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陪读家长越来越多,说明现在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这无疑是好事。但另一方面,陪读对孩子的成长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从大的方面说,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孩子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从小的方面说,陪读也很难真正起到促进孩子学习的作用。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上学读书做作业本来是孩子的事,然而在不少家庭,这却变成了孩子和家长共同的事。孩子读书,家长要陪读,陪读爸爸和陪读妈妈现在越来越多。孩子读书辛苦,家长陪读自然也不轻松,就像有的家长跟孩子说的“我为什么跟你一块儿受罪”,尽管这样,不少家长觉得自己为了孩子又必须受这个罪。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家长们陪读主要是“陪”在这几个方面。

1.陪孩子上下学

家长一般是先送孩子上学,然后再去上班,下午下班时再到学校接孩子回家,来回都有家长的保驾护航。在过去,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时,家长才接送,现在孩子上了中学,家长仍然每天接送的现象十分常见,有的高中生放学后,家里不来人接就不敢回家。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2.陪孩子做家庭作业

孩子做家庭作业,家长则在旁边答疑解惑,有的家长还亲自为孩子解题、手把手地教孩子写作业。再就是家长陪孩子读课外读物,这是名符其实的“陪读”,孩子读童话故事,家长也读童话故事,家长孩子共读同一本书,孩子读诗歌散文,家长也在一旁读诗歌散文。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3.陪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辅导班

在一些大中城市的不少特长培训班、辅导班门前,经常都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家长们在旁边陪练。教室里也经常坐满了陪练的家长,不仅教室里,教室外的草地、台阶上也坐满了家长。有的家长见自己的孩子动作不标准,还会临时客串一回教练,对自己孩子指指点点。最后,还有陪军训、陪考等。有的中学对高一新生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军训。天气闷热,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军训生活,准备了饮料食品和毛巾,站在烈日下的操场边等候。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4.陪考

陪考当然更常见,高考就不用说了,像期中、期末考试、竞赛考试等稍具规模一些的考试,考试当日,考场外经常是家长云集,考生在考场里紧张地应试答卷,家长们则拎着各种饮料和食品在考场外徘徊、等待。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看了以上的各种“陪”,我们不禁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关于陪读一事,一个有趣的比例也许值得我们深思:在家长这面,说要将陪读进行到底的,和呼吁“陪读无益”者,大约是8:2的比例;而在孩子那面,恰好是赞成陪读的占两成,不赞成者占八成。陪读能不能如我们父母所设想的那样“出效益”,关键不在父母是否“舍得下功夫套得住孩子”,而在于孩子是否甘心“被陪”,是否对这样近距离的监督有抵触情绪。一位在大学教书的父亲说:“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明了自己的责任,这比什么都重要,比今儿是否背了100个单词做了100道计算重要多了。”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有位名叫周俊彦的小朋友(11岁,上小学六年级)是这样看待父母的陪读的:

我上了6年学,我妈陪了我6年,我稍微打个呵欠伸个懒腰,都逃不过我妈的火眼金睛,她立刻会冲过来数落我一顿,什么“你这孩子到现在还没有一点紧迫感啊!”,什么“你知道不知道考实验初中,少一分得交上万块钱呀!”,什么“瞧我为你做出多少牺牲,人家的妈妈有饭局有酒宴,我呢,多少应酬我都推了,为了回来陪你这小祖宗!你怎么还不明白妈的苦心呢!”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这些话听得我耳朵都起茧了。有次我忍不住顶嘴:“我又没让您呆在家,我自己的功课我自己有数。您也可以出去吃饭呀跳舞呀,只求您别天天在我耳边念‘实验学校’,别给我念紧箍咒就谢天谢天了!”为了这一句话,我妈打了我,还气得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直哆嗦。我爸怒吼着要我跟妈道歉,他们都说我“没良心”!可我只不过说了一句大实话,我们这儿最好的初中每年从6000人当中录取300人,录取率比重点大学还小呢,我不敢保证我就一定能考得上。爸爸妈妈给我这么大压力,我也很委屈,我现在每天已经花十几个小时学习了,还要怎么样?您不愿意陪,可以不陪我,别给我这么大压力,也许我考上的希望还大一点。

适时适度的陪读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利的,但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陪读的分寸,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造如下弊病。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1.助长孩子的依赖性

这主要是由于家长陪读过于细腻而造成的。每次完成作业或预习功课,都由家长组织,家长说开始便开始,叫停便停,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安排内容与次序,孩子完全没有自主性,只是一味地服从。久而久之,学习对于孩子便成了一种被动的机

械活动,没有家长的呼唤,孩子便想不起主动地学习。这种依赖性一旦形成,便很快蔓延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使孩子成为一个懒散、无责任性的人。这种作业中的领带性若迁移到学习活动中,孩子就会变得懒于动脑动手,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与创造性。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2.妨碍智力的发展

孩子在不断求知的过程中拓展了思维,锻炼了大脑,发展了智力。由于陪读过细而形成依赖性的孩子,会把这种依赖性充斥他的学习活动中,这样势必会影响他对知识的获取。另外,由于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对生活中的麻烦、小事情,他们也不肯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而是逃避或依赖,这不仅不利于他们培养自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智力的正常发展。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3.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读书,家长坐在一旁,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监视之下,稍有“越轨”行为便会招来一阵唠叨或训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约束感越强,心情的压抑和无可名状的烦恼就越多,这种消极的情绪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动机。

如果孩子年龄尚小,比如处于学前教育阶段或小学低年级阶段,家长陪读对于促进孩子的学习,其作用十分明显。比如家长陪孩子看书、识字、写作业,解答孩子的问题,这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融洽亲子关系,增加生活情趣。在这—阶段,陪读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陪读的时间和频率应逐步减少,直至减少到零。孩子的年龄不断增长,他的自主意识、独立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学习就完全成了他“个人的事”。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在很多时候,孩子都希望能自己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比如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作息时间,希望能自己做主、自行其事,不希望受到家长的控制和干预,而且随着学校学习压力的增大,他也希望回到家之后能缓释一下学习压力,如果家长陪读,家长的眼睛时刻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使他容易产生被监控、被强迫的感觉,这不仅不能缓释压力,反而更进一步增加了他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另外,很多家长名义上是陪读,但实际上自己在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能力相当有限,初中或高中水平的作业题、考试题,很多家长根本就不会做,孩子学习上有疑难问题请家长解答,家长自己也摸不着头脑。这更让孩子感觉家长只是在监督、控制自己,不信任自己。所以不少孩子对家长的这种陪读十分反感。

三、(七)对于离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要谨慎对待陪读这件事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家长再陪读就会“吃力不讨好”,对孩子弊大于利。家长所要做的不是陪读,而是要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包括着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充分信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还孩子学习的自由,而不是用“陪读”来限制这种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