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徐州一個小村莊爲何名留青史,還留下典故朱陳之好?

古代徐州一個小村莊為何名留青史,還留下典故朱陳之好?

在中國傳統的婚慶文化用語中,人們往往會用“秦晉之好”或“朱陳之好”來表達婚慶祝福之意,恭賀秦晉,賀繼朱陳,也是經常被當作結婚賀詞來使用。

那麼,這個成語中間到底蘊含了什麼意思呢?而說到的“秦晉之好或“朱陳之好”,雖然同樣是代表婚慶祝賀,它們又有什麼不同呢?

古代徐州一個小村莊為何名留青史,還留下典故朱陳之好?

(一)秦晉之好

秦晉之好,出自春秋•魯•左丘明撰《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距今兩年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各諸侯國間相互攻伐爭霸圖強的歷史時期。數百年間,烽煙四起,戰火不斷,先後出現過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等逐鹿中原的春秋五霸。

當時,位於今陝西、甘肅和四川部分地區的秦國,與位於山西、河北南部的晉國,是兩個相鄰的較大較強的諸侯國家,兩國之間既有爭奪,又相利用。

古代徐州一個小村莊為何名留青史,還留下典故朱陳之好?

為了達到互相聯合共同逐利的政治目的,公元前654年,晉獻公將大女兒伯姬,嫁給了後來成為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稱為秦穆夫人,這便是歷史上“秦晉之好”的開端。

後來,晉國發生內亂,晉獻公死,公子夷吾、重耳避禍出走。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爭鬥,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成為新的國君,並娶了秦穆公的女兒懷嬴為妻,是為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由於秦晉兩國世為婚姻,雖然這種聯姻起初帶有一些政治色彩在內,但是後來人們慢慢淡化了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意味,而將來自民間的兩家聯姻稱頌為“互結秦晉”或“秦晉之好”。

古代徐州一個小村莊為何名留青史,還留下典故朱陳之好?

(二)朱陳之好

至於“朱陳之好”的說法,便更加具有了濃厚的民間色彩成份。

歷史上“朱陳之好”的說法可從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一首三百四十字的五言長詩“朱陳村”(全唐詩第七函第二冊卷十,一O六四頁)中見得。詩的開首寫到: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

去縣百餘里,桑麻有氖氤。

詩句中描寫了古代徐州豐縣有一村莊朱陳村,那裡山巒疊障,溪流縱橫,風景秀麗,民風淳樸,頗似陶淵明筆下描敘的桃花源。村中只有陳姓和朱姓兩族人,所以兩姓世代聯姻,男耕女織,生死都不離村。

古代徐州一個小村莊為何名留青史,還留下典故朱陳之好?

田中老與友,相見何欣欣。

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

傳說村中還長有兩株千年古槐,但逢有村人訂親成婚,全村人都要齊聚於槐樹下盟誓,共同為新人祈福。

正因為自然風光旖旎秀美,人際關係融洽和睦,古朱陳村人普遍都長壽多福。

既安生與死,不苦形與神。

所以多壽考,往往見玄孫。

到了宋代,王安石寫有“相看楚越常千里,不及朱陳似一家”的詩句。

熙寧十年(1077年),蘇軾曾在徐州任過知府,對治內朱陳村軼事頗有知聞。

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貶謫黃州,途中遇故人陳季常,老友相見,分外高興。酒後,陳季常捧出珍藏多年的《朱陳村嫁娶圖》請蘇軾鑑賞,東坡學士大喜,乘著酒興,欣然賦七言絕句詩二首。

古代徐州一個小村莊為何名留青史,還留下典故朱陳之好?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元好問》

詩一:

何年顧陸丹青手,畫作朱陳嫁娶圖。

聞道一村唯兩姓,不將門戶買崔盧。

詩二:

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

如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

因為蘇東坡曾任過徐州知府,朱陳村為徐州府管內所轄,而使君為知府的別稱。所以東坡學士認為古朱陳村應屬蕭縣,而不是白詩中所言的豐縣,一定是白公寫詩時將朱陳村的縣屬搞錯了。

這一樁關於古朱陳村應屬何地何縣的公案,後來沸沸揚揚,倒弄出有好幾處地方都爭著說自已那兒應該才是,見仁見智,莫衷一是。

古代徐州一個小村莊為何名留青史,還留下典故朱陳之好?

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南京登基為帝后,想到自已幼時貧苦,幾至餓斃,全仗乾孃陳大娘庇佑不死,方有今日九五之尊。遂下了一詔:朱陳一家,朱遇陳事必恭讓,男遇男於友,男遇女於婚,結朱陳之好,永不相背。

《紅樓夢》第九十九回中寫道賈政外任江西糧道時,於任內接到同鄉周瓊一封書信,欲求娶探春為媳,信中有這麼幾句:金陵契好,桑梓情深,仰蒙雅愛,許結朱陳。

千百年來,“朱陳之好”的典故一直在民間傳為佳話,為文人墨客津津樂道。“朱陳”兩字已然成為兩姓聯姻的代稱,與“秦晉之好”一樣,並列為祝福人們婚姻的中華傳統婚慶用語,歷久彌香。

2018年8月

古代徐州一個小村莊為何名留青史,還留下典故朱陳之好?

【作者簡介】朱新渝,上世紀五十年代生人,現居重慶。退休以前在鐵路部門從事技術工作,工程師職稱,愛好文學,2016年開始自學傳統格律詩詞,有作品發表。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