓不少黑臭河、垃圾河恢復清澈;“文化建設”,短短兩年多建起25家城市書房,實現四區全覆蓋……

比比廣東、江蘇,同樣是第三大市,浙C溫州,你應該感到汗顏!

廣東第三大市佛山,2017年GDP9500億元,全國排名第16位,人口846萬,早在2010年,就開通了佛山地鐵1號線(廣佛地鐵一期);

江蘇第三大市無錫,2017年GDP10511億元,全國排名第13位,人口653萬,2014年,一下子開通了2條56公里的地鐵;

浙江第三大市溫州,2017年GDP5485億元,全國排名第35位,人口919萬,迄今連一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都未開通!

事實上,早在2011年,國家發改委就已批准了《溫州市城市軌道交通一期規劃》,根據當時的規劃,到2018年,溫州市將開通3條總長140.7公里的軌道交通市域鐵路,即S1、S2、S3這三條線的一期工程。

2011年11月11日,溫州市域鐵路S1線正式開工。可是,就是這麼一條全長53.5公里,大部分為高架路段,且全線避開了市中心走的S1線,在折騰了7年之後,仍遲遲未能開通。

最新消息說是明年1月,將開通從桐嶺到奧體中心的首開段12站34公里,剩下來還有龍灣區府永中、機場、靈昆和甌江口新區等6站,受制於機場綜合樞紐工程進度,何時開通未定。

5

地無三分平,拆建成本高

溫州發展的瓶頸如何破?

溫州人,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早年炒房大發了一筆,見的世面多,民智也開得早,因此法制和維權意識也很強。2010年之前房價、地價就已炒上了天,可見在溫州“大拆大整”的成本有多高,難度有多大!

如今的溫州人,都很懷念陳德榮書記,他在任時,大興公園綠地建設,溫州現在市中心的幾塊“綠肺”白鷺洲公園、楊府山公園、“城市綠軸”世紀公園,都是他主政時搞起來的。

楊府山公園建設時,遇到了幾個“釘子戶”千年撼不動,陳德榮書記一去,幾天後就搞定了!

七都大橋建設時,陳德榮倡議在工地上豎起了“倒計時”牌,確保了大橋如期竣工通車。

在溫州,先上馬市域鐵路,也是陳德榮在任時作出的前瞻性決策!

在當時,溫州人不是沒有錢,可為什麼偏偏不選擇先在人口密度高、堵車嚴重的市中心挖地鐵,而要退而求其次,先上市域鐵路呢?

事實上,溫州的地形是三面環山,一面向海,78.2%是山地,剩下的21.8%才是江河、平原和大海,可謂“地無三分平”,相比上海和省內的杭州、寧波,溫州的城市界面很小,平地更是稀缺資源,因此才有了宏大的洞頭五島工程、龍灣圍墾工程、甌江口新區填海工程!

通過這次調研,我深深的發現,在溫州市中心,容積率能做到4以下的,都是高端豪宅了!市政府旁邊早期開發的商品房容積率都要達到5甚至是6。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宏地溫州府,總價超1000萬元,總高2層的排屋,樓間距只有3米,離主幹道溫州大道的主路面,算上小區圍牆和人行道,最多不過5米。

溫州,跌落神壇這8年

▲宏地溫州府那驚悚的排屋棟距

2016年開盤,目前賣4.5萬元/㎡的豪宅萬科學院路七號,號稱容積率2.2,但是從空中俯瞰下來,一幢幢蓋得像鳥籠,更奇葩的是,總高僅4層樓的洋房,開發商只預留了電梯井,讓業主們自己裝電梯。

溫州,跌落神壇這8年

▲俯瞰萬科學院路7號

溫州市中心就是這樣的空間狹小!以至於開發商想拿一塊可以完整開發的地都很難!

以最近在售的城市綠軸旁的萬科翡翠天地為例,看到它的用地規劃圖,我驚呆了,一個項目,跨了鹿城、甌海兩區,東拼西湊的六塊地,從地塊最南到最北,直線距離都有1.7公里。

溫州,跌落神壇這8年

▲萬科翡翠天地的用地規劃圖

所以,陳德榮當時提出,在溫州市中心修地鐵,無異於螺絲殼裡做道場,經濟效益不大,宜先通過市域鐵路,把溫州都市圈的城市骨架打開

,形成市中心(鹿城+甌海)、龍灣(甌江口)、樂清、瑞安、平陽5大組團。直至今日來看,陳德榮當年的決定都是無比正確的!

溫州,跌落神壇這8年

▲溫州市域鐵路一期規劃圖

只是形勢比人強,我想陳德榮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當年親自剪綵開工的溫州S1線迄今還沒有開通,而他勾畫的溫州大都市圈進程,更是步履維艱!

6

三點理由告訴你,

溫州土著不買房!

離開溫州的最後一天,和一位在溫州土地規劃部門工作的親戚閒聊,我問了他一個問題,全國各地房價都那麼高了,現在溫州只要花3-4萬元/㎡的代價,就可以在市中心買到2010年時要7-10萬元/㎡的豪宅了,你會考慮在溫州再買一套房麼?

他堅定的說:“不會!”

他講了三點理由:

1. 溫州的人口每年都在盡流出。溫州本地80%的有錢人,但凡子女在上海、杭州、北京買房了,都搬到上海、杭州、北京去住了,有的甚至還移民到海外了;外來人口,廠弟廠妹們因為產業轉型升級,加上溫州實業企業的倒閉潮,也都回鄉或轉戰他地了!

2. 溫州房價最高的2009-2010年,每年的宅地供應只有300畝,現在每年宅地供應有3000畝,因此,

溫州未來不缺房子,真到需要買房時,可以慢慢看,慢慢挑!

3. 你不要看溫州房子好像不貴,市中心也才3-4萬/㎡,但都是大戶型,而且還是毛坯報價,精裝修房還要加上3888、5888一平的裝修費,算下來一套像樣一點的房子少說也要500-600萬元。這價格在杭州、上海,這些比溫州更有前途的城市也能買到房了,何必在溫州買呢?

我覺得很有道理,也許這正是溫州走下神壇這8年,溫州人對房地產,對中國的城市,以及對自己的人生和家庭規劃,有了更理性的認識和更高的覺悟!

同時,溫州的這8年,也非常值得目前仍在盲目向前衝的房地產投機客,乃至一個城市的主政者去思考和警醒,一旦失去了房地產和土地財政的那點“紙面財富”,下一步該如何走?


米宅長三角,負責調研分析上海、環滬、杭州、杭州灣、環杭等長三角區域的房地產市場,透析價值,發現窪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