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父母要放权,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孩子对于自己的选择,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并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努力克服困难,以争取走向成功。尊重孩子的选择,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形成遇事冷静、有主见的良好心理素质。

四、(四)父母要放权,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一个孩子总要长大离开父母,走向自己的生活的。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想有意识地损害孩子的自信心,或损害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幸的是,这种无意识的伤害俯拾皆是。

四、(四)父母要放权,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许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宠爱,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得最好,又不放心孩子的能力,于是干脆以自己的选择来为孩子代劳。很多事情孩子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久而久之在孩子观念中就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总没有别人的好,凡事都由父母决定好了,也就不爱思考、没有主见了。孩子不会自主选择的责任主要在于父母。许多家长由于怕孩子自己选择错了,总是不敢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可是,如果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也就永远学不会选择,永远没有自主性。因此,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四、(四)父母要放权,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父母要有意识避免过分保护,给孩子机会让他们独立决定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孩子也会希望通过这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胆量,发现自己的潜力。父母要相信他,鼓励他去尝试。

四、(四)父母要放权,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孩子和我们也一样,虽然他们面临的人生和我们大不相同,但是他们注定了同样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无数的选择,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站得高,看得远,把孩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未来的人去培养。为使孩子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找寻自己的幸福打下必要的基础,这就需要让孩子学会选择。

四、(四)父母要放权,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1.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比较

比较是选择的前提。一般来讲,我们要在很多的选择中选取一个最佳的方案,使目标能够用最好的方式达到,自己付出最小的代价,并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趋利避害”。哪个是对自己、对他人有利的,哪个是对自己、对他人有害的。有了正确的比较,才会有最佳的选择。

四、(四)父母要放权,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

哪个对,哪个错,哪个好,哪个坏,在不同的价值观念的衡量下,会有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多元的社会中。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才可能选择正确。

四、(四)父母要放权,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3.遇事让孩子多想想

无论遇到什么事,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做决定,要让孩子自己想想:应该如何做?比如,天气变冷了,父母不应只顾给孩子添加衣服,而要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可以告诉孩子“今天天气变得非常冷,你觉得应该穿什么衣服呢?”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运用自己的小脑袋,增强了自我决定的意识。否则,孩子就会总是依赖成人,长大后容易变得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性。

四、(四)父母要放权,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4.让孩子多进行联想

如果孩子不会自己做决定或做出错误的决定,家长不应马上给予批评,更不应该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思。此时,可以多启发孩子,多给孩子讲道理。如孩子非要穿一双很脏、妈妈正准备洗的鞋,妈妈千万不要对孩子发火,而应该循循善诱,启发孩子的联想力,让他们想一想假如某小朋友穿着一双很脏的鞋,小朋友还愿意和他玩吗?别人还愿意坐在他旁边吗?经过这样的联想,孩子往往会改变自己的决定。

四、(四)父母要放权,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5.帮助孩子学会割舍和放弃

有的时候孩子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是因为觉得怎么做都好,哪个都不想放弃。可是任何选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因为只要有选择,就意味着一定要有放弃和割舍。认真思考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永远都不可能什么都得到,什么都不放弃。

四、(四)父母要放权,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6.注意恰当地处理后果

如果孩子在自己做决定并付诸实践后,受到了挫折或导致了失败,陷入怀疑和忧郁的消极情绪中,父母千万不要再加一顿训斥:“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这样的话最容易伤害孩子,他将没有勇气做下一次的决定。既然放手让他决定、行动,那也要放心让他承受后果。喜也好,忧也好,都是独立自主的内容,让他明白,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当然最重要还是帮助他分析总结,从而丰富他的经验,使他能够进步,继续勇于尝试。

四、(四)父母要放权,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