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陪讀家長越來越多,說明現在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越來越重視,這無疑是好事。但另一方面,陪讀對孩子的成長會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從大的方面說,陪讀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不利於培養孩子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品質。從小的方面說,陪讀也很難真正起到促進孩子學習的作用。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上學讀書做作業本來是孩子的事,然而在不少家庭,這卻變成了孩子和家長共同的事。孩子讀書,家長要陪讀,陪讀爸爸和陪讀媽媽現在越來越多。孩子讀書辛苦,家長陪讀自然也不輕鬆,就像有的家長跟孩子說的“我為什麼跟你一塊兒受罪”,儘管這樣,不少家長覺得自己為了孩子又必須受這個罪。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家長們陪讀主要是“陪”在這幾個方面。

1.陪孩子上下學

家長一般是先送孩子上學,然後再去上班,下午下班時再到學校接孩子回家,來回都有家長的保駕護航。在過去,孩子上幼兒園和小學時,家長才接送,現在孩子上了中學,家長仍然每天接送的現象十分常見,有的高中生放學後,家裡不來人接就不敢回家。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2.陪孩子做家庭作業

孩子做家庭作業,家長則在旁邊答疑解惑,有的家長還親自為孩子解題、手把手地教孩子寫作業。再就是家長陪孩子讀課外讀物,這是名符其實的“陪讀”,孩子讀童話故事,家長也讀童話故事,家長孩子共讀同一本書,孩子讀詩歌散文,家長也在一旁讀詩歌散文。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3.陪孩子上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輔導班

在一些大中城市的不少特長培訓班、輔導班門前,經常都能看到這樣的畫面:孩子們在教室裡學習,家長們在旁邊陪練。教室裡也經常坐滿了陪練的家長,不僅教室裡,教室外的草地、臺階上也坐滿了家長。有的家長見自己的孩子動作不標準,還會臨時客串一回教練,對自己孩子指指點點。最後,還有陪軍訓、陪考等。有的中學對高一新生開始了為期一週的軍訓。天氣悶熱,不少家長擔心孩子不能適應軍訓生活,準備了飲料食品和毛巾,站在烈日下的操場邊等候。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4.陪考

陪考當然更常見,高考就不用說了,像期中、期末考試、競賽考試等稍具規模一些的考試,考試當日,考場外經常是家長雲集,考生在考場裡緊張地應試答卷,家長們則拎著各種飲料和食品在考場外徘徊、等待。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看了以上的各種“陪”,我們不禁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

關於陪讀一事,一個有趣的比例也許值得我們深思:在家長這面,說要將陪讀進行到底的,和呼籲“陪讀無益”者,大約是8:2的比例;而在孩子那面,恰好是贊成陪讀的佔兩成,不贊成者佔八成。陪讀能不能如我們父母所設想的那樣“出效益”,關鍵不在父母是否“捨得下功夫套得住孩子”,而在於孩子是否甘心“被陪”,是否對這樣近距離的監督有牴觸情緒。一位在大學教書的父親說:“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明瞭自己的責任,這比什麼都重要,比今兒是否背了100個單詞做了100道計算重要多了。”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有位名叫周俊彥的小朋友(11歲,上小學六年級)是這樣看待父母的陪讀的:

我上了6年學,我媽陪了我6年,我稍微打個呵欠伸個懶腰,都逃不過我媽的火眼金睛,她立刻會衝過來數落我一頓,什麼“你這孩子到現在還沒有一點緊迫感啊!”,什麼“你知道不知道考實驗初中,少一分得交上萬塊錢呀!”,什麼“瞧我為你做出多少犧牲,人家的媽媽有飯局有酒宴,我呢,多少應酬我都推了,為了回來陪你這小祖宗!你怎麼還不明白媽的苦心呢!”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這些話聽得我耳朵都起繭了。有次我忍不住頂嘴:“我又沒讓您呆在家,我自己的功課我自己有數。您也可以出去吃飯呀跳舞呀,只求您別天天在我耳邊念‘實驗學校’,別給我念緊箍咒就謝天謝天了!”為了這一句話,我媽打了我,還氣得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直哆嗦。我爸怒吼著要我跟媽道歉,他們都說我“沒良心”!可我只不過說了一句大實話,我們這兒最好的初中每年從6000人當中錄取300人,錄取率比重點大學還小呢,我不敢保證我就一定能考得上。爸爸媽媽給我這麼大壓力,我也很委屈,我現在每天已經花十幾個小時學習了,還要怎麼樣?您不願意陪,可以不陪我,別給我這麼大壓力,也許我考上的希望還大一點。

適時適度的陪讀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利的,但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陪讀的分寸,如果把握不好,就會造如下弊病。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1.助長孩子的依賴性

這主要是由於家長陪讀過於細膩而造成的。每次完成作業或預習功課,都由家長組織,家長說開始便開始,叫停便停,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安排內容與次序,孩子完全沒有自主性,只是一味地服從。久而久之,學習對於孩子便成了一種被動的機

械活動,沒有家長的呼喚,孩子便想不起主動地學習。這種依賴性一旦形成,便很快蔓延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使孩子成為一個懶散、無責任性的人。這種作業中的領帶性若遷移到學習活動中,孩子就會變得懶於動腦動手,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與創造性。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2.妨礙智力的發展

孩子在不斷求知的過程中拓展了思維,鍛鍊了大腦,發展了智力。由於陪讀過細而形成依賴性的孩子,會把這種依賴性充斥他的學習活動中,這樣勢必會影響他對知識的獲取。另外,由於存在較強的依賴性,對生活中的麻煩、小事情,他們也不肯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而是逃避或依賴,這不僅不利於他們培養自覺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智力的正常發展。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3.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孩子讀書,家長坐在一旁,他的一舉一動都在父母監視之下,稍有“越軌”行為便會招來一陣嘮叨或訓斥。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約束感越強,心情的壓抑和無可名狀的煩惱就越多,這種消極的情緒會降低孩子的學習動機。

如果孩子年齡尚小,比如處於學前教育階段或小學低年級階段,家長陪讀對於促進孩子的學習,其作用十分明顯。比如家長陪孩子看書、識字、寫作業,解答孩子的問題,這既可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能融洽親子關係,增加生活情趣。在這—階段,陪讀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陪讀的時間和頻率應逐步減少,直至減少到零。孩子的年齡不斷增長,他的自主意識、獨立行為能力和學習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學習就完全成了他“個人的事”。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在很多時候,孩子都希望能自己解決學習方面的問題,比如制定學習計劃和安排作息時間,希望能自己做主、自行其事,不希望受到家長的控制和干預,而且隨著學校學習壓力的增大,他也希望回到家之後能緩釋一下學習壓力,如果家長陪讀,家長的眼睛時刻盯著他的一舉一動,使他容易產生被監控、被強迫的感覺,這不僅不能緩釋壓力,反而更進一步增加了他的學習壓力和心理負擔。另外,很多家長名義上是陪讀,但實際上自己在輔導孩子的學習方面,能力相當有限,初中或高中水平的作業題、考試題,很多家長根本就不會做,孩子學習上有疑難問題請家長解答,家長自己也摸不著頭腦。這更讓孩子感覺家長只是在監督、控制自己,不信任自己。所以不少孩子對家長的這種陪讀十分反感。

三、(七)對於離家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謹慎對待陪讀這件事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家長再陪讀就會“吃力不討好”,對孩子弊大於利。家長所要做的不是陪讀,而是要為孩子的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包括著力營造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充分信任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還孩子學習的自由,而不是用“陪讀”來限制這種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