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樂發展史:草根填詞人「黎彼得」,沒文化但是卻很接地氣!

70年代興起的粵語歌曲風潮裡,湧現了眾多的樂壇名宿。當中擅長填詞的如許冠傑、鄭國江、盧國沾等,都有著優秀的學歷背景,尤其是較高的中文造詣。畢竟許多粵語歌詞的一大特點就是如同古時的詩詞一般優美,這十分考驗填詞人的文學水平而在這當中,黎彼得就顯得相當特別。

粵樂發展史:草根填詞人“黎彼得”,沒文化但是卻很接地氣!

他只有小學學歷,卻寫出了大量優秀詞作。梅豔芳的《將冰山劈開》、張國榮的《 Monica》、譚詠麟的《愛人女神》等,都出自他的筆下。而對於看過《東成西就》這套經典喜劇電影的觀眾而言,那首《誰是大英雄》更是饒有趣味—而這首歌的另一個經典版本,就是黎彼得作詞,許冠傑演唱的《打雀英雄傳》。在談他的作品之前,先回顧一下黎彼得的人生經歷。

粵樂發展史:草根填詞人“黎彼得”,沒文化但是卻很接地氣!

身為家中獨子的他生於1950年,九歲時父親去世,居住在木屋的一家人生活更加艱難。他在小學時就跟著母親在中環賣報紙維生,後來在油站、商行等等都做過一段時間,最終以出租車司機轉行為富商開車,成為私人司機。黎彼得的草根出身,令人很難想象日後為什麼他會在樂壇取得如此地位。最重要的一點恐怕在他的叔父是一位粵劇名伶的關係。

粵樂發展史:草根填詞人“黎彼得”,沒文化但是卻很接地氣!

他在幼時家境雖然貧寒,卻在叔父的影響之下很喜歡粵曲日後當司機的時候,更有機會兼職在《年青人週報》上寫專欄。這期間他將一些經典歌曲自己重新填詞發表在專欄上,引起了當時歌手的注意,使得他終於接觸到了樂壇的邊緣。不過黎彼得畢竟只是一個私人司機,對音樂他只是一個愛好者,歌手在電視節目上唱了他的歌,隨後也沒了下文。

粵樂發展史:草根填詞人“黎彼得”,沒文化但是卻很接地氣!

國內流行句勵志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運氣”,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那一點點運氣。若然沒有1%的運氣,流再多的汗水也是徒勞。在黎彼得以愛好者的身份寫了無數詞作、流了99%的汗水之後,終於讓他等來了1%的好運黎彼得長期給老闆開車,到了目的地之後,通常要在車位上等老闆談事完畢,有時候一等就是好幾個鐘頭。在停車場閒極無聊時,就會和旁人聊天,就這樣,他認識了隔壁車位的司機,而恰好隔壁車位,就是溫拿樂隊的陳友。當時溫拿樂隊在暑假做了檔名為《溫拿週記》的電視節目,因為譚詠麟、鍾鎮濤等五位明星奇趣的主持風格而頗受歡迎,陳友認識黎彼得之後,看過了他的填詞作品,覺得很有才華,就介紹給電視臺,為《溫拿週記》聯合填詞。

粵樂發展史:草根填詞人“黎彼得”,沒文化但是卻很接地氣!

隨著《溫拿週記》在坊間的大熱,黎彼得終於有了一件屬於自己的、比較正式的作品。告訴他今定要介紹他認識這位客人,就是影響了黎彼得一生的許冠傑。許冠傑之前在報紙上看過黎彼得兼職寫的小專欄,對他有些印象,也知道他會填詞。藉著這頓飯,兩人相談甚歡一拍即合,正好當時許冠傑正在籌備新專輯《半斤八兩》,因此便讓黎彼得試著太填詞,黎彼得自然也沒有拒絕,兩人的合作就此開始。

粵樂發展史:草根填詞人“黎彼得”,沒文化但是卻很接地氣!

1976年的這張《半斤八兩》隨著同名電影的大賣而走紅,當中黎彼得充分展現了他的填詞才華。一是《浪子心聲》,一是《打雀英雄傳》。《浪子心聲》是標準的“說教”類歌曲,這首慢歌的歌詞諄諄教導年輕人“難分真與假,人面多險詐;幾許有共享榮華,簷畔水滴不分差。無知井裡蛙,徒望添聲價;空得意目光如麻,誰料金屋變敗瓦”。 黎彼得在副歌部分用了《增廣賢文》當中的金句“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句話在往後數十年內也隨著TVB的電視劇臺詞而風靡,甚至一度讓人以為是黎彼得的原創。

粵樂發展史:草根填詞人“黎彼得”,沒文化但是卻很接地氣!

而這首歌更是先有黎彼得的出色詞作,許冠傑後來才根據詞作來譜曲,就此奠定了兩人的合作除了《浪子心聲》這樣的嚴肅詞作,黎彼得的另一種風格,則是完全的市井之風—《打雀英雄傳》。這首歌的旋律用了當時正當紅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曲,連歌名也是同一款式,只不過射鵰變成了打雀—打麻將。整首歌以搓麻將的聲音配合“六嬸、三太大眾開臺啦”開場,完整記錄了一場麻將的輸贏過程。當中信手拈來的各種方言俚語與麻將的遊戲過程,充滿著市井的草根氣息,而且沒有絲毫的做作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