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消費疲軟中讀懂中國未來趨勢

從消費疲軟中讀懂中國未來趨勢

如果讓你總結一下目前社會的經濟形勢,可能大多數人會感覺錢難掙,接下來當然是消費滑坡了。你可能沒有意識到今年的經濟形勢可能比去年更加讓你坐不住。2018年已到7月,內地消費已經拉響警報。5月,全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有8.5%,不僅遠遠低於預期,而且創下自2003年5月以來的15年最低。社消增速創下15年新低,這意味著整個社會的消費能力正在嚴重萎縮。那麼,我們大多數職場的小夥伴們和創業的小老闆們該如何應對呢?

讓我們先理清問題的根源。

其一,消費體現的是社會購買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既包括衣食文娛,也包括汽車家電,但不包括住房。

其二,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社會消費增速變化趨勢,足以代表消費的變化趨勢。

從消費疲軟中讀懂中國未來趨勢

社會消費增速一路向下,這其中既有結構性因素,也有購買力因素。

所謂結構性因素,指的是居民收入增幅下降,城鎮化帶來的額外消費增量越來越少,社會消費總額自然難以保持原有的高增長趨勢。

整個社會購買力不足,才是關鍵的問題。2015年以來的這一輪房價上漲,究其本質,就是以貨幣寬鬆和政策優惠,通過去庫存疊加棚改貨幣化,鼓勵居民舉債購房。其目的就是,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和房地產企業債務危機。結果顯而易見,房價一路高漲,居民槓桿率(居民部門債務餘額/GDP)隨之一路上揚:居民槓桿率從2008年時的18%,攀升到2018年一季度的50%。短短十年,翻了兩倍。這幾年,新增住房貸款不斷創出新高,幾乎撐起銀行貸款的半壁江山:2017年創下了7.13萬億的新高,佔比高達52.7%。要知道,在居民貸款裡,高達70%以上都是中長期的房貸。

與此同時,房價不斷上漲,房貸負擔不斷加重,居民加槓桿有增無減,但可支配收入卻如老牛耕田般挪步。一快一慢,收入遠遠被債務拋下。2006年,負債收入比還只有18.5%%,2018年已經高達77.1%。

一邊是房價高漲、一邊是可支配收入增長不力,結果是什麼?必然是消費的緊縮!

房價上漲,會產生三種效應:一是拉動效應,二是財富效應,三是擠出效應。

這一次拉響的不只是消費警報,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時創出2017年以來新低:這其中,製造業投資仍舊保持在低位,而基建投資則大幅回落,只有房地產投資依舊保持在高位。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均已呈現疲態,這一年的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從消費疲軟中讀懂中國未來趨勢

國家公佈的三大數據,一個比一個觸目驚心:1. 消費斷崖式暴跌。消費數據這麼大幅下滑,歷史還是非常少見的。上一次是2003年非典的時候。2. 投資斷崖式暴跌。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6.1%,預期7%,前值7%。3. 社會融資斷崖下跌。中國央行公佈的5月金融數據顯示,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7608億人民幣,比上年同期減少了3000億。暴跌3000億!預期近腰斬。可見,實體經濟的資金面之緊張,到了何種程度。

融資壓力之下,一場違約潮正大面積襲來,一場關乎千萬人命運的大震盪開始了。不論是輕資產行業、重資產行業、文化類企業,還是製造業企業,通通都無法承受這輪資本大退潮。 唯一還在堅挺的,似乎只有房價了。

上述數據可以反映居民槓桿和儲蓄情況,中下層確實沒錢了,消費枯竭。房地產作為最大的內需,卻擠佔了幾乎全部其他的內需消費空間,這時提升內需幾乎成為了提升房地產的代名詞。

嚴重的焦慮感讓許多奮鬥青年都戒掉了夢想。房地產還是龐大的聯合韭菜收割機,整個中國貧富越來越懸殊。

在內地,消費升級和消費降低同時並存的怪異現象。消費升級代表茅臺:茅臺雖是奢侈品,卻供不應求。其股價也是越漲越猛。是因為消費茅臺的主要是財富頂層1%的人群。消費降級代表:榨菜。榨菜肉絲麵,被房貸重壓的中產不得不淪落到吃榨菜度日。

生意的新趨向,做前1%人富人的生意和後80%的窮人的生意,要麼往奢侈靠,要麼往廉價靠。中間很難賺到錢。

工行數據,2010~2017年的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5.4%下降至12.7%;而與此同時,居民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已升至49%。這意味著空心化。因為房地產的超級泡沫已經造成了嚴重的資源錯配,掏空了產業升級和高科技發展的根基。

從消費疲軟中讀懂中國未來趨勢

8090後甚至00後本來是內地2025規劃中的主力軍、本應該是我們在貿易談判中最重要的底氣。如果連他們都變成了韭菜,那麼誰還能有資格談論什麼未來呢?

2016年,任正非炮轟高房價,警告之聲言猶在耳。高土地價格,高房價,已經導致了生產要素成本急劇上升,必然導致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下降,這是發自靈魂的吶喊,是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家對中國當前企業生存現狀的擔憂,是對中國企業經濟力下降的擔憂。

內地過去十年,是房價高速上漲的十年,也是內地經濟競爭力迅速下降的十年,企業競爭力卻越來越弱,所有的企業都不堪重負。內地過去十年中國企業家精神喪失的十年,所有人都開始了投機,很少企業靜下心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