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检察共成长」杨琨:东检芳华

本文为“我与检察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

一等奖获奖作品

1978 年3 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第三部宪法,规定重新设置人民检察院;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标志着当代中国检察制度展开了崭新的一页……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高票获表决通过!

四十年来,我们一代代的东检人在此探索、拼搏、奋斗,与热爱的检察事业共同成长!

1 我是50后,检龄40年,检察院载着我的汗水与激情

我是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批检察人,那时的东检,仅有几间平房,当时检察院流行着一句口头禅:“三大法宝”在手,办案啥都不愁。这“三大法宝”就是是自行车、雨衣和雨鞋。办案最怕下雨天,基层院案件多发在农村偏远地区,调查取证艰难,游走在乡村泥潭中那滋味可真不好受。有了“三大法宝”,这些都不是事。就这样,我先后在公诉科、经济科、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工作,也亲眼见证了我们检察院的变化。在2005年,我院开始进行“两房”建设,经院党组研究决定成立基建办公室,我又有了新头衔,基建办主任。在此期间我四处奔波办手续,跑资料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没白天、没黑夜的忙在工地;既当装卸工又当指挥员,常常浑身上下都是灰。我累并快乐着,因为我眼见着我们检察院的大楼一天天盖起来,想象着让全院检察干警早日脱离危楼搬进新的办公大楼。2015年6月我担任职务犯罪预防科科长,我以东洲区预防职务犯罪研究协会为抓手,充分调动70家会员单位积极主动地开展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配合各会员单位的党委,纪检监察部门制定有关党风廉政建设,防止职务犯罪方面的相关规定,并共同研究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方案;利用检察职能开展职务犯罪的警示教育,从2015年初至2017年末,警示教育展厅接待前来参观单位71场次,为其参观单位上微型法制教育课65次,接受教育人数达3200余人。

就在一个月前,我已经完成了检察工作使命,成为一名退休老检察官,但我的检察热情从未冷却,我的衣橱里仍珍藏着各个时期的检察制服,我会时时拿出来抚摸,那上面闪亮的检徽是我这个老检察人最耀眼的勋章!

2 我是60后,检龄33年,检察院带着我的青春梦想一起启航

告别校园,我直接考入检察院。那时刚满18岁的我满脸的稚气,满眼的懵懂,我甚至连检察院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在老检察官的引领下,我了解了什么是检察机关,也从那时起,我把成为一名优秀检察官的职业理想记录进自己的青春。作为一名基层检察院的年轻女检察官,我喜欢模仿着我的前辈们,以苦为乐,把检察院当成自己的家。我在办公室当过打字员,在档案室做过档案管理员,在批捕科办理过审查逮捕案件,在经济科(反贪局的前身)担任过侦查员,在公诉科做过公诉人……,我常常自我调侃,我就是检察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2014年初,我来到检察院的一个新部门—案件管理科担任科长。对于年近50的我来说,面对全新的业务、全新的课题内心也非常忐忑。统一应用系统于当年全面上线,突破了检察机关传统的工作模式,实现业务信息网上录入、业务流程网上管理、业务活动网上监督、业务质量网上考评,使检察机关全部执法活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为了更好地完成案件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任务,我带领全科人员攻坚克难,加强自身学习,想方设法强化对统一业务系统的理解掌握,多渠道、全方位对全院进行培训、指导。在院党组的高度重视下,经过我带领全科同志不懈努力,此项工作得以全面落实,目前该院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系统运行良好。我所领导案件管理科,承担着检察机关繁杂多样的工作,受案送案、接待律师、案件流转、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统计报表、执法监控、检察信息公开系统的运行、涉案款物管理、案件评查、“两大考评”、检察委员会工作等等。用检察长的话说案件管理部门是检察机关的中枢,为了这个中枢的正常运转,我知道,唯有我们更加耐心细致的工作,才能确保全院各部门工作的顺利运转。

无论处在哪个岗位,我都兢兢业业、快乐工作着,因为我怀揣梦想,愿意为我热爱的检察事业披荆斩浪。

3 我是70后,检龄23年,让人民群众信赖检察机关,维护地区的稳定和谐是我的职责

我来到检察院工作是1995年,正值《检察官法》刚刚颁布实施,我带着自豪开始了新的工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依法办案”,为此,我认真学习各部门法,我立志要做一名执法严明的检察官。我在控申科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信访工作是党和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检察机关面向社会的窗口,我确立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以群众满意、最终息诉为工作准则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强化责任意识,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忧,为群众办实事。如辖区内某村村民刘某某自己被打伤,认为公安办案不公,凶手逍遥法外,有要与凶手同归于尽的苗头。我接待中,在耐心安抚劝导,说理释法的同时,展开调查沟通联系等工作并组织有关办案部门联合接待来访人,督促协助取证等大量工作后最终使凶手绳之以法。上访人送来感谢信,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我这一辈子都感激你们检察院”。听着这话,我心里暖暖的。再如周某不服其夫被非法拘禁不够成犯罪一案,从周某的切身利益考虑,控申科多次对双方当事人协调经过反复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促使双方和解,达成了赔偿协议,给周某赔偿 4万元,使其彻底息访。其实,20多年来我做的更多的是不厌其烦的讲解,耐心的倾听上访人讲述,共接待各类来访500余件,息访疑难访60余件,实现了无涉检信访案件。

我愿意通过我的努力工作,换取人民群众的信赖和地区的稳定和谐。

4 我是80后,检龄13年,我愿一直扎根在平凡的检察工作中,努力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我从考入检察院工作以来,始终战斗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前沿阵地——公诉岗位上,从内勤、检察官助理、检察官到员额检察官,我热爱我战斗的阵地。董某某、李某某单位行贿一案是市检交办案件,该案涉及沈阳、北京两地的公司,行贿金额共计400余万元,获得不正当利益共计1000余万元,卷宗多达20余册,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该案的起诉任务,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和周末加班加点工作,摘录的卷宗就达70余页,在最短的时间内审结案件,优质高效的完成了上级院交办的任务。刘某某等多人民事枉法裁判、帮助伪造证据一案,由于涉案人员众多,影响恶劣,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案件涉及到大量民商法实体、程序规范,为了能够快速优质的完成案件的审理,我只能利用个人的休息时间查阅大量的相关法律规范、案例,通过审结报告中对每一涉案人员所起作用的详细论述,使原本复杂的案情清晰呈现,更有利于依照事实和法律进行相应的处罚。很多时候,大家看见我是忙碌的身影,阅卷、复核案件当事人、伏案打字,当然也时常需要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有了不懈的坚持,确保经手的每一个案件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法庭对于公诉人来说,也是一个讲堂。在办理李某、安某某两起市经侦支队工作人员受贿案件过程中,由于二人长期担任公安机关领导职务,案件牵涉面广、人员多,面对大量旁听的公安干警和社会群众,有理有力的揭露控诉,并结合被告人的成长经历加入了警示教育环节,使参加旁听的人员思想上受到了洗礼和震慑,不仅出色的完成了对2人的公诉任务,也完成了一次惩治腐败、预防犯罪的政治使命。同时我也愿以一名女公诉人特有的敏感与纤细,感动着周围。小到向情绪激动的当事人递上的一杯热茶、给心存顾虑的被害人一声亲切的问候、向按完手印的嫌疑人递上一张纸巾、给每一个敲门的人以真诚的微笑,常常能够打消顾虑和不理解,起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我愿意一直在检察机关这一看似平凡的岗位工作,因为这里是我维护公平与正义的神圣战场。

5 我是90后,检龄4年,我为身为新时代的检察人而感到自豪

从我进入检察队伍,看到的宽敞明亮的检察大楼里,信息网络系统、案件管理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科技强检一年年的投入,给检察干警办公、办案注入了新的活力,荣誉室、台球室、健身房、主题长廊,检察文化的一个个载体,让干警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体味到了“家”的温馨。这一切,是40年、30年、20年甚至10年前都难以想象的。当有着几间低矮平房,几辆自行车撑起的老检察院的照片成为历史,不断进取、勇于奋斗的检察精神却代代相传。这里不断在变,但这里其实一直没变!

从50后、60后、70后、80后,到如今的90后,一代又一代的检察人,伴随着新时代的号角,传承着先辈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里,倾注了一代代检察人的青春与热血,铭记了一代代检察人的不老芳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